丁文江传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丁文江传

丁文江传

作者:胡适著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506033916

定价:39.8

出版时间:2009-03-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丁文江传 本书特色

此次东方出版社出版的《丁文江传》由胡适先生所著。全文12万字,乃胡适所写的*长一部传记。陆发春在《胡适与丁文江》中称,该传记“以充分保有原料为特色,可以说是胡适《四十自述》之外,又一部值得称道的优秀传记”。

丁文江传 内容简介

全文12万字,乃胡适所写的*长一部传记。陆发春在《胡适与丁文江》中称,该传记“以充分保有原料为特色,可以说是胡适《四十自述)之外,又一部值得称道的优秀传记”。

丁文江传 目录

引言
一 家世和幼年生活
二 他的恩师——龙研仙先生
三 他在日本一年多——计划往英国留学
四 海上的救星
五 在英国留学七年(1904-1911)
六 **次中国内地的旅行
七 地质科科长——地质研究所——北大地质系
八 民国初年的旅行——太行山与山西铁矿——云南与四川
九 丁在君与徐霞客
十 地质调查所所长(1916-1921)
十一 北票煤矿公司(1921-1925)——《努力周报》(1922-1923)
十二 "玄学与科学"的论争(1923)——附论他的宗教信仰
十三 "大上海"的计划与实施(1926)
十四 回到地质学来
——广西的地质调查(1928)
——西南地质调查队(1929-1930)
——北大地质学教授(1931-1934)
十五 独立评论(1932-1935)
十六 苏俄的旅行(1933)——*后三年的政论
十七 "就像你永永不会死一样"
附录一 丁文江遗嘱
附录二
我所认识的丁文江先生(傅斯年)
丁文江一个人物的几片光彩(傅斯年)
评介《丁文江的传记》(李敖)
附录三 丁文江先生著作系年目录(张其昀)
后记

丁文江传 相关资料

插图:他的游记的一部分——不太专门的一部分——见于他的《漫游散记》第六、七、八章(《独立》第十三,十四,十六期)。他这一次调查旅行的记录有三个最重要之点:第一是他指出“太行山”一个名词应该有新的地理学上的定义:那从河南的济源、沁阳,到河北的阜平,山脉是南北行的,那才是真正的太行山。从阜平起,山脉转向东北,绕到北平的北面,再向东连到山海关,这一段地质的构造极其复杂。与太行山本身不同,应该叫做燕山。他附带的指出。太行山的“八陉”,根本没有道理。其中军都陉(即居庸关)、飞狐陉、蒲阴陉(即紫荆关),都在燕山,而不在太行山;而穿过太行山的路没有一条比得上井陉的重要。第二点是他指出,中国传统地理学把山脉当做大水的分水岭,是与事实不符的。例如唐河、滹沱河、漳河,“都从山西穿过太行,流到河北”。又如棉水、沾水,也都穿过太行。在君说:“可见得这些水道都与现在的地形有点冲突。研究这种水道的成因,是地文学上极有趣味的问题。”第三点是,他的调查报告是中国地质学者第一次详细的证实山西的“平定、昔阳的铁矿不容易用新法开采,所以没有多大的价值”。德国的地质学家李希霍芬男爵(Baron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在太平天国乱后来游历中国,回去后发表了三大册的报告。其中说到“山西真是世界煤铁最丰富的地方:照现时世界的销路来算,山西可以单独供给全世界几千年”。在君自己说他民国二年到山西调查铁矿。“抱了极大的希望,

丁文江传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学者,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1910年赴美留学,1914年获康奈尔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后,又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师从实用主义哲学家J.杜威,深受其影响。191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曾参加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编辑部,提出白话文与文学革命。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极大地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学观念。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1938—1942年出任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赴美定居。1957年出任台湾当局驻联合国代表。1958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直至1962年去世。一生著述丰富,在学术界影响极大。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胡适文存》《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淮南王书》《中国古代思想小史》《说儒》《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传记 文学家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