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音乐-指挥家迪图瓦访谈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世界的音乐-指挥家迪图瓦访谈

世界的音乐-指挥家迪图瓦访谈

作者:迪图瓦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561772010

定价:29.8

出版时间:2010-01-0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的音乐-指挥家迪图瓦访谈 本书特色

《世界的音乐:指挥家迪图瓦访谈》是夏尔·迪图瓦的访谈录,由瑞士著名记者让·皮埃尔·帕斯托利整理。在迪图瓦与帕斯托利的一问一答间,自始至终弥漫着一种轻灵的音乐氛围,我们从中会体味到音乐世界的绚烂以及感慨一个音乐家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夏尔·迪图瓦是当今欧洲*著名的指挥家、音乐家。激情与天才是夏尔·迪图瓦音乐生涯的写照。夏尔·迪图瓦的光辉令人晕眩,然而,这无限光辉的背后又有着何样的人生风景呢?他与那些*著名的乐团、舞蹈家、演奏家有着怎样的际遇?这些际遇是否都有着“田园诗”般的开始以及“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局?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纷扰和是非后,他又是怎样看待交响乐团的未来,以及如何地反省自己、他人与这个世界的?

世界的音乐-指挥家迪图瓦访谈 目录

前言回归本源声音的文化众星之舞东方——新的灵感之源大师们的佐证指挥家的生活环球旅行家乐池与舞台交响乐团的未来夏尔·迪图瓦生平大事记唱片精粹

世界的音乐-指挥家迪图瓦访谈 节选

《世界的音乐:指挥家迪图瓦访谈》是享誉世界的瑞士指挥家夏尔·迪图瓦的访谈录,由瑞士著名记者让·皮埃尔·帕斯托利整理。在迪图瓦与帕斯托利的一问一答间,自始至终弥漫着一种轻灵的音乐氛围,我们从中会体味到音乐世界的绚烂以及感慨一个音乐家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激情与天才是夏尔·迪图瓦音乐生涯的写照:13岁独自踏上开往巴黎的列车;16岁应卡拉扬之邀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参加演出,拉开音乐事业大幕且攀至巅峰!他同时担任四个乐团的终身指挥;他熟知各个著名乐团的“性格”与“气质”;他指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长达25年,赋予其至高的地位却终与之不欢而散;他拿走了所有*被青睐的国际大奖,包括格莱美“*佳歌剧唱片奖”、法国“金唱片奖”、“俄耳甫斯抒情音乐杰出奖”、“柴可夫斯基作品年度大奖”……夏尔·迪图瓦的光辉令人晕眩,然而,这无限光辉的背后又有着何样的人生风景呢?他与那些*著名的乐团、舞蹈家、演奏家有着怎样的际遇?这些际遇是否都有着“田园诗”般的开始以及“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局?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纷扰和是非后,他又是怎样看待交响乐团的未来,以及如何地反省自己、他人与这个世界的?《世界的音乐:指挥家迪图瓦访谈》给出的答案是令人向往且充满戏剧性的。

世界的音乐-指挥家迪图瓦访谈 相关资料

那么您是如何被赫伯特·冯·卡拉扬发现的呢?我的苏黎世经纪人瓦尔特·舒尔特斯,同时也是卡拉扬的经纪人。有一次,他告诉卡拉扬说一位26岁的年轻瑞士人要指挥《春之祭》。而那时比我年长30岁的卡拉扬也恰好在准备第一次演奏这部作品。多么惊人的巧合啊!另外,我曾观看过他在卢塞恩音乐节上的演出,那是1964年的事情了。卡拉扬当时站在乐谱前,显得有一点儿紧张。您也知道,指挥5/16这样不均衡的拍子绝对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卡拉扬的指挥棒下,《春之祭》表现出鲜明的瓦格纳风格。尽管不能说这是瓦格纳的嫡传,但依然非常美妙,非常引人人胜。而乐队也很出色。在那个时代,很少有指挥家演奏《春之祭》。当时指挥的技法与现在不同。某些指挥甚至对于演奏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的5/4拍都感到十分困难。他们对5拍很不习惯。其实准确地说,不应该用5拍来指挥,而应该用2拍,不过需要不同的速度起伏:一个2拍,另一个则3拍。近40年来,这方面的进步是惊人的,只要看看现在那些年轻的指挥家就可以相信了!您是否在自己的学生中发掘出真正具有才华的人?如果要同时负责32个学生的教学,那出现一个或两个真正出色的就不太可能了。不过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授课时,教过一个男孩,现在他已经成名了。这是一个委内瑞拉年轻人,名字叫古斯塔沃·迪阿梅尔。其实他没有什么需要学习的,因为他太有天分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来参加了四五天的课。当时他20岁,现在过去大概5年了,他已经在世界各地担任指挥。这确实是一个特例!著名的指挥家是不是也能和那些有名的独奏家一样,能够找到自己的后继者?顶级指挥家本来数量就不多,或许现在和过去的数量持平。可是高雅音乐的消费量却3倍,甚至4倍地增长:现在音乐会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以往。独奏家也是层出不穷,像玛尔塔一样的钢琴家何其之多?而他们一样会举办音乐会。我说的不对吗?50年以来,钢琴与弦乐器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诸如柯蒂斯学院或者朱利亚德音乐学校③这样的美国高等音乐学府非常注重技法培养。学生们技法很快就能达到顶峰,而不必像我们在欧洲,尤其是在瑞士那样还需要重视技法之外的东西,也就是自身的艺术修养。就管乐器方面来说,他们的水平确实提高了,这可能要归功于拉威尔和斯特拉文斯基那样的作曲家对他们的要求。我们以首次用巴松管演奏《春之祭》为例——我一直在思考它是如何对作品进行诠释的。再有拉威尔的《大调协奏曲》,需要小号、短笛、竖琴、大号、长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传记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