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忆旧(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自述)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梨园忆旧(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自述)

梨园忆旧(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自述)

作者:傅杰

开 本:03

书号ISBN:9787308058759

定价:33.0

出版时间:2008-05-01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梨园忆旧(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自述) 本书特色

 我无暇考虑他们的赞词是否出自真心,听着总还是觉得舒服,不知不觉露
出自负的形色,以为技艺并非不能速成,还是有捷径可走,便否定了基本练习
的重要,结果是好像样样都会,样样稀松。
——欧阳予倩
    总之,熟戏三分生,实际上是希望在演戏的时候能达到含蓄的地步。好的艺
术讲究引人人胜。要注意这个“引”字,引,就是只露一个头,不是和盘托出。
这样观众就老琢磨,老往深里研究,你虽没演满、演绝,可观众替你补充满了、
绝了。
    ——荀慧生
    荣先生对我练跷功,看得非常严。他总怕我绑着跷的时候偷懒,把腿弯起
来,所以他想出个绝招来,用两头都削尖了的竹筷子扎在我的膝弯上,你一弯
腿筷子尖就扎你一下,这一来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绷直了腿,毫无办法。这虽等
于受酷刑一样,可是日子长了,自然也就习惯了,功夫也就出来了。
    ——程砚秋

梨园忆旧(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自述) 节选

生涯(节选)
    胡  蝶(1908—1989),沈阳人(生于上海)。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931年主
    演了中国**部蜡盘发音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在30年代的中国
    影坛,被誉为“电影皇后”。主演作品有《秋扇怨}、《啼笑姻缘}、《绝代
    佳人)、《家}等。
中华电影学校
    1924年,我十六岁。那时全家从广州又回到了上海。家里人口多了起
来,父亲的负担也重了些。虽然不至于要我这个长女去分担,但我却感到有
一种责任。兴趣、偶然的机缘,加上这种自我的责任感,促使我投身银海,并
将我的一生贡献给了这个事业。
    初期的电影直到我进入电影界的1924年,仍处在默片的阶段。观众要
通过演员的舞台活动、表情、讲解,有时还要借助于字幕来了解角色的内心活
动以及故事情节。也许初期的电影艺术对于角色的表演艺术较诸后来有更
高的要求。
    虽然生在上海,但童年是在北方度过的,后又回到广东住了六七年的时
光。回到上海,当地的方言对我来说,在一段时期内是陌生的。正在犹豫要
不要进入当地的学校,偶然的机缘我在报上看到中华电影学校的招生广告,
就产生了要去报名尝试一下的念头。这个偶然的发现竟奠定了我一生的
 道路。
    我原名叫胡瑞华,那时好像当演员的都有个响亮的艺名,我原打算取个
“胡琴”的名字,但一想:胡琴,胡琴,岂不是整天让人拉来拉去吗?我这个人
虽然还能随遇而安,却也不想让人拉来拉去。大约想过好几个名字,总不满
意,“胡来胡去”,也不知是哪来的一下灵感,想到了“胡蝶”,‘‘蝴”、“胡’’同音
不同字,但还不错,当个“蝴蝶”可以自由地飞来飞去,*后就以这个“胡蝶”
的姓名去报考。  
    中华电影学校是我国**所电影演员训练学校。校址在上海爱多亚路
(现延安东路),创办人是当时的“上海大戏院”经理曾焕堂。曾氏是当时上
海巨商黄楚九的女婿。那时中国已有了自己摄制的电影,中国初期的电影是
从拍摄京剧开始的,也是中国*早期的舞台纪录片,但创办电影学校却是从
曾焕堂开始的。
    中华电影学校**期招生广告一经登出,趋者若鹜,考生有二千余人。
我是**个报名的。记得当时心情极为紧张。为要让自己显得老成一些,我
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少妇,梳横S头,左襟戴了一朵大花,长坠耳环,穿长裙圆
角短袄。主考是陈寿荫,还有剧作家洪深、小说史学家陆澹□,以及从法国回
来的留学生汪煦昌、徐琥等。
    陈寿荫是大中华影片公司的导演。大中华影片公司成立于1924年,只
拍过两部影片就和“百合”合并了。陈寿荫60年代时还在香港。
    剧作家洪深(1894—1955)是江苏常州人,美国留学生,在美国专攻戏剧。
1920年,洪深由美国回来,初受聘于中国影片制造公司,他曾为该公司代拟
了一个有意义的“征求影戏剧本”的启事,要求电影应以传播文明、普及教育
以表示国风为主旨,含有寓教于娱乐的用心。不过中国影片制造公司由于资
金、人员问题,只拍摄了一部新闻短片《国民外交游行大会》就结束了营业。
后来他在复旦大学任教,但主要还是从事戏剧和电影的编导工作。1925年
入明星影片公司。在创办和领导中华电影学校的过程中,他起了不小的
作用。
  小说史学家陆澹禽是早期鸳鸯蝴蝶派的作家。记得当年我还年轻,涉世
未深,知识面也还不够广,听到“鸳鸯蝴蝶派”一说,我还闹了一个笑话,我
说:“唷!我什么时候也成了一派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传记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