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研读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大钊研读

李大钊研读

作者:杜全忠

开 本:32

书号ISBN:7801097920

定价:38.0

出版时间:2006-05-01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饥似渴地阅读和钻研西方的“政理”,即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学说,同
时广泛涉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伦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由于
天资聪颖,博学强记,再加上刻苦攻读,所以无论外语(英日两科)还是专业
课程,他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另外,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民约论》以
及19世纪欧美宪政与民主的理论中,深受启发和影响,逐步形成反封建专制
制度,要求民主自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正是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的6年,是李大钊在学识上奠定基础的6年,是他在正规的学校学习时间*长
的6年。在这6年中,他进一步地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广泛地学习了西方的
思想文化,初步掌握了日、英两门外语,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
”。①
为了勉励自己不懈努力,他把自己的名字由“李耆年,字寿昌”改为“
李大钊,字守常”。他为自己的学斋起名‘‘筑声剑影楼”。“筑声”,典
出战国时燕国义士高渐离,他曾用击筑发出的悲壮声乐在易水河畔为将要行
刺秦王的荆轲饯行,*后自己也因用筑击杀秦王而死;“剑影”当是比喻壮
士荆轲刺杀秦王的剑刃寒光。由这个学斋的定名可以看出,李大钊当时壮怀
激烈,把慷慨悲歌的志士作为自己效仿的对象。李大钊善于写作,诗文并茂
,学习之余写下了“筑声剑影楼纪丛”、“筑声剑影楼剩稿”、“筑声剑影
楼诗”等一系列诗文。在这些诗文中,李大钊泣血陈词,表达了满腔的悲愤
,抒发了忧国忧民的志士情怀。其文章雄厚磅礴为全校之冠,与白坚武、郁
嶷并称“北洋三杰”。
李大钊求学的这个时期,时值辛亥革命前后。法政专门学堂的同学,面
对当时关系到国家民族存亡问题的政治运动,是相当敏感的。3次请开国会
运动相继失败之后,1910年12月,天津法政专门学堂和其他中高等学校参加
了更大规模的第四次请开国会的请愿活动,李大钊不仅是这次运动的参加者
,还被推选为法政学堂的代表之一。20日,天津学生在同盟会会长温世霖等
人的带领下,高举着“立宪救国”、“速开国会”等标语,呼喊着“誓死请
愿”等口号,游行至督署向总督陈夔龙请愿,请其代奏。但清廷谕令不准渎
奏,陈夔龙立即照办,并疯狂叫嚷,倘再聚众请愿,就是“意存扰累治安”
,定要“查拿严办”,并勒令解散同盟会,停印学生血书,禁止报馆“危言
耸听”。1911年1月7日,陈夔龙又下令逮捕温世霖,秘密押赴新疆。至此,
以奉天、直隶为中心的全国第四次请愿运动彻底失败。这次请愿运动虽然失
败了,但对于李大钊来说,对于丰富他的人生阅历,使他真正地贴近社会却
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一向善于思考的李大钊必定会对这次运动有所反思,反
思的结果就是有可能转而倾向革命。当时天津法政专门学堂教员、同盟会在
北京的负责人之一白雅雨,也曾对李大钊等人讲:在中国当时条件下,要变
法、维新、立宪,都是不可能的;请求清政府开国会,只是“与虎谋皮”。
这对李大钊触动很大。
李大钊对白雅雨非常敬佩,课后常和同学一起邀请白雅雨讲评政治形势
,历史典故。白雅雨对李大钊这位勤奋有为的学生也特别器重,有意安排他
参加一些时事讨论等进步活动。1912年1月2日,滦州新军宣布起义,成立北
方革命军政府,白雅雨被推为参谋长。起义失败后,白雅雨被捕,英勇就义
。老师的壮烈牺牲给李大钊以很大震动和影响,他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
李大钊的脑海里。正是在这些血淋淋的事实中,李大钊受到了资产阶级革命
的熏陶。“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李大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更高的层
次上,继承和发扬了白毓昆(白雅雨)的品质和精神,甚至于在很多情形上他
们都有相似之处”。①
1912年秋,李大钊参加了北洋法政学会,先后加入该会的有250余人。
学会设立了评议、调查、编辑、庶务四个部,其中编辑部人数*多,达52人
,李大钊由于才思敏捷,文章出众,被推举同郁嶷一道担任编辑部长。同年
10月,《支那分割之运命》在东京出版,作者署名“复堂学人”(即日本狂
热侵华分子中岛端)。此书以歪曲捏造之实事、恶毒卑劣之语言,对中国、
中国人民极尽谩骂之能事。其结论是中国的命运,必然陷于万劫不复的被分
割的悲惨境地。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感情的李大钊等青年,读此书后,义愤填
膺,“愤恨眦裂”。李大钊组织同学共同翻译,并逐段附加按语或眉批,严
加驳斥,并定名为《驳议》。该书以爱国主义、民族主义
为主线,对中岛端的侵略谰言给予沉重而迅速的反击,“字字皆薪胆之血泪
”,足为国人“当头之棒、警梦之钟”,“激发其复仇敌忾之心”。此书于
12月出版,一时“风行全国”。
1912年冬天,李大钊为筹办法政学会刊物((言治》杂志去北京。1913年
4月1日,《言治》月刊在天津面世,实际主编人为学会的两个部长——郁嶷
和李大钊。李大钊主编《言治》共6期,发表诗文共35篇(首),平均每期6篇
(首),这是李大钊早期发表论文、诗作的园地,也可以看出李大钊不仅对刊
物的责任心很强,写作也非常勤奋。其中除古体诗12首,杂文、函扎、译文
等六七篇外,涉及政治事件的约有十五六篇。通过这些诗文可以看出李大钊
当时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境界。其中李大钊*早写下的《隐忧篇》和《大哀篇
》两篇文章,前者为国家民族面临的种种困境而担忧,后者为广大民众痛苦
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而悲哀,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他*初的“政见宣言书”

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时,李大钊曾名李钊。《言治》月刊之《北洋
法政学会会员名单》、《北洋法政学会第二期职员名册》、《北洋法政学会
特别捐名单》中均为李钊。
回顾6年学习生活,李大钊自感“学识之不足”,并且“随政治知识之
日进,而再建中国之志趣亦日益腾高”,产生去日本留学的想法,在进步党
人孙洪伊、汤化龙二人的资助下,东渡日本留学3年。P17-21

李大钊研读 相关资料

书评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传记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