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日记-往事亲历-开国将帅的亲情家事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红色日记-往事亲历-开国将帅的亲情家事

红色日记-往事亲历-开国将帅的亲情家事

作者:郭战平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807294443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09-05-01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杀绝徐叟”
“沉疴不起经三载,髀肉重生已白头”
“没有你妈妈,就没有我的今天”
从辉煌到淡泊
公心直言——采访黄克诚的女儿黄梅
困苦中求索的少年
经常被撤职的军人
无私者的命运
父女间难解的隔阂
无尽的遗憾
迟到的理解
百胜将军——采访陈赓的长子陈知非、次子陈知建、女儿陈知进以及部下王恩
“见他的时候,我心里紧张”
“我死了以后,你会不会哭我啊”
“孩子王”怕孩子哭
打仗的目的是消灭战争
“天下无敌怎么会死在心脏病上呢”
黄埔三杰
“我就是一个幸运者,幸运就是我们能遇到这么一个好领导”
岁月无声——采访谭政的儿子谭泽代以及秘书乔希章、佟印
毛泽东的**任秘书
一篇文章带来的荣辱与起落
书生意气
“井冈山,再见了”
海军司令与领袖的故事——采访肖劲光的儿子肖伯膺、肖纪龙
海军司令是个“旱鸭子”
毛泽东说:“肖劲光是终身海军司令。”
毛泽东唯一一次到部下家里吃饭
救命之恩
“**次看到我父亲有这样的表情”
慈父严师张云逸——采访张云逸的儿子张远之、儿媳王婷和孙子张晓龙、张晓建
儿时的一只油鸡 
“我要是在里边,就成了黄花岗七十三烈士了”
周恩来风趣地对张云逸讲:“我们不仅是战友,还是难友啊!”
请叶挺出山
一定要逃出去,不然就活不了
母亲抱着死去的妹妹,喊着她的名字
父亲完全顶替了母亲的角色
中央委员寄老鼠夹
请李宗仁吃文昌鸡
邓小平:“我们两个是*老*老的战友啊!”
我的父亲罗瑞卿——采访罗瑞卿的儿子罗箭
黄土高坡——我的家乡
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灵魂——罗瑞卿
一直往前,永不回头
“假党员”的经历
“箭”“宇”“原”
在“文革”中**个被打倒的高层干部
他总是坚信他能够重新走路 
生命的交响——采访王树声的夫人杨炬、长子王鲁光
“久别重逢今又别,不知人月几时圆”
鲁光,光明在前
梦想,永远停留在岁
“你们总要做点儿事”
轮椅上生命的交响
将军林里的怀念和记忆
共产党人的明镜——采访许光达之子许延滨
请求降衔的开国大将
七八十年前的课堂笔记
传奇爱情生死约定
遗物中的贴身照片
大将夫人的遗嘱
烈烈军魂——采访邓华的夫人李玉芝、儿子邓穗、三女儿邓英
“瓦罐难免井上碎,将军难免阵上亡”
就是一步路,差一点就没有了后来的上将邓华
“继续前进,否则我就枪毙你”
为彭德怀拍案而起
“我就是不死”
华侨骄子叶飞——采访叶飞的养子阮朝阳、女儿叶小楠、儿子叶小宇
威震闽东的“小叶”
“我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叫他们爸爸妈妈”
“他爱的是中国,但菲律宾有他的家”
“中国的英雄,地亚望的儿子”
常胜将军刘亚楼——采访刘亚楼的夫人翟云英、大女儿刘煜鸿、三儿子刘煜滨
苏军少校
亲爱的“安娜妈妈”
刘亚楼说:“攻下天津个小时就足够了。”
毛泽东说:“我就是让你这个外行领导空军。”
苦不怕,死不怕,就怕刘司令来训话
“我们是用竹竿把飞机捅下来的”
毛泽东**次坐我们自己的飞机
空军司令的*后一次飞行
未染硝烟的将军——采访李克农的长女李宁、次子李力
“他桌上的东西,斜着眼看都不行”
共产党的“大特务”
送给妻子四个字
要债的来了
临阵不换将
*后一件重要工作 
狭路相逢勇者胜——采访杨勇的长子杨小平
携手走过的日子——采访杨成武的夫人赵志珍、女儿杨俊生、杨东荣、杨杨
山东有个肖司令——采访肖华的夫人王新兰、长女肖雨
虎将本色——采访架炳炎的长子贺雷生、长女贺北生、次子贺陵生
不息的激情——采访秦基伟的夫从唐贤美、女儿秦晼江、儿子秦卫江和秦天
从基督徒到红色“御医”——采访傅连暲的夫人陈真仁、儿子傅维暲
编后感

红色日记-往事亲历-开国将帅的亲情家事 节选

患难真情——采访彭德怀的侄女彭梅魁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是1935年毛泽东为彭德怀写下的一首诗。在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南征北战,为革命胜利立下赫赫战功,赢得了“彭大将军”的美名。在他的带领下,他的两个弟弟也都投身革命,直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个革命家庭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的牺牲。戎马一生的彭德怀没有一个子女,他*亲近的孩子就是两个烈士弟弟的儿女。
    回忆我的革命家庭
    彭德怀原名彭得华。彭京华是彭德怀二弟,1937年在兄长的影响下奔赴延安,1938年在延安抗大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展革命工作。1940年,彭京华被国民党逮捕并惨遭杀害,女儿彭梅魁成了烈士遗孤。
记者:据我们所知,您的父亲也是一位革命烈士,他为了共产主义理想惨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手里。当初,您父亲之所以走上革命的道路,是不是受到您伯伯彭德怀的影响?
    彭梅魁:对。1937年,伯伯彭德怀写信要我父亲去延安,我父亲就找到我伯伯当时的妻子刘坤模,还有我一个堂伯母的儿子彭桂林,他们三个人去了延安。到了延安,他们就进了抗大学习。
    记者:您父亲从抗大学习结束后,就回到家乡开展革命工作。那个时候当地革命力量还很薄弱,当时他是怎样一步步开展工作的,您一定还有印象吧,时不去为好,以后再说吧。那次我们俩就没走,彭起超跟着王震将军走了。一个能上学的机会没有了,我的心里特别难受。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传记 军事人物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