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大传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宗仁大传

李宗仁大传

作者:荣维木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802143616

定价:42.8

出版时间:2008-03-01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虽然当时我乡农民未受教育的多至百分之六十,然多数男子在重年都曾启蒙识字,少的数月,多的三年五载不等……历来民风淳朴,逊清一代,文风极盛,雍正年间的陈宏谋,便以进士及第,历任巡抚、总督,拜东阁大学士,为朝野所称羡,其后代也有名儒,科甲鼎盛。所以在科举时代,我们广西有句谚语说:“广西考桂林,桂林考两江。”意思是科举考试中,桂林实为全省**;而两江又为桂林**。所谓两江,即是我的故乡两江圩一带。
可以看出,李宗仁对自己的家乡是很赞美的。但桂林的自然环境、社会风情以及它经受历代战争风雨冲刷的种种痕迹,到底对李宗仁产生过多少影响?仅凭他那充满感情色彩的回忆,是得不出结论的。为了使读者能够有更充分的依据来作出自己的判断,让我们再来看看李宗仁的家世。
清朝光绪十七年辛卯阴历七月初九日,即公元1891年8月13日,李宗仁出生于广西桂林府临桂县西乡两江圩林头村。李宗仁为三子,因长兄早夭,故实行二,上有一兄,下有3个弟弟和3个妹妹。同辈以“宗”字排名,父母为其取名宗仁,字德邻。村里同族却不称他的名字,多喊他老九,这是因为,按族谱李宗仁在本房男性中行九。
与许多村庄名字的来源一样,林头村也是以地貌特点而取的名字。“林”有树木茂盛意,它大概反映出了这个小村子的地貌特点。林头村在两江圩镇西7里处,这里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在平旷的田野中,姿态各异的小山峰稀疏罗列,峻峭秀美。在小村四周的山峰中,有两座特别显眼,一座在南面,如平地拔起玉柱,气势雄伟;一座在北面,有两个并列的峰头似马鞍的两端一样翘起。当地人根据两山形状,称其为“旗山”和“鼓山”。旗鼓为军旅之物,用以为峰名,颇见豪迈。另有一种解释,说两峰如一人一马,是武人出征的征兆。无论哪种解释,足见当地人孔尚勇武,这与李宗仁所说的家乡人重文轻武,似不尽相合。
梱头村聚居的李姓族人,男女约有200丁口。李氏是否为秦朝李将军之后,已无谱牒可考。李宗仁家这一房,据说自曾祖父以上都是单传,人丁不旺。不过那时李家家境殷实,生活优裕,尚称小康。到了李宗仁祖父时,李家中道衰落。据说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洪杨革命后,桂林迭遭兵燹,他家故宅致被焚毁;二是其曾祖遭强人绑票,家被勒赎。也许李家注定不能人财两旺,李家破落之时,也正是丁口兴盛之始。李家单传至李宗仁祖父,生育二子,到了李宗仁这辈,李家已无绝嗣之忧了。
  李宗仁的祖父,名印廷,字如玺。据李宗仁说:
先祖如玺公不但乐善好施,而且豪侠好义,专喜结交各方豪杰。中年时曾往四方游历,下三江、渡洞庭,远至武汉访察长江形势,中原民俗。后又越南岭下广州,在珠海留连。晚年研究医术,精于小儿科。其时因我家尚称宽裕,不靠行医过活,所以先祖为人治病都是义务性质,为我乡的一位知名儒医。
李宗仁对其祖父的政治倾向是这样描述的:
先祖少年时,曾被过境的清兵拉夫,中途急智逃脱,几为追者所获,所以他毕生对满清的苛政,和军队的扰民,*为痛恨。加以目睹乡间土豪劣绅的鱼肉小民,使他头脑里充满了抗暴的思想。在他的晚年正值清廷*弱,外祸*烈的时期……先祖耳闻目睹,至为真切。因之,他对清廷的颟顸,洋人的猖獗,深为痛心疾首。
李宗仁还透露,其祖父晚年吸食鸦片。其实,这也应该是李家中道衰落的一个原因。不过李宗仁却不是这样解释的。他认为其祖父染上烟毒,或许是因为无从发泄对世事的愤懑。他还说,其祖父常在烟榻上把自己闻见的真实故事说给孩子们听,而这些故事对他的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
  李宗仁的父亲,名春荣,号培英。据李宗仁说:
培英公承先祖家教,也是一位个性倔犟、行侠好义的人。先父不但豪爽,同时也极端勤勉好学。他生在文风极盛的临桂西乡,耳濡目染已足胜人一筹,而他又投拜于名师门下,进步自更不待言……所以先父在当时科第中,很有前途。然他老人家原不以功名为意,一试未酬之后……遂未再试。从此也就无心仕途,以其余生在家设馆授徒……
李宗仁对其父的政治思想以及对他的影响是这样说的:
在先父壮年时期的中国,已与祖父当年迥然不同。清廷腐败日甚,外患有增无减,瓜分大祸迫在眉睫。这时革命热流已极澎湃,戊戌前后的维新思潮,尤风靡一时。在这种风气激荡之下,培英公也成为我乡革命派激烈分子领袖之一。尤其是他的破除迷信,毁庙宇、兴学堂的主张,引起了当地守旧派的剧烈反对……所以经常受到地方上恶势力的攻击,而先父对他们亦不稍让……这对我童年心理的影响,决定了我后来统兵治政的整个作风。
李春荣有新颖的思想,还有丰富的阅历。他曾应募出洋,在马来西亚做过劳工。据说,他因卷入当地华工的抗暴斗争,被英国资本家解雇了,因而他对洋人痛恨入骨。李宗仁当广西将领时,接他去上海避战乱,他曾因见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一气之下不再入公园。这是后话了。其实,李春荣虽有见识,但因子女众多,家境每况愈下,回乡后以课馆为生,一生并无大作为。
在李宗仁的长辈中,他的母亲似乎对他的影响更要大些。从他的回忆中也可看出,他对母亲的感情也是*深的。
李宗仁母家姓刘,是距梱头村不远的古定村的富裕农户。刘氏先祖无考,但古定村曾为古代屯军的处所,由此而推,刘氏大约也是古时中原入桂移民的后代。
与李家相比,当时刘家境况要好得多。据李宗仁说,他的外祖父是克勤克俭兴家的,每年都有余粮。而实际上,其外祖家所获,与放高利贷不无关系。尤其李的外婆,虽然聪明干练,但生性极为吝啬。关于她的吝啬,李宗仁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记得有一年粮食歉收,新谷登场尚需月余,而家里谷仓颗粒无存,米坛子又已见底,情形严重极了。于是母亲要我也挑了箩筐和她同去外婆家借谷。去后,外公外婆留我们午餐,却故意装作不知来意的样子。饭后,我们应该回家了,母亲才不得已说出想借粮食的事。外婆脸上顿时就有不愉快的表情,并埋怨我们不该常来借贷。她说现在市上利息很高,借给我们的当然不好意思要息,不过损失未免太大了。母亲却说,每年不够吃,实因食口太多,非好吃懒做所致。外婆和母亲因为是亲生母女,说话当然不太避忌,互不相让,遂吵起嘴来。母亲一气之下,便流着眼泪,索性不借了。我们母子两人挑着空担子回家,当时母亲心头的辛酸,实无法形容。在路上,她勉励我长大后必须努力作事,不可依赖别人。她说自己亲生爹娘尚且不能借贷济急,何况他人?言下实有无限感慨。这年,我们终于典掉两亩田,才把难关渡过。计当时一担(一百二十斤)谷子,价值不过两块毫洋,而且还有借有还,竞弄得母女反目,真可谓一叹。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传记 军事人物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