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节选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战国策:节选

战国策:节选

作者:何晋解读

开 本:24cm

书号ISBN:9787501369041

定价:64.0

出版时间:2019-12-01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战国策:节选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的一种。由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先生任主编。北京大学历史系何晋教授解读。审订者为西南大学教授熊宪光先生和东南大学教授王华宝先生。经过西汉刘向(前77—前6)整理编订的《战国策》共33卷,按各诸侯国编排。本书是节选,收入东周两篇、西周两篇、秦13篇、齐15篇、楚13篇、赵12篇、魏15篇、韩9篇、燕4篇、宋卫4篇、中山两篇,共计91篇。节选标准是:(1)一直被奉为经典的篇章;(2)在战国学术文化思想史上有重要意义的篇章;(3)对战国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篇章;(4)突出反映战国纵横家学派特点的篇章;(5)有关策谋游说的典型篇章;(6)对于今人来说既有趣味又有启迪的篇章;(7)各国策文多少不一,酌情选入,能借此管窥全书概貌。

作者在导读部分详细介绍了《战国策》成书过程,版本及流传,内容及性质,历史价值及现代意义,本书依据版本和选目、体例说明。原文之外,有注释、点评、旁批。对于一般性的文字、历史、地理、制度等等知识,作者尽量详细作解而不惮复赘,以帮助普通读者读懂原典。
本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的一种。由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先生任主编。北京大学历史系何晋教授解读。审订者为西南大学教授熊宪光先生和东南大学教授王华宝先生。经过西汉刘向(前77—前6)整理编订的《战国策》共33卷,按各诸侯国编排。本书是节选,收入东周两篇、西周两篇、秦13篇、齐15篇、楚13篇、赵12篇、魏15篇、韩9篇、燕4篇、宋卫4篇、中山两篇,共计91篇。节选标准是:(1)一直被奉为经典的篇章;(2)在战国学术文化思想史上有重要意义的篇章;(3)对战国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篇章;(4)突出反映战国纵横家学派特点的篇章;(5)有关策谋游说的典型篇章;(6)对于今人来说既有趣味又有启迪的篇章;(7)各国策文多少不一,酌情选入,能借此管窥全书概貌。

作者在导读部分详细介绍了《战国策》成书过程,版本及流传,内容及性质,历史价值及现代意义,本书依据版本和选目、体例说明。原文之外,有注释、点评、旁批。对于一般性的文字、历史、地理、制度等等知识,作者尽量详细作解而不惮复赘,以帮助普通读者读懂原典。

《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代各国游士的策谋言辞,又以张仪、苏秦的策谋言辞为*多。大多与列国军政大事相关。突出游说言辞的重要性。作者认为,《战国策》所载策谋,上有获取天下之宏猷,中有保国守家之策谋,下有倾轧陷害之诡计,可谓有大有小,可攻可守,包罗广泛。《战国策》与史著的距离是较大的,概括起来有五点:一是时间上的漏误;二是人物上的漏误;三是史实的错乱和不实;四是篇章重复;五是内容特别;六是思想倾向上更近子学。但同时,《战国策》又有极大的历史价值:一是该书是战国诸子百家中重要的纵横家这一学派相关材料的集中汇编,是了解和研究战国乃至秦汉纵横家的重要原始材料,在学术史和思想史上弥足珍贵;二是《战国策》虽然不是严格的史书,但对于历史研究来说,却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从文学的意义上看,《战国策》很多篇章可圈可点,我们今天熟知的典故、成语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惊弓之鸟”“掩袖工谗”等等皆来源于《战国策》。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非常成功,举凡国君、宫妾、武士、谋臣、小吏、平民等等,无不鲜明生动。作者在《导读》中说,希望通过这些选文,带领读者接触并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战国时代璀璨纷繁的文化、思想与历史,探寻中华文化*重要的活水源头,懂文化、懂传统、懂历史,并*终懂自己、懂国家、懂世界。激活传统文化与经典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战国策:节选 目录

导读 ........................................................................................................( 1 )

一、成书过程 .....................................................................................( 1 )

二、版本及流传 .................................................................................( 9 )

三、内容及性质 ..................................................................................( 16 )

四、历史价值及现代意义 ..................................................................( 23 )

五、本书依据版本和选目、体例说明 ..............................................( 27 )

东周 ..........................................................................................................( 29 )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 29 )

东周欲为稻 ..........................................................................................( 33 )

西周 ..........................................................................................................( 35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上一篇:聊斋志异     下一篇:西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