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全彩精华版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草纲目-全彩精华版

本草纲目-全彩精华版

作者:[明]李时珍 著

开 本:24cm

书号ISBN:9787550266452

定价:29.9

出版时间:2016-01-01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草纲目-全彩精华版 本书特色

《本草纲目》为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之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多方考证,历时数十年编写而成,素来享有“东方药学巨典”的美誉。其名为药学著作,内容其实涉及医学、药学、化学、生物、地质、地理、历史学等多个领域,可以说是一部有着全球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国医学与文化的一个取之不尽的源泉。

本草纲目-全彩精华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从当代用药的实际出发, 以临床常用中草药为基础, 以地区优势特色药物为延伸, 精选出常用常见的二百余味药物。全书按笔画分类进行编排, 主要内容由文字说明和中药手绘彩图组成。

本草纲目-全彩精华版 目录

**章五谷为养,五菜为充――谷、菜部本草绿豆 8粟 10小麦 11稻 12荞麦 13大豆 14赤小豆 16豆腐 18玉米 19罂粟 20刀豆 21山药 22生姜 23葱 24香菜 26蒲公英 28韭 30芥 32萝卜 34白菜 36南瓜 37马齿苋 38百合 40冬瓜 41丝瓜 42大蒜 44荠 46葫芦 48莴苣 49竹笋 50茄 51苦瓜 52木耳 53鱼腥草 54灵芝 55芋 56第二章五果当为助――果、木部本草西瓜 58葡萄 60龙眼 62核桃 63山楂 64枇杷 65桃 66杏 68枣 70荔枝 72橘 74莲藕 76梨 78木瓜 80**桃 82杜仲 83檀香 84樟 86桑 87五加 88巴豆 89茯苓 90酸枣 92第三章百草皆备药性――草部本草人参 94黄精 96决明 98连翘 100何首乌 102覆盆子 104防风 106薄荷 108葛 109柴胡 110苍耳 112菊 114黄连 116地黄 118白头翁 120牡丹 122浮萍 124芍药 125甘草 126当归 128沙参 130半夏 132桔梗 133独活 134天麻、赤箭 136骨碎补 138大蓟、小蓟 140牵牛子 142大黄 143艾 144萱草 146五味子 148车前子 150月季花 152益母草 154马兜铃 156黄芪 158肉苁蓉 159红花 160金银花 162第四章五畜适为益――虫、鳞、介、禽、兽部本草蝎 164蝉 166鲤鱼 167鲫鱼 168虾 169海马 170蛤蚧 171鳖 172牡蛎 174蚌 176鹅 177鸡 178鸭 180猪 181牛 182驴 183羊 184鹿 186兔 187狗 188阿胶 190

本草纲目-全彩精华版 节选

  山药《本草纲目》记载   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   释名   薯蓣在齐鲁地区叫山芋,在郑越地区叫土,在秦楚地区叫玉延。其实都是一种东西,但名字都不一样,或许是因为发音有轻有重,或许是因为讹传的原因才会这样吧。不过也有人说,薯蓣因唐代宗名字叫豫,所以避讳改名字叫薯药,后因为宋英宗避讳曙,便改名叫山药,这已经和当初的本名完全不同了。   山药入药,野生的效果*好,如果食用则家种的较好。山药四月生苗延蔓,紫茎绿叶,叶子有三个尖,像牵牛叶但更厚更光润,五六月开穗状淡红色的花,结荚成簇,豆荚有三个棱,坚硬但无仁。子长在豆荚的旁边,有些像雷丸,大小不一,外皮黄色但内瓤是白色的,煮后食用味道甘甜爽滑。   根   气味:甘,温、平,无毒。   主治:可以滋补身体,益气力,长肌肉。经常食用可以耳聪目明,补五劳七伤,去冷风,益肾气,健脾胃,还能止泻粒   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E、淀粉酶、膳食纤维、磷、钾、镁等。   山药的有效成分有降血糖、调节血脂、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适宜老年人及身体虚弱者食用。   生姜《本草纲目》记载   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或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甚妙。   释名   许慎认为姜是抵御湿寒的菜。王安石认为姜能疆御一切邪秽的东西,因此叫作姜。刚长出来的嫩姜因为尖部有微微的紫色,所以叫作紫姜,有的也叫作子姜,相对应的它的根,就叫作母姜。   姜适宜生长在低湿的沙土地,四月份取母姜种下,五月就会长出像嫩芦苇的苗来,但叶子有辛辣味,是成对长的,很像竹叶,但比竹叶稍宽。秋分前后就会长出像排列的手指那样的新芽来,这就是*宜食用的子姜。   生姜   气味:辛,微温,无毒。   主治:长时间食用有去除体味的功效,可以治疗由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有止呕吐、理气的功效;还可以滋补脾胃,调和人体五脏等功效。   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钙、铁、磷等。   姜有杀菌的作用,并且其有效成分可以抗衰老,长期食用有美容的效果。姜还能抑制癌细胞活性,可起到防癌的功效。   葱《本草纲目》记载   除风湿,身痛麻痹,虫积心痛,止大人阳脱,阴毒腹痛,小儿盘肠内钓,妇人妊娠溺血,通乳汁,散乳痈,利耳鸣,涂制犬伤,制蚯蚓毒。   释名   葱的名字来自“”这个字。因为“”有中空的意思,而葱这种植物,正好是外面直而中间空的,所以人们就把这种植物叫作葱。人们习惯把刚长出来的作叫作葱针,把葱叶叫作葱青,把葱的外皮叫作葱袍,把葱的茎叫作葱白,把葱叶中的黏液叫作葱苒。因为葱不仅可以和任何菜一起吃,而且还能起到增香的作用,因此就叫作菜伯、和事草。   我们食用的葱有两种:一种是冻葱(即冬葱),有的人也叫它太官葱。因为这种冬天适宜储藏的葱茎既柔软又细嫩,而且有一种香味,特别适合太官上供,因此叫作太官葱。另一种是汉葱,汉葱的茎特别坚硬,像木头一样,所以又叫作木葱。   葱白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用葱做汤,可以治疗感冒引起的鼻塞、头痛,有去除风湿引起的关节和肌肉疼痛以及安胎的功效。还可以使眼睛变得明亮,祛除肝脏中的邪气。   叶   主治:一般可用于治疗下肢水肿,对五脏有滋养之效,可明目。如果将其研碎,敷于化脓部位、毒虫咬伤处,有祛毒的作用。   葱实   气味:辛,大温,无毒。   主治:有温中益精的作用,对肺部以及头发有一定的护养之用。还有补益中气的功效,食之可使眼睛明亮。   葱汁   气味:辛,温、滑,无毒。   主治:散瘀血,止鼻衄;治头痛、耳聋、痔疮;解药毒。   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叶酸、胡萝卜素、磷、铁、镁、硒等。   葱的特殊气味,可以去除鱼肉类食品的膻气,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还可以促进消化,增进食欲。葱含有维生素及丰富的矿物质,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和预防癌症的作用。   香菜《本草纲目》记载   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   释名   有人称它为,姜属,可以使口气清新。因为它的茎柔弱,叶片很细,根须特别多。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从西域带回来的,因此称为胡荽。后赵开国皇帝石勒是羯族人,忌讳“胡”这个字,因此他把胡荽改为香荽。现在也有人称它为荽。“”是形容其茎叶散布之形状。   香菜到处都有种植。一般选在八月的阴天下种,刚长出来时茎很柔弱,叶片是圆形的,有花歧,根又软又白。一般在冬季或春季采摘,食用时口感香美,十分好吃,也可做腌菜。也许是它的香味太诱人的缘故,道家把香菜列为五荤之一,道士做法事之前绝对不能食用。立夏后香菜会长出一团一团细小的淡紫色的花,有些像芹菜花。等到了五月份,就能收获像大麻子一样的有特殊香味的香菜子了。香菜的叶、子都可食用,生吃也可,熟食也可,对人的身体都有好处。   根、叶   气味:辛,温,微毒。   主治:可治消化不良,促进消化和吸收。还可以滋补五脏,治疗头痛及一些皮肤病。   子   气味:辛、酸,平,无毒。   主治:有消食开胃的作用。   蛋白质、钙、磷、铁、钾、胡萝卜素、维生素C、粗纤维等。   香菜的特殊香气能去除肉类的腥膻味,因此在一些菜肴中加些香菜,能起到去腥膻、增味道的独特功效。经常食用还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蒲公英《本草纲目》记载   妇人乳痈水肿,煮汁饮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丁肿。掺牙,乌须发,壮筋骨。   释名   名字和意义的来历都不详。孙思邈在《千金方》里叫它凫公英,苏颂在《本草图经》里叫它仆公罂,老百姓叫它蒲公丁,也叫黄花地丁。淮河流域的人叫它白鼓钉,四川人叫它耳瘢草,关中人叫它狗乳草。也有人叫它金簪草,是因为它的花形像金簪的头部形状。   蒲公英在长江南北比较多,除了岭南地区,其他地方也有分布。蒲公英四季都有花,花谢后长出飞絮,絮中有子,落地即生根。因此,即使在人们的庭院间也经常可以见到。它的花似大旋,叶似小莴苣,茎长三四寸,折断处有白色的汁液。嫩苗可以食用,味道很好。二月采其花,三月采其根。可制汞,伏三黄。也有一种只长在太行山、王屋山的蒲公英开的花是紫色的,叫作大丁草,陈州地区的人们叫它烧金草,据说这种蒲公英能帮助人们炼朱砂。还有一种与它相似但无花的,叫地胆草,也可伏三黄和砒霜。   苗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可以解食物中毒和散滞气,治疗乳,强壮筋骨。还可以祛除身体中的热毒和消除毒疮。   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菊糖、葡萄糖、维生素、胡萝卜素、铁、硒等。   蒲公英俗称尿床草,对于利尿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另外还有消炎和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花朵煎成药汁可以去除雀斑,有美容的作用。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