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如风-中国文化软实务发展战略论纲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文化如风-中国文化软实务发展战略论纲

文化如风-中国文化软实务发展战略论纲

作者:董晓萍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6135556

定价:68.0

出版时间:2013-10-0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一 国家硬形象
二 国家软形象
三 国家软硬形象交融态
四 国家形象形态与影像政治修辞
第十五章 电影软实力及其效果层面
一 软实力与文化实力论转向
二 软实力理论的中外渊源
三 马克思主义与软实力
四 认识电影软实力
五 电影软实力的效果层面
第十六章 上天入地难抓人
一 中小成本影片的概念
二 中小成本影片的三 种美学取向
三 中小成本影片的美学特质与功能
四 中小成本影片的美学困窘及其原因
第十七章 主流文化与中式主流大片
一 主流文化:文化层面的异质互渗构造
二 主流大片:通向主流文化的审美维度
三 类型互渗:当前主流大片新取向
四 观念传声筒:中式主流大片的美学困境
五 中式主流大片的脱困之道
第十八章 探析汉语国际化中的文化策略
一 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密不可分
二 中华文化是促进汉语国际推广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 积极探索汉语国际推广中中华文化有效的呈现方式
第十九章 中国形象的再造
一 中国形象与“国学热”
二 中国形象与中国记忆
三 中国形象与当代使命
第二十章 文化创新、大国风范与软实力的作用之道
一 文化创新:路径、资源与产业效果
二 大国风范:文化创新的条件及其语言表现
三 场域与民主:软实力如何发挥作用?

下编 实践与调研
第二十一章 北京文化符号与世界城市软实力建设
一 北京文化符号与“世界城市”记忆
二 从大学生眼中的北京文化符号看北京城市软实力现状
三 大学生眼中世界城市”文化符号的启示
四 北京作为世界城市”的文化符号建设
第二十二章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自我定位
一 背景与调查方法
二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得分
三 官员与学者的文化软实力打分比较
四 不同级别官员的文化软实力打分比较
五 不同年龄文化官员与学者的软实力打分比较
六 结论
第二十三章 北京城市社会的民间水治
一 在水道分布中叙述城市社会结构与用水民俗
二 在水井地点中描述城市社会关系与民俗
三 在水利史事中介绍城市历史文化隐喻
第二十四章 启功先生的清代宫廷学问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 传统文化与清官文化
二 传统文化与北京首都文化
三 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
第二十五章 大学生电影接触行为与评价研究
一 问题提出
二 调查方法
三 研究发现
四 结论
第二十六章 中国政府组织的对外演出和会展情况分析
一 中演公司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分析
二 文化年活动分析及其意义:以中俄文化年为例
三 对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建议
第二十七章 21世纪中国民间对外文化交流演出及会展情况分析
一 2002年至2009年中国文联对外交流演出及会展情况
二 问卷分析
三 建议与对策
第二十八章 SSCI、A&HCI刊物收录中国学者论文情况分析
一 SSCI、A&HCI收录中国学者论文概况
二 1995年、2002年、2008年中、日、韩社会类论文收录情况
三 1995年、2002年、2008年中、日、韩历史类论文收录情况
四 结论
第二十九章 海外华文网络媒体的现状与类型分布研究
一 海外华文网络媒体现状研究
二 海外华文网站类型分布研究
第三十章 海外华文报纸的实力分析
一 欧洲华文报纸的实力分析
二 亚洲华文报纸实力分析
三 非洲华文报纸的实力分析
四 大洋洲华文报纸实力分析
五 美洲华文报纸实力分析
六 结论
第三十一章 我国文艺类图书在海外出版
一 我国文艺类图书在海外出版的三 种方式
二 近十年我国文艺类和相关图书海外出版的官方统计数据
三 我国文艺类图书输出难的文化探究
四 促进我国图书输出的策略和建议

文化如风-中国文化软实务发展战略论纲 节选

  三现代性重审之后的中国发展模式建构  真正将一种纯粹的理论叙事还原为描述中国人的生存体验的发展智慧,这一旨归是理论有效性的检验标准。经过对后形而上学时代的现代性本性的一番“逼近”,至少对于我们建构中国发展模式可以作出如下的基本判断。  首先,现代性是多元模式的,中国发展模式理应是世界现代性“家族相似”中的一员。以色列著名的现代性问题专家s.N.艾森斯塔特认为:“现代性确实蔓延到了世界的大部分地区,但却没有产生出一种单一的文明,或一种制度模式,而是产生出了多种文明的模式,产生出了多种社会和文明发展,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但依然趋向迥异的意识形态动态和制度发展。此外,超出了现代性*初前提的意义深远的变化,也一直在西方社会中发生。”在他看来,即使在经济发展方面相似的社会,如主要的工业资本主义社会——欧洲社会、美国和日本也“突出了现代社会极为丰富的多样性”。②客观地讲,发展模式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函数,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社会结构与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总和。其中,*核心的内容是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就中国而言,在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层面上本身就呈现出与世界发展模式不同的特性。特别是利用“后发”的独特优势,不断地试验、总结和汲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不断进行大胆而又谨慎的制度创新,这就能使中国避免很多其他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盲目采用西方模式而带来的发展困境。中国模式一北京共识的相对成功,对世界一些学者鼓噪的“历史终结论”、现代化道路只有西方政治制度的说法给予了有力的回击,同时也在现代性的多元模式中成为了一种颇具魅力的发展模式。  其次,现代性是以资本逻辑为基本建制的,中国发展模式应该在发展社会主义资本的同时有着一种超越资本逻辑的意识,对资本逻辑的限度保持高度的警醒。日本哲学家梅原猛曾经感慨:“明治时代的日本人还受到过从前一时代继承下来的儒教、佛教的伦理的强烈影响,但到了战后,这种影响就逐渐地消失了。近代日本人在道德上还保存了儒教、佛教的遗产,现在已经把这种遗产吃光了。”“我觉得伦理慢慢地消失了,剩下的只有赚钱了。”①在中国何尝不是如此!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建设中,资本逻辑在所难免。资本逻辑导致了许多问题:生产粗放,只顾速度、数量,不顾质量、效益、环境、能源与资源浪费;盲目追求生活水准的提高;在发展短视症的情况下,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脱节;政治体制滞后、官员腐败、资源配置劣化与经济发展背离、环境污染严重、社会分配不公等等。但是,与西方社会寻求现代性不同的是,中国的现代性发展模式一开始就将市场经济置于社会主义之内,是用社会主义来“化”资本逻辑的方法,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强调平等、公平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防止西方模式导致的道德败坏和两极分化。要超越对内掠夺资源、对外扩张的西方现代性发展模式,并超越市场化的消极影响,解决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东西部关系问题、环境问题、城乡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的问题、效率与公平问题,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仅仅是一个新概念,而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模式的转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和发展,是应对国内国际新形势、新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对国际国内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对西方现代性模式的超越,是对西方现代性病症的一种矫正——尽管其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化 文化评述

在线阅读

上一篇:山东青州傅家庄北齐线刻画像石     下一篇: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