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膜拜青春-年龄的文化史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们为何膜拜青春-年龄的文化史

我们为何膜拜青春-年龄的文化史

作者:罗伯特.波格.哈里森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108060426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18-01-01

出版社:三联书店

我们为何膜拜青春-年龄的文化史 本书特色

你多大年纪?越是追问这个问题,就越是难以回答,因为人类有许多不同的老化方式:生物上的、心理上的、社会上的,此外还有一个文化年纪(culture age)。如此,我们或许比想象中老很多。
但本书作者认为,在年纪变得更老的同时,人类在外观、行为、心智、生活方式,以及*重要的“欲望”方面,却又变得惊人的年轻,我们正活在一个膜拜青春、“返老还童”的时代。
本书以半个多世纪前出现在美国、之后逐步东渐的人类的“返老还童”现象为切入点,力求揭示人的年龄这一现象中错综复杂且彼此作用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与历史内涵。作者穿梭往返于哲学、文学、科学和历史之中,探讨了西方文明史中成熟(智慧)与青春(天才)这两种力量之间的互动、冲突、平衡或协作,论述了现代世界以科技为核心表现方式的“天才”所起的主导作用,及其过度发挥所造成的精神困境。作者还列举和分析了西方历史中几次成功的将成熟与青春相结合的大变革,如柏拉图哲学中远古神话与新兴理性的交汇,早期基督教如何平衡对童心的崇尚与对犹太教古老智慧的吸收,以及美国独立运动与建国理念中创新与守成之间的张力与融合。 你多大年纪?越是追问这个问题,就越是难以回答,因为人类有许多不同的老化方式:生物上的、心理上的、社会上的,此外还有一个文化年纪(culture age)。如此,我们或许比想象中老很多。 但本书作者认为,在年纪变得更老的同时,人类在外观、行为、心智、生活方式,以及*重要的“欲望”方面,却又变得惊人的年轻,我们正活在一个膜拜青春、“返老还童”的时代。 本书以半个多世纪前出现在美国、之后逐步东渐的人类的“返老还童”现象为切入点,力求揭示人的年龄这一现象中错综复杂且彼此作用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与历史内涵。作者穿梭往返于哲学、文学、科学和历史之中,探讨了西方文明史中成熟(智慧)与青春(天才)这两种力量之间的互动、冲突、平衡或协作,论述了现代世界以科技为核心表现方式的“天才”所起的主导作用,及其过度发挥所造成的精神困境。作者还列举和分析了西方历史中几次成功的将成熟与青春相结合的大变革,如柏拉图哲学中远古神话与新兴理性的交汇,早期基督教如何平衡对童心的崇尚与对犹太教古老智慧的吸收,以及美国独立运动与建国理念中创新与守成之间的张力与融合。 作者对时间和年纪的哲学和文化史思考源自其对人类未来的忧思:“返老还童”时代的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未来?是否还可期待来日?我们又能成就怎样的未来?这些问题显然主要涉及年轻人,也就自然涉及教育。作者由此探寻教育的使命,指出其核心在于培养青年人“对世界的爱”(即汉娜 • 阿伦特所倡导的 amor mundi)。作者在结语中继此书创建的年龄哲学观提出了自己的历史哲学观。

我们为何膜拜青春-年龄的文化史 内容简介

现代人为什么害怕衰老?洛丽塔为什么让人迷恋?斯坦福大学但丁专家罗伯特·哈里森跨越文史、纵贯古今,为我们解读了二战后席卷西方文化并扩散全球的“返老还童”现象,认为渴望青春永驻的现代人实际上既幼稚又衰朽,社会的集体幼儿化破坏了跨世代连续性,也粉碎了世界的相对稳定性,让人类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和危险。

我们为何膜拜青春-年龄的文化史 目录

前言 鸣谢 **章 人 耐人寻味的现象:年纪 Anthropos (人) 幼态持续(neoteny) 白猩猩 来自一个共同泉源 小孩是大人的父亲 第二章 智慧与天才 Sapientia(智) 小论年纪与智慧的关系 河流与火山 科学小孩 异代并存 代 沟 悲剧的智慧 第三章 幼态化革命 弁 言 苏格拉底的天才 柏拉图的智慧 小孩与天国 基督教的智慧 启蒙运动之子 宣布独立 美国宪法 葛底斯堡 第四章 爱世界之爱 说 明 改变世界 爱世界之爱和一首咏“消失”的诗 新来者 年轻之爱 漫长沉默之后 成人进修教育

我们为何膜拜青春-年龄的文化史 作者简介

罗伯特 • 波格 • 哈里森(Robert Pogue Harrison),斯坦福大学法语与意大利语系讲座教授,在该系从教三十年。早年专注于但丁和欧洲中世纪文学,其学术研究后来扩展到更多的文学时代与作品,以及哲学、宗教学、历史、艺术史等学科,其著述大多结合各门学科的思维方式来探讨人之为人的根本性议题,例如人的大地属性、生者与逝者的关系、年岁与时间等。主要著作有:《贝雅特丽齐之身》(1988年)、《森林:文明的暗影》(1992年)、《罗马之雨:文学何用?》(1994年)、《逝者之国》(2002年)、《花园:谈人之为人》(2008年)、《我们为何膜拜青春:有关年纪的文化史》(2014年)。上述著作多被译成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语言。《花园:谈人之为人》的中译本于2011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哈里森从2005年起主持思想性广播访谈节目《有识之见:谈生活与文学》,过去十年间播出了180多期节目。自2009年起,他为《纽约书评》撰稿。哈里森还创建了一个主要成员为文学学者的摇滚乐队,名为“玻璃浪”,为之谱写歌曲并担任吉他手,2010年该乐队出版了首张专集《玻璃浪》。 译者梁永安,台湾大学文化人类学学士、哲学硕士,东海大学哲学博士班肄业。目前为专业翻译者,共完成近百本译著, 包括《文化与抵抗》(Culture andResistance / Edward W. Said)、《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 Peter Gay)、《现代主义》(Modernism: The Lure of Heresy / Peter Gay )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