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传家继世长-何溥与何氏家风
读书传家继世长-何溥与何氏家风作者:王立刚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34782831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16-01-01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在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何世基带头捐资,为修路筹备了足够的资金,很快将这条道路修好。道路修好之后,往来行人无不感到便利。本来该地因为交通不便,本地的产品运不出去,外地的物品运不进来,这让本地的物价常常比其他地区高出很多,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不小的影响。在何世基等人的努力下,由于有了更好的道路,往来的运输成本降低,这甚至降低了本地的物价水平。
路修好之后,何世基甚至还担心将来这条路会因为缺少资金、疏于维修而荒废,于是将一笔专款留给儿子,嘱咐其妥善使用,作为将来维修道路的资金。
何世基这样不图名利,只为他人做善事的作风,让远近百姓为之折服。此外,族谱中还提到,何世基在平日生活中敢言善断,为附近的乡邻排忧解难。邻里生活中遇到了麻烦,何世基经常出面帮助排忧解难。有时候,周围邻里之间遇到一些问题,双方互不相让,都在计较对方的过错,何世基出面说的话总是让两方都认为*公道,双方的矛盾也很快化解。
何溥的另一个儿子何龙腾在何溥去世之后,“修桥梁,给籽种,施棺木,利人之事,知无不为,终其身如此”。何龙腾这样做,也不完全是因为何氏家族的家庭条件好。对何龙腾来说,帮助他人似乎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本分,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当然,这种品德肯定不会是与生俱来的,必然是受到其所在家族的影响。
何龙腾见到有困难的人自然就会伸出援手,有时候其所帮助的人是素不相识的。相比之下,何龙腾的性格比何世基更加“天真”一些,帮助他人更加不求任何回报,是真正有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有时候,何龙腾自己的生活也有困难,但是在帮助他人这件事上,仍旧丝毫不吝啬。有一次,何龙腾甚至将自己的衣服拿到当铺当了,换回钱来帮助有困难的人。
自何溥之后,何氏家族这种积德累善的风气代代相传。
何世基也将读书作为重要的事情。《何氏族谱》记载,两渡本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位老师也没有。本地的孩子要想读书,要出外到很远的地方去,很不方便。于是何世基出资帮助本地人聘请了教师,设立了一处私塾。这样,孩子们终于在本地有了上学的地方,本地在读书上取得成就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第二节 获青衿 登士族
在何溥获得秀才功名之后的大约一百年时间里,灵石何氏家族在参加科举考试的路上一直都没能走得更远。也就是说,何氏家族的成员仅拥有秀才名分,没有一个人能够通过乡试,考中举人。在此期间,何氏家族的秀才已经出现了好几位,但是充其量仅仅是一个秀才家族。比如何氏家族的第十代何世基,仍旧与何溥一样仅获得了秀才功名,没能在科举考试的路上再向前走一步。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在清代的历史上,有很多像何氏家族这样的家族,在科举考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初的一段时间,甚至是很长时间里,几代人一直仅能考中秀才。直到有一天,家族中的一个人终于实现了从秀才到举人的突破。从此,这个家族似乎找到了科举考试的密码,开始在科举考试上有了质的飞跃。
在清代,何氏家族一共考中了15个进士,大约占灵石县全部进士的四分之三。何氏家族的后世子孙在科举考试上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当然离不开自何溥之后,几代人对科举考试的持守。在近一百年里,仅有秀才功名的何氏家族不断地摸索,终于找到了打开科举考试之门的钥匙。
当然,何溥为何氏家族创造的物质财富,是支持何氏家族在一百年里不断坚持的*基础。何氏家族的后代在准备科举考试的时候,不用再担心没有专门的时间,不用再担心因读书脱离生产劳动而导致食不果腹。由于参加童试往往需要考生准备好多年,参加童试的考生大都已经二十来岁,到了成家立业、担负家庭责任的年龄。如果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何氏家族不可能打得起这样的“持久战”;如果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何氏家族的后代从儿童时代开始,就需要面对谋生的压力,何氏家族至少在秀才这一阶段上可能还会停留更久。
一直以来,何氏家族都把读书作为*正当的事业,但是科举考试的路是如此艰难。即使在较为充裕的财富的支持之下,即使努力用功,何氏家族的后代也并没有很快获得成功。哪怕仅仅是比秀才高一点的举人功名,看起来也是遥不可及。
从秀才到举人,这在科举考试体系中是从一个等级上升到另一个等级,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中间却有质的飞跃,而且实现这一飞跃要面对极大的困难。在清代,绝大多数秀才并不出外做官,考中之后仍旧回到乡里,生活在原来的家中。而一旦考中举人,往往会离开故乡,到外地做官或者主持某个书院。所以在一般百姓眼里,秀才是本地人才,而举人则是国家人才了。从获得秀才名分到获得举人名分是从地方到国家的跨越,所以非常困难。
由于国家对参加童试考生的身份没有什么限制,只要读过一点儿书,而且家里有条件支持其参加考试的人,每逢童试举行的年份,总要打起背包赶到县城去参加童试的**步——县试。
有些考生明知自己的水平是不可能考中的,却仍乐此不疲。在这些人中间,有一部分是没有秀才名分的塾师,他们往往将参加童试作为保持自己在东家眼里的“读书人”的身份的途径。参加了童试,结识了更多的读书人,整日讨论圣人的教诲,在东家看来,就真的成了读书人。这是塾师们用来维持自己工作的一项重要活动。……
读书传家继世长-何溥与何氏家风 相关资料
★2018年广电总局第二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 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 秀图书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第26届书博会新品力作抢鲜知/社科类(8种)
★ 百道网书讯·书摘·书评(2016年7月)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阅读的力量·荐书
★ 百道网书讯·书摘·书评(2016年3月)
★ 第三届中国读友读品节推荐读品名单(其它类)
★ 第三届中国读友读品节家风家教主题书单/家风类(50种)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阅读的力量·荐书
文化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欧洲文化研究丛书:欧洲科技文化史论
下一篇:讲述西藏-传承的故事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