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纠错丛书--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文史常识(新)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文化纠错丛书--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文史常识(新)

文化纠错丛书--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文史常识(新)

作者:徐向英 / 于兴兴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6816410

定价:27.8

出版时间:2012-01-01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1985年后现代主义主要的理论家之一杰姆逊受北大著名教授乐黛云的邀请到北大讲“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这是我国**次大体上知道后现代主义,此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被大量译介到中国,后现代主义也正式“登陆”中国。1989年前后的新实验小说被其文学批评家定位为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后在文学中的表现情形,却表现出“独特”的形态,一种“无法无天”的状态。“后现代主义”*早是从文学途径进入中国的。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文学中的后现代色彩并不重,更没有哪个作家想到以其本义去解构“计划”体制而从事精神解放。我们的“后现代”肉身化文学的关键是“卖点”,而不是对“理性牢笼”的反叛和批判。
  “嘉年华”别搞错
  当我们提及“嘉年华”时,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是商业圈中的聚会,也有人会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变相的商贸集会。我们的这种误解部分地源自人们对“嘉年华”这一名称的错觉,而这错觉的背后,或许也有文化误解的因素。
  嘉年华,即英文carnival的中文音译,本意是指举办于户外的狂欢节。《圣经?新约》中有一个魔鬼试探耶稣的故事,耶稣抵挡住了魔鬼的诱惑,为此长达40天没有进食。后来,基督徒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每年复活节前40天举行斋戒,斋戒前举行欢宴和各种庆祝活动。
  然而演变至今,嘉年华的宗教含义几乎已经荡然无存。在很多西方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某城或某镇举办嘉年华会的描述。到了19世纪及现代,carnival这个词指的就是一种流动的娱乐表演会,通常包括旋转木马和各种游戏,中间穿插表演。事实上,英语国家中的嘉年华就相当于中国的“庙会”或“游园会”。
  而我们现在所知的“环球嘉年华”是一个以高科技娱乐游戏为主的商业活动,“环球嘉年华”只是这一活动的品牌名称。“环球嘉年华”,大抵就相当于中国的“玄武湖游园会”或“夫子庙庙会”一类。
  然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了解这些。在嘉年华这个词被中国人普遍了解之前,环球嘉年华率先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并先入为主地给人一种印象:嘉年华,就是像环球嘉年华那样的游乐形式。
  环球嘉年华的火爆之后,是全国各地的各种有着千奇百怪名称的嘉年华,所谓的“乐翻天嘉年华”和“世纪嘉年华”外,还有城市嘉年华、泛洋嘉年华、科技嘉年华等等。
  知道的人明白这些嘉年华与环球嘉年华没有关系,也不必在形式上一样。不明白的人却以为嘉年华都是环球嘉年华的那个样子。即便在告之具差别后,也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即使不是这样,也不会差很多。而实际上却差得多了。
  中国这些嘉年华的出现,是中国人对“嘉年华”的一种误解。中国人对“嘉年华”的误读从更深远的角度启示我们,文化的误解很容易产生惊人的后果,而这样的误解,有可能仅仅源自无知。
  文化,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尤其是东西方的文化进行对比的时候。生活里,每个民族都习惯于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理解一切,也包括别人。这并不是不想考虑其他文化的态度,而实在是对别的文化缺乏了解。
  “吝啬鬼”的形象须区分
  纵观欧洲文学发展的过程,汇集品目繁多的吝啬鬼群像,其中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吝啬鬼》)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堪称为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典型。
  这四大吝啬鬼形象,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存,从某个角度概括了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进程。从创作的时间上说,泼溜希金出现*晚。果戈理的《死魂灵》写成于19世纪40年代;夏洛克排行第二,他出现在16世纪,即封建社会解体,资本原始积累初期旧式的高利贷者;阿巴贡算作老三,他是17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资产者;葛朗台成了老四,他是19世纪法兰西革命动荡时期投机致富的资产阶级暴发户。这四个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简言之,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公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成功地塑造的。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其个性是阴险凶残,一味固执,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这就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个性。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他的名著《人间喜剧》中的《欧也妮?葛朗台》中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葛朗台。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他为了财产逼走了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了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还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像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一样,俄国文学大师果戈理在他的名著《死魂灵》中也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形象——泼留希金。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灭亡的缩影,而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后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像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劈下来……
  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在其作品中,他对一切不合理性的社会丑恶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吝啬鬼》一剧的情节从古罗马作家普劳图斯的《一坛金子》脱胎而来。主人公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还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莫里哀擅长塑造概括性很强的艺术形象,阿巴贡几乎成了吝啬的代名词。
  同样我们中国也有一个吝啬鬼形象——严监生,他是名著《儒林外史》里经典的吝啬人物,在吴敬梓的笔下,他的吝啬程度不下于欧洲的四大吝啬鬼。所以在说起吝啬鬼形象时,要注意区分,切勿混淆。
  “银箭”不是爱情箭
  希腊神话里的厄洛斯是人们所熟悉的小爱神,一直被人们喻为爱情的象征。不过关于小爱神的“金箭”、“银箭”人们似乎并不注意区别。有一部网络小说就曾经这样写道:“当我被丘比特的银箭射中时,记得那份心里萌动的激动和不安。”被银箭射中居然还能对爱情产生激动和不安,这可不是厄洛斯的原意。

 3/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化 世界文化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