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纠错丛书--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文史常识(新)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文化纠错丛书--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文史常识(新)

文化纠错丛书--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文史常识(新)

作者:徐向英 / 于兴兴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6816410

定价:27.8

出版时间:2012-01-01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据*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经过研究发现,刷牙并非现代文明的专利,早在180万年前,原始人类可能就会使用草杆清洁牙齿。
  报道说,古生物学家发现,在某些原始人类的牙齿化石上有奇怪的微小凹槽。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原始人时常用草杆等物体清洁牙齿所留下的印迹。为获得实验证据,科学家用草杆反复摩擦一颗狒狒牙齿达8小时,并同样摩擦一颗现代人类的牙齿3小时,然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这些牙齿表面也出现了与原始人类牙齿化石非常相似的微小凹槽。科学家认为,草杆中含有大量坚硬的微小硅石颗粒,具有一定的研磨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们祖先——远古时代的原始人,并不是愚昧无知的。
  “中世纪”并不黑暗
  提到中世纪,大多数人会立刻联想到“黑暗”这个词。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中世纪这一词在17世纪晚期才得以普及,表明了当时的科学家和自由主义思想家都希望同“蒙昧的世纪”划清界限。
  严格说中世纪是由好几个阶段所组成的。罗马帝国在5世纪解体后,经过极其困难的阶段后,有了新的发展。欧洲大陆在9世纪后半叶至11世纪中叶,生存是当时的头等大事,这一阶段被冠以黑暗之名,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认为在其之后的若干阶段也同样如此的话,就大错特错了。我们从中世纪文学中可以看到,贯穿在这些作品中的基调并非全是哀伤与恐惧,更多的是欢乐。人类生存面临的危险反而使人的精神振奋,采取更积极的行动。中世纪的文学作品相当丰富,各种人物和神话激发了当时人们的想象力:罗兰和奥利佛、特里斯丹和伊索达尔、尼伯龙根等史诗中的人物,关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宏大史诗——《玫瑰浪漫史》、《伯莎大脚》等等。而且,在中世纪,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在其他领域也是成绩斐然。
  在中世纪,音乐由于基督教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得以普及和发展的推动力却是来自教会。正是那些修道士们制定了音乐的体制并对乐谱加以研究,而且也正是在教会音乐中,开创了复调音乐的形式并完成了对位法。而且*初印刷乐谱,是教会为了作弥撒而用的,键器以及其教授法也都是因教会而产生。从音乐的全部理论到记谱法,以至合唱、合奏,多半都是中世纪的遗产。即使说今天的交响乐和歌剧的世俗内容,也不能说与中世纪的教会毫无关系。
  迄今为止的任何一种音乐,若说它是建立在中世纪时代的基础上,都并不为过。
  中世纪还创造了至今为我们所尊敬的两个体系:大学和艺术课程。在当时的学校都设有“三艺”和“四艺”,前者指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后者包括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两者合在一块即所谓的“七门自由艺术”,简称“七艺”。13世纪城市大学的诞生标志着西欧文化历史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中世纪的大学是欧洲重新获得和了解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和科学知识的重要媒介。中世纪的大学体制为学者们从事学术活动提供了各方面的保证,成为当时各方面学者活动的舞台。例如13世纪的牛津大学就是当时欧洲的科学中心,西方近现代的科学也是在那里开始萌芽的。此外,但丁、薄伽丘、哥白尼、伽利略、弗朗西斯?培根、牛顿等人的思想,也都是在大学的土壤里产生的。
  在科学技术方面,中世纪也不是毫无建树,它的成果大大超越了罗马和希腊。亚里士多德为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理论提供框架的同时,他的物理学观点正在巴黎大学遭到批判。库萨的尼古拉斯主教在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方面成绩斐然。他不仅在数学上提出了无穷小的概念,绘制了**张中欧地图,在天文学上他还首先提出了宇宙连绵不断的概念。在中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人们手中掌握着各种工具:各种类型的测量和绘图工具,特别是罗盘、星盘和为水手指路用的海图以及火枪和火炮的出现改变了战争和武器的含义。水磨则是典型的中世纪工具,**座精密的机械钟诞生于13世纪后三分之一的时间。
  尽管中世纪同样有着在我们今天看来各种各样的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中世纪的种种努力,才使我们完整地接触到久已消散的罗马和希腊的文明之光,同样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伟大的成就,也是与那个并不黑暗的中世纪为我们奠定的基础分不开的。
  “中世纪”指的是“世纪之中”吗
  中世纪,大约是约公元395年~公元1500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极权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大多数人不知道为何这一时期被称之为“中世纪”,是因为它的开始或者结束时间是某一个世纪的中间吗?不是,那这个名称是从何得来的?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意指处在光辉灿烂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和他们所处的“现代时期”之间的昏暗时期。在这一段时期,教会统治着欧洲,科学研究受到极大阻碍。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被历史学家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个词,是由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者彼特拉克所发明的。他周游欧洲重新发掘和出版经典的拉丁和希腊著作,志在重新恢复源本罗马古典的拉丁语言、艺术和文化,对于自公元410年罗马沦陷以来的变化与所发生的事情,他认为不值得研究。人文主义者看历史并不按奥古斯丁的宗教术语,而是按社会学的术语,即通过古典文化、文学和艺术来看待历史,所以人文主义者把这900年古典文化上发展的停滞时期称为“黑暗的时期”。
  自人文主义者起,历史学家们对“黑暗的时期”和“中世纪”也多持负面观点。在16世纪与17世纪时基督教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中,新教徒们也把天主教的腐败写进这段历史中。针对新教徒的指责,天主教的改革者们也给出了一幅与“黑暗的时期”相反的图画:一个社会与宗教和谐的时期,一点也不黑暗。而对“黑暗时期”许多现代的负面观念是来自于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康德和伏尔泰的作品中。
  中世纪的欧洲,科学文化没有提高,技术却缓慢而扎实地前进。农业技术提高了生产率,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航海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随着欧洲与伊斯兰世界的贸易兴盛起来,伊斯兰文化和以伊斯兰文化为媒介的古希腊著作传入欧洲。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化 世界文化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