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国学常识

国学常识

作者:曹伯韩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50239333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14-12-01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国学常识 本书特色

作者以浅显流畅的文字,对中国的语言文字、哲学、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人物、源流、派别及学术观点,一一做了评述。读者可以凭借此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形成对于国学的完整概念。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国学常识》可以作为进入国学之门径。

国学常识 内容简介

       本书*大的特点是,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国学知识体系的大框架,内容全面、要点完备、条理清晰、体例严谨。全书内容涵盖了考证学、考古学、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科学以及艺术等各个方面,并包含其学术源流的变化发展,及其学术派别和代表人物的介绍。此书虽成于民国时期,但其国学理念及其讲述国学的方法,极具现代的学术眼光。及至今日,这本书依然是读者学习国学的首选之书。   参照章太炎《国学概论国学略说》阅读本书,效果更佳。

国学常识 目录

**章 概 说
 一 所谓国学
 二 国学在清代
 三 国学的分科
 四 国学的派别
 五 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
 六 欧美学术的影响
 七 “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
 八 国学与世界学术
 九 专门研究与基本知识
 一〇 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
第二章 语 文
 一一 研读古籍的阶梯
 一二 所谓小学
 一三 六书
 一四 字形的演变
 一五 字义的演变
 一六 训诂学
 一七 文法学的先驱及其发展
 一八 方言学
 一九 字音的变迁
 二〇 语言和文字的分离
 二一 双声叠韵
 二二 反切
 二三 四声
 二四 音韵学
 二五 字母
 二六 韵部
 二七 古音之推定
第三章 古 物
 二八 金石之学
 二九 殷墟发掘
 三〇 甲骨之学
 三一 古物与社会学
 三二 无文字的古物
 三三 古物与考证学
 三四 古物与古书
第四章 书 籍
 三五 传写本与刻本
 三六 版本之学
 三七 校雠之学
 三八 章句之学
 三九 目录之学
 四〇 图书分类法
 四一 辑佚及辨伪
 四二 类书及丛书
 四三 考证学与读书法
第五章 经学
 四四 五经、十三经、四书
 四五 《易经》
 四六 《书经》
 四七 《诗经》
 四八 三礼
 四九 《春秋》
 五〇 《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五一 经之传授
 五二 今文经学与谶纬
 五三 古今文学派的斗争
 五四 汉以后的经学
 五五 清代的经学
 五六 经学的扬弃
第六章 史地
 五七 所谓正史
 五八 正史的内容
 五九 编年史
 六〇 纪事本末
 六一 别史
 六二 政书
 六三 杂史传记及其他
 六四 学术史
 六五 史评
 六六 地理
 六七 历史哲学
 六八 新史学的产生
 六九 新史学的业绩
第七章 诸子
 七〇 诸子的学术派别
 七一 儒家
 七二 道家
 七三 墨家
 七四 别墨及名家
 七五 法家
 七六 兵家及其他
 七七 王充之学
 七八 魏晋时代的玄学
 七九 子学之兴起与消沉
第八章 佛 学
 八〇 初期的佛教
 八一 佛教的中国化
 八二 流传中国诸宗派
 八三 小乘诸宗
 八四 传自印度的大乘诸宗
 八五 中国独创的大乘诸宗
 八六 佛学与儒学
 八七 因明学
 八八 唯识论中的心理学
 八九 现时佛学的趋势
第九章 理 学
 九〇 宋明理学的产生
 九一 周敦颐与邵雍
 九二 张载及二程
 九三 集宋学大成的朱熹
 九四 陆象山与杨慈湖
 九五 浙东学派
 九六 宋末至明初之理学
 九七 王阳明之学
 九八 清初各大师对于理学的批判
 九九 理学批判的*高发展
 一〇〇 宋明理学的没落与新理学的产生
第十章 诗赋词曲
 一〇一 文学的范围与类别
 一〇二 *早的诗总集
 一〇三 楚辞
 一〇四 赋
 一〇五 乐府
 一〇六 五言诗
 一〇七 陶渊明与南北朝诗
 一〇八 唐诗
 一〇九 李白、杜甫
 一一〇 唐以后的重要诗人
 一一一 词
 一一二 重要词人
 一一三 散曲
第十一章 散文和骈文
 一一四 散文和骈文的分别
 一一五 散文与骈文的分合
 一一六 周秦汉的散文
 一一七 六朝文
 一一八 唐宋八大古文家
 一一九 明清两代的古文家
 一二〇 所谓古文义法
 一二一 骈文的标准化及其支流
 一二二 八股文及对联
 一二三 文艺论评
 一二四 文体解放和文学观念的变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