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币文化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钱币文化

中国钱币文化

作者:汤可可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201046761

定价:42.0

出版时间:2004-05-01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中国钱币文化 节选

与宋代铁钱铸造流通有关的,还有一种名为“夹锡钱”的钱。《宋史·食货下》二记述说:“初,蔡京主行夹锡钱,诏铸于陕西,亦命转运副使许天启推行。其法以夹锡钱一折铜钱二。”夹锡钱始于祟宁二年(1103年)。这一年货币铸行共有两项大的变动,一是铸造当十铜钱,一是开铸夹锡钱。以一当二文铜钱。但因为历史文献记载过于简略,宋史成书仓促,编撰和传抄的错讹颇多,故对什么是夹锡钱,夹锡钱是夹锡铜钱还是夹锡铁钱,历来有争议。近年来,通过历史学、钱币学、冶金学的分析研究,初步统一了认识。所谓夹锡钱。是铁加配少量的锡铸成的当五或当二型铁钱。①创制夹锡钱时提出的理由是:“二虏以中国铁钱为兵器,若杂以铅锡。则脆不可用,请改铸夹锡当二铁钱。”②即通过铁中加锡,改变其机械性能,以防止辽和西夏掠夺宋朝铁钱用以制造兵器。但这很快被赵估、蔡京等人推广到沿边以外的其他地区.借以敛财。因为北宋末年滥铸铁钱。导致铁钱大幅贬值,大铁钱与小平铜钱的比价由原来的1.5:1贬值为3-4:1。而改铸夹锡钱后。两者之比逆转为1:2,宋廷从中获取大量铸币利益。“本来,锡价于铁价,就铸钱来说,铁中加锡可以使质地致密,增强耐锈蚀性能,改善铸钱的外观,“但官方考虑成本,后来实际上并未在铁钱中夹锡。这就是今天所能见到的真正的夹锡钱恰如凤毛麟角的原因。也就是说,蔡京等人的真实意图。乃是以夹锡钱为幌子而大举推行铁钱.,所以,铸行夹锡钱的第二年。蔡京就喜滋滋地向徽宗表功说:“今方泉布所积赢五千万,富足以广乐,和足以备礼”,以投这位对外卑躬屈膝献币求和,对内横征暴敛、玩好享乐的皇帝之好。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币制败坏,经济紊乱,“小民以药染擦夹锡钱为铜色,与当十钱混淆”的情况比比皆是。一些地区的夹锡钱币值与小平铜钱之比跌落为20:1。商贩因此拒绝收受夹锡钱。①所以连赵佶自己也感叹道:“夹锡钱之害,甚于当十[铜钱]。”②夹锡
钱的行用与蔡京主政相始终,蔡京屡罢屡复,罢则废除夹锡钱,复则推行夹锡钱,前后时断时续20年,*后随同北宋王朝的一败涂地而烟消云散。宣和通宝 背“陕”铁钱 北宋微宋时铸夹锡铁钱
五 一个悲剧性结局
——宋元以降的银货币
从银布币到银钱
白银与黄金一样,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一定的使用价值,质地稳定均匀,便于切割和保存,色泽美丽,不易锈蚀,因而适宜于充当货币。古人以黄金象征太阳,以白银象征月亮,赋予其某种神秘的功效。因而,大体在原始社会晚期,白银就与黄金一起,担当起一般等价物的职能。用白银铸币也大体与黄金铸币相同时。1974年,河南扶沟古城窖藏出土铲形银币1 8块,同时出土的有郢爰、陈爰等金版195块,金饼197块。银布币中1枚为空首,其余为实首布。发掘报告认为:“空首银布币的时代,至迟为春秋中期,短型实首银布币稍晚于空首银布币,可
能为春秋晚期的货币。中型与长型银布币的时代可能为战国初期。”①1974年河北平山一中山国墓葬中出土有4枚银贝,也为战国时物。②据记载,楚国还有版状和饼状银币,与金版、金饼相类似。③一些研究者还从战国楚墓大量出土的铅版、铝饼和外包银箔的铅质、泥质冥币,来推测现实生活中银铸币的存在,因为冥币总是模拟现实流通的货币。④ 秦朝统一中国,规定银不作为货币,打断了银货币正常演化的进程。自秦始皇废除银币至宋王朝建立的一千多年间.史书正式记载的法定银铸币仅有两次。一次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铸造的银锡合金币——白金三品,但行用时间极为短促。一次是王莽改革币制,规定银货二品:“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然而王莽币制混乱,引起“百姓溃乱,其货不行”。①不过,自魏晋至隋唐,民间以银为称量货币,始终没有被禁绝。不仅河西诸
郡在与西域各国的贸易中时有白银和银货币往还,而且晋以后闽粤沿海地区的海外贸易也有发展,金银被用作通货。唐代与各国通商非常兴盛,而当时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国已广泛使用银币,这些银币不断流人中国。唐代诗人张籍的《送南迁客》诗,描绘岭南的情形说:“海国战骑象,蛮州市用银。”外贸的兴起,带动内地的大宗贸易以金银特别是银作为支付手段。大体在唐末、五代时,贵金属白银出现了正式进入流通的趋势。不仅宫廷的赏赐、进贡、贿赂等大量用银,政府的军、政经费,也常常用银支付。而且,唐代把金银铸造成钱币的形式,尽管这主要用于赏赐、祭祀、馈赠、布施、游戏、殉葬,但因 为金银本身具有较高的价值,有时也可用于支付、清偿、抵
押。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一唐代窖藏,出土金 银器1000多件,另有开元通宝金钱30枚,开元通宝银钱421 枚。”这些钱是官铸还是私人雇工匠铸造,是流通钱币还是赏
赐物、纪念品,有待考证和研究,但金银采取铸钱的形式,本 身就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
银锭的出现
宋代白银已较为普遍地进人流通。*早深入研究唐宋时代金银货币的日本加藤繁博士曾经指出,宋代黄金有上、中、下之分,其中上金又称紫磨金、精金。他引征宋人李石《续博物志》的说法:“华俗谓上金为紫磨金,夷俗谓上金为杨迈 金。”并提到苏轼称赞谢民师的文章如“上等紫磨金”,谢民师 喜不自胜,遂将自己的文集命名为《上金集》。但加藤没有找
到下金的实例,而其关于中金的例证,据国内有关学者的考 证,实际是指白金即银。②从有关史籍记载来看,宋代朝廷和 官府的赏赐、给付等所用白银的次数和数额,都是前代所不
能比拟的。其中用于军费、赈灾的白银,往往动辄数万、数十. 万,甚至数百万两。③宋代白银的使用是基于商业的发展,而魯铜铁钱价值低下不相适应,客观上要求贵金属发挥货币作用。但是。这种本应在商品经济中一层身手的货币,却在中国 独特的货币流转机制作用下,形成一种以国家财政为枢纽的 流通格局。这一流转循环的起点在于田赋征银和矿冶课银。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厘定税赋制度,规定金铁四品(金、银、铁锹、铜铁钱)均能用于纳输。但百姓以银纳赋者极少,政 府财政收入中的白银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上一篇:诚实守信     下一篇:北京人的读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