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滑稽
海派滑稽作者:王汝刚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807418832 定价:38.0 出版时间:2010-07-01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
海派滑稽 目录
总序 李伦新滑稽鼻祖:“老牌滑稽”王无能氍毹干秋:“社会滑稽”江笑笑朝闻天下:“潮流滑稽”刘春山曼倩遗风:“叫花滑稽”易方朔耄耋顽童:“马褂滑稽”范哈哈白面阴噱:“摩登滑稽”程笑亭大智若愚:“元老滑稽”张樵侬乡谈封侯:“方言滑稽”包一飞博士笑匠:“精神滑稽”唐笑飞珠落银盘:“快口滑稽”袁一灵运筹帷幄:“麒派滑稽”杨笑峰声闻遐迩:“冷面滑稽”程笑飞优孟衣冠:“文化滑稽”姚慕双挑梁丑角:“马甲滑稽”文彬彬快乐老人:“神童滑稽”笑嘻嘻余音绕梁:“唱功滑稽”田丽丽艺坛宠儿:“文明滑稽”周柏春与时俱进:“时尚滑稽”龚一飞自跋跋 郑家尧海派滑稽 节选
《海派滑稽》是一本滑稽人写滑稽人的书,双倍的生动而有趣。深情回忆18位“老滑稽”,给他们每位戴上一顶滑稽帽子,比如“老牌滑稽”王无能、“社会滑稽”江笑笑、“马褂滑稽”范哈哈、“摩登滑稽”程笑亭、“文化滑稽”姚慕双、“神童滑稽”笑嘻嘻、“文明滑稽”周柏春、“时尚滑稽”龚一飞等,就像《水浒传》里一百零八将每人都有一个外号。通过对他们的人生经历、轶闻趣事、嬉笑劝世和艺术特色的娓娓道来,描绘海派滑稽戏百年历程,梳理海派文化重要的一支文脉。
海派滑稽 相关资料
插图:三雅园上午卖茶,下午和晚上卖茶兼演戏,一时生意兴隆,人满为患。于是频频有人效仿,红桂、丹凤、三庆、满庭芳等近百家冠名“茶园”实为“戏园”的娱乐场所先后开张。辛亥革命前后,上海人口剧增,老式的茶园逐渐不能适应新形势。有人专程到日本实地考察,开始营造新式舞台。1908年10月,上海第一家新式剧场开张,取名“新舞台”,建于十六铺老太平码头。新舞台把旧式的三面式舞台改为镜框式舞台,去掉两边柱子,同时使用灯光和布景,使观众的视野更加开阔,场面更加壮观。因此,短短几年间,旧茶园销声匿迹,新式舞台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1915年,有人在广西路汕头路口建成一家戏院,邀请李天然主持的“沐尘剧社”演出文明戏,所以戏院名为“沭尘舞台”。演出合同期满后,戏院又改称“小舞台”,仍然演出文明戏。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文明戏与话剧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上海开埠以后,外国人纷纷携家带口前来,洋人学校应运而生。逢年过节,洋人学校经常组织学生演戏。这种既没有唱腔和舞蹈,又没有锣鼓和乐队伴奏,仅以剧中人说台词构成全剧的艺术样式,当时称为“新派剧”,其实就是原始的话剧。1860年,上海出现了一个由英美人创办的新派剧剧团,演职员全是洋人。这个剧团每年都要公演一些世界名剧。尽管内容与中国人生活有距离,但是舞台布景写实逼真,和我国传统戏的虚拟方式有很大区别,新派剧开始受到部分观众的关注。
海派滑稽 作者简介
王汝刚,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团长等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脚戏”的代表性传承人。长期从事滑稽戏、独脚戏艺术的表演和创作,曾获全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榜首,被评为“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以及“2010年世博会上海馆祝福大使”。出版有《戏话连篇》、《自报家门》、《上海滩老娘舅》、《智者十发》等专著,近年来在《新民晚报》开设专栏《笑作坊》,荣获“2009年全国副刊年赛专栏类一等奖”。
文化 地域文化 海派文化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