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魅力-北京文化与北京精神新论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北京魅力-北京文化与北京精神新论

北京魅力-北京文化与北京精神新论

作者:王东,王放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301137246

定价:78.0

出版时间:2008-05-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章 风水宝地,生态多样——北京风水龙脉:山水城市、多元文化的自然前提
  **节 北京风水好在哪
  (1)东方神秘主义的京城风水理论——京城风水说、龙脉说
  “北京风水好”;
  “北京有龙脉”;
  “北京是风水宝地”;
  “前挹九河,
  后拥万山,
  左有苍龙,
  右有白虎。”
 ——如果去掉神秘主义外衣,用现代科学语言来表达,那么风水理论讲的实际上是生态地理环境问题,“风水”就是“气候”与“山水”,就是山水走向,“龙脉”就是山水走向、来龙去脉。
“北京风水”,就是北京山水,北京山水的基本走向,来龙去脉。
(2)中国古人的北京城建都理论——京城山水说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对于北京的所谓风水——生态地理环境,有一段精彩论述,见于《朱子语类》:
“冀都山脉从云中发来,前则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诸山为第三重案。故古今建都之地莫过于冀,所谓无风以散之,有水以界之也。”
(2)朱熹对北京风水——生态地理环境与建都自然前提的探讨,引起了历代不少政治家、思想家的重视与探讨,其中包括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清代康熙皇帝,他同意朱熹的许多见解,同时也对北京燕山山脉与东北长白山山脉的关系,作了新的探索,看来康熙所见也许更接近于现代地质学。吴长远在《宸垣识略》一书中,记述了自己所赞同的康熙论点:
“朱子论燕都形势,以泰华二山为龙虎,似矣。然泰山之脉,倘如前人昕云自函谷西来,尽于东海,则山水相顺,其气不能凝聚。伏读圣祖文集言:泰山脉络自盛京长自山分支至金州之旅顺口人海。海中矶岛十数,皆其发露处,至山东登州之福山、丹崖山起陆,西南行八百余里,结而为泰山,穹崇盘屈,为五岳首云云。则济水顺趋,岱脉逆峙,磅礴乎青徐二州,与华山之络相接,中原之形势团结甚固,而燕都包藏右山左海之间,更为奥区矣。此朱子所未知者。”
《大金国志》的历史记载是:“燕京地广土坚,乃礼仪之邦。”
《元史》更充分肯定了北京作为大都的形胜之地:“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驻跸之所,非此不可。”
笔记文学中的《辍耕录》一书,记述了元代大都城的规划建筑过程,对北京生态地理环境也有一段精辟概括:
“至元四年正月,城京师,以为天下本。右拥太行,左注沧海,抚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峙万岁山,浚太液池,派玉泉,通金水,萦畿带甸,负山引河。壮哉帝居,择此天府。”
范镇之《幽州赋》有一般简要论述:“虎踞龙盘,形势雄伟。以今考之,是邦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天府之国也。”
而《明舆地指掌图》所作的概括,则更加简明:“京师形胜甲天下,宸山带海,有金汤之固。”
(3)现代科学的北京生态地理环境说
两山一湾,三大板块;
山山水水,生态多样;
连通渤海湾,面向太平洋。
北京得天独厚地成为千年古都,多元文化大熔炉——
这是独特的自然物质基础;
这是独特的生态地理前提;
这也是北京独特的自然景观。
  第二节 两山一湾,三大单元——西山、燕山、北京湾
(1)北京并非一马平川,近三分之二是山地,三分之一是平原
初来乍到的北京人,甚至久居都市的北京人,往往产生一种错觉,即北京只是一座平原城市,整个城市都是一片平原景观。
其实,这只是一种狭隘肤浅的表象,囿于北京城里的片面印象,并非科学事实、科学概念。
从卫星拍摄的北京地形图上可以相当清晰地看出,整个北京,北京的生态地理系统,实际上由三大地理单元组成:
  西倚太行山;
 北部靠燕山;
  东南北京湾。
 (2)西倚太行山
 北京西部有群山,俗称“西山”,实际上属于太行山脉的北段。整个北京城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借景西山”、“借势西山”、“借水西山”。夕阳西下,在落日余晖中,雄伟的西山与北京城,浑然一体,颇为壮观。
太行山是中国、尤其是华北平原的重要山脉,在距今8000-7000万年的“燕山运动”中,西部隆起,沿“黄庄一八宝山一怀柔高丽营”一线,发生断裂,西部随太行山脉向上隆起,而东部则向下沉降为华北大平原的北京湾。太行山及其余脉,贯穿北京远近郊区的六个区县:房山一门头沟一昌平一海淀一丰台一石景山。北京文化的母亲河一永定河,就从这里流过,因而可以说西山是北京的龙脉之头,龙脉之根,龙脉之源。
层峦叠峰、绵延千里的太行山脉,是中国陆地地形第二阶梯的边缘,好像为黄土高原镶上一道金边,又像为北京树立起一道千里屏障,挡住北方戈壁的大漠狼烟,挡住来自两伯利亚的北方寒风。
(3)北部靠燕山
燕山山脉横亘在北京北部,以南口关沟一线为分界,与太行山脉连成一片。燕山山脉崛起于8000—70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在京部分多称军都山,贯穿北京北部的延庆、昌平、怀柔、密云、平谷五个远郊区县,高高地君临整个华北大平原。这种坐北朝南之势,增加了北京作为帝王之都的京城气象。
如果太行山脉是北京西部屏障的话,那么燕山山脉则是耸立在北京北部的一道天然屏障,这道屏障阻挡了来自蒙古高原和两伯利亚的寒风南下,使北京免受许多寒流的严重侵袭,为京城平添几分暖意与春意。再加上从战国、秦汉以来,北京人在燕山山脉上又筑起一道道长城,在天然屏障上又加上人为屏障,往往阻挡了东北、西北游牧民族的南下侵袭与掳掠,这样就保证了北京经济文化圈相对隔离、相对安全、相对独立地长期持续发展。
  燕山山脉的南麓还阻挡了来自渤海湾、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因而造成这一带降水相对比较丰富,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成为北京的重要水源。潮白河、温榆河这两条北京的较大河流就发源于燕山山脉,北京的两个*大水库——密云水库、官厅水库,还包括著名的十三陵水库、怀柔水库等,多半都分布在燕山山脉之中。
  ……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化 地域文化 京派文化

在线阅读

上一篇:中国文化读本     下一篇:符号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