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之治-法律职业的中国思考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法律人之治-法律职业的中国思考

法律人之治-法律职业的中国思考

作者:孙笑侠

开 本:

书号ISBN:7562026777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05-04-30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法律人之治-法律职业的中国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法律职业的探索性专题著作。从中国法治的实际出发,以法律职业问题为考察的中心,运用法理学、比较法和法社会学方法来研究中国法治的另一种推动力量——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问题。

法律人之治-法律职业的中国思考 目录

绪论——法治发展的差异与中国式进路
  一、“对极”与“逆流”
(一)中西法治观念的“对极”
(二)中日法治改革的“逆流”
  二、法治的*低共性以及与依法治国的区别
(一)*低限度的法治共性
(二)法治与依法治国
  三、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的突破口
(一)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
(二)中国司法改革或重构的两个基石
  四、中国法治发展的*大障碍
  五、中国法治发展的两种主体性推动力
(一)推动力与进路的思考
(二)市场经济造就法治的消费者——新一代市民阶层
(三)法治乃法律人之治
**章 法律人之治与职业素养
**节 法律人的技能与伦理
  一、法治乃“法律人之治”
  二、法律人共同体形成的标志
  三、分工、职业化与职业素养
  四、法律人的思维方式
  五、法律人职业伦理的意义
 第二节 法律人之治为什么不会走向人治
  前言
  一、法治乃“法律人之治”
(一)法律人因素在法治概念中的凸现
(二)法律人在“韦伯式进路”中的转承作用
  二、人治与人的因素
(一)人治的特征
(二)人治的缺点
(三)人治中的“人”和法治中的“人”
  三、阻隔人治:法律职业素养对理性司法的保障
(一)职业行话确保“权利一义务”的量化性与法官思维的精
    确性
(二)知识与技术的垄断保证司法自治
(三)形式理性主义和司法中立
(四)法律至信与司法优先
  四、阻隔人治:法律职业素养对行政法治的保障
(一)规则至上与信息公开制度
(二)程序思维与听证制度
(三)法律人素养与职能分工、权力制约
  余论:中国法学家群体的作用
 第三节 论法律人职业素养的技能性构成
  一、信任危机中的中国法律人与缺失的职业内涵
(一)信任危机中的中国法律人
(二)法律职业的基本特征和条件
(三)技能与伦理:中国法律人缺失的“职业”内涵
(四)法律技能:法律人职业素养的核心
  二、技能性构成之一:法律语言
(一)法的形式化和现代法律语言的形成
(二)法律概念的基本功能
(三)法律语言对法律人的意义
  三、技能性构成之二:法律知识
(一)法律(法学)是一门知识吗?
(二)法律知识的内容和分类
(三)法律(法学):从规训(约束)到统治的专门知识
(四)抽象理论学习对法律人的必要和意义
  四、技能性构成之三:法律技术
(一)一类缄默和个人化的知识
(二)法律技术的特性
(三)法律技术的内容和分类
  结语
第二章 法官职业化
 **节 论法治国中法官权威的基础
  前言
  一、法官权威的内涵
(一)一般权威的界定
(二)法官权威的内涵
  二、法治国中法官权威的体制基础:独立的地位
(一)概述
(二)法官的独立地位之内容
(三)法官的独立地位对法官权威的意义
  三、法治国中法官权威的专业基础:职业技能
(一)概述
(二)法官职业技能的内容
(三)法官职业技能对法官权威的意义
  四、法治国中法官权威的伦理基础:职业道德
(一)概述
(二)法官职业道德的内容
(三)法官职业道德对法官权威的意义
  五、中国传统法官权威的基础评析
(一)中国传统司法的基本形态
(二)中国传统法官权威的主要基础
(三)对中国传统法官权威的基础之反思
  余论:重塑现代中国法官的权威
 第二节 法律解释:方法、制度与实践
  前言
  一、作为方法的法律解释
(一)方法之于法律解释
(二)意图论
(三)文本论
(四)动态论
(五)小结
  二、作为制度的法律解释
(一)问题的由来
(二)法律解释的制度实践史:史的概观
(三)法律解释权的制度分配
(四)法律解释方法背后的制度意义
(五)小结
  三、作为实践的法律解释
(一)为什么法律解释是实践的?
(二)作为实践的法律解释的特点
(三)小结
  结语:当代中国法律解释制度简析
 第三节 论法官职业责任
  一、法官责任与法官职业责任
(一)法官责任与法官职业责任由来
(二)法官责任和法官职业责任的概念及其关系
  二、法官职业责任的追究
(一)法官职业责任追究的限制性规定
(二)法官职业责任追究的实行机关
(三)法官职业责任的责任方式
  三、我国法官错案追究制及其实践误区
(一)“错案追究制”下的法官职业责任制度
(二)“错案”判断标准及其弊端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化 文化评述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