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大限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超越大限

超越大限

作者:美 巫鸿著 ; 郑岩编

开 本:其他

书号ISBN:9787208156265

定价:139.0

出版时间:2018-06-0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超越大限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这个时代需要这样一位美术史家,而他出现了。”(郑岩《阅读巫鸿》)

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中国古代美术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编年汇集了巫鸿几乎所有古代中国美术史的论文和未发表讲稿,串联四十年学术历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视学者思维发展成熟的脉络。本书为文集的第二卷,收录作者1988年至1994年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15篇论文和讲稿。
一砖一瓦重建古代美术史的结构,让世界看见中国艺术,通过对考古材料的整体解读,拓展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方法与视野,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态、社会背景和中国文化的特性紧密联结起来,严谨的考究中充满想象力与人文情怀,使作品走出博物馆的玻璃柜,还原了在历史某处曾经扮演的鲜活角色。

超越大限 内容简介

巫鸿古代美术史论文集计划分五到六卷,收录作者1979年至今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八十余篇论文和讲稿,按照年代编排,展现了作者的三十余年的研究轨迹,打破西方研究中国古代美术的传统范式,通过探索新的观念和方法,使这个学科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复杂。对中国古代礼仪艺术的内涵、定义及沿革做了界定,把历史研究的重点还原到古代美术品的原始功能、意义和环境上去;同时引进多种现代美术史中的分析观念,从"空间性"、"时间性"、"物质性"等多个角度讨论了中国古代墓葬、建筑、绘画和器物的基本特质。

本卷按计划收录篇目如下:

1. 中国早期文明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2. 从"庙"至"墓":中国古代宗教美术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3. "体"与"面"的协商:朝向对身体表现的另一种叙述

4. 重述中国艺术的故事

5. 汉明、魏文的礼制改革与汉代画像艺术之盛衰

6. 徐州古代美术与地域美术考古观念

7. "大始":中国古代玉器与礼器艺术之起源

8. 玉与中国文化:一种艺术史观

9. 佛教美术如何植根中国?

10. 何为变相? :兼论敦煌艺术与敦煌文学的关系

11. 敦煌172窟《观无量寿经变》及其宗教、礼仪和美术的关系

12. 礼仪中的美术:马王堆再思

超越大限 目录

13 中国早期文明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14 从“庙”至“墓”——中国古代宗教美术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15 重述中国美术的故事


16 汉明、魏文的礼制改革与汉代画像艺术之盛衰


17 徐州古代美术与地域美术考古观念


18 “大始”——中国古代玉器与礼器艺术之起源


19 玉与中国文化:一种艺术史观


20 佛教美术如何植根中国?


21 何为变相?——兼论敦煌艺术与敦煌文学的关系


22 敦煌172窟《观无量寿经变》及其宗教、礼仪和美术的关系


23 礼仪中的美术——马王堆再思


24 五岳的冲突


25 经变与讲经——唐代佛教美术、文学和礼仪的一个交接点


26 超越“大限”——苍山石刻与墓葬叙事画像


27 透明之石——中古艺术中的“反观”与二元图像"



超越大限 节选

超越“大限”
——苍山石刻与墓葬叙事画像(节选)
(1994)

1973年,山东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在鲁南苍山县西部发掘了一座古墓。根据1975年发表的发掘报告,该墓分为前后室,以60块石板构筑而成,其中10块石板上刻有画像。后室由一隔墙分为左右两间,隔墙上开有两个“窗”。前室平面为长方形(题记中称之为“堂”),正面以3根立柱支撑一横梁,形成两个门洞。前室东壁开一龛,西壁开一侧室,侧室的正面也由3根立柱支撑一横梁形成两个门洞。一则238字的题记刻在侧室门洞中央和右边的立柱上。可以说,这段题记是目前所发现对汉代墓葬建筑和画像进行系统解释的唯一文字材料。题记中有不少别字,也没明确说出死者的姓名,其行文具有民谣风格。从这些特征,我们推断这篇题记极有可能出自设计墓葬的工匠之手。已有许多中国学者撰文辨读这篇题记,我在本文中所试图做的是将这篇题记与墓中的10幅画像联系起来。
题记提到的画面有两幅在墓中找不到,包括后室顶的奇禽异兽与车马,以及前室顶的瓜叶图案。估计这两幅画像原计划装饰在墓室顶部,很有可能因为急于完工而被省略了。但这一现象却更使我自信上文的推测,即这段文字应是工匠写的,它记录的是原来预期的设计而非实际的墓葬装饰。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文字中对画像设计的叙述从放置死者遗体的后室开始。根据题记,为后室设计的画像皆属于神话内容:标志方位的四神和天上的神兽将这间冰冷的石室转换为一个微型宇宙,而双交龙守卫在后室的入口处以保护尸体的安全。接着,艺术家又向我们讲述了他对前室的设计,该室为图像程序的第二部分提供了一个闭合的空间,其中所雕刻的丧葬车马行列以两幅画来表现。在题记中,艺术家的口气从对静态事物的描写转为对一个礼仪过程的叙述,**幅画像刻在西壁,表现了一队车马从渭河桥上通过。汉代两位著名的皇帝景帝与武帝,曾先后在渭河上修桥,以连接都城长安与城北的帝陵。皇帝死后,其灵车在皇家殡葬卫兵和数以百计官员的护送下通过该桥去往陵区,渭河因此成为人们心目中死亡的象征。遵循皇室的做法,苍山墓的设计者也决定为画像中的骑者标上官衔,但所标只是些他所熟悉的地方官员的名称。他还刻画出死者妻妾们的形象,她们恭顺地陪伴着丈夫的灵柩去往墓地。但是妇女必须乘船过河,因为男(阳)女(阴)有别,而水又代表阴性。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艺术 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