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900-广州十三行-中国外销画中的外商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700-1900-广州十三行-中国外销画中的外商

1700-1900-广州十三行-中国外销画中的外商

作者:孔佩特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100106672

定价:95.0

出版时间:2014-09-0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1700-1900-广州十三行-中国外销画中的外商 本书特色

在1757-1842年间,广州一直都是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在广州从事贸易的西方商人在广州城墙外租赁“商馆”(也称“洋行”)。这些宽敞的建筑依江而建,迎合了西方人的品味。洋商就在此居住和进行贸易,他们将茶叶和其他中国物品运回欧洲和北美,往往获利丰厚。   本书以中国外销画为线索阐述了“洋行”的历史。中国外销画作于广州,专门为西方游客而作,这些外销画既包含了中国绘画的题材与追求精确的传统,又体现了欧洲绘画的透视及构图技法。到18世纪80年代,一些广州外销画家已经掌握了西方油画的绘制方法。他们描绘的对象除了洋行的外观和内部景象,还包括广州的商业街道、花园、炮台、赛艇会、航海艚,以及1822年那场连续发生的大火灾和审判52位触犯中国法律的英国水手的场景。   本书通过对以上作品的广泛研究及对其画面细节的细致观察,呈现了一段由广州十三行及洋行内形形色色的居住者构成的社会变迁史,其中包括洋行不断改变的外观、洋商日常生活中各类合法或违法的行为、东印度公司失去在华贸易垄断后崛起的散商,以及洋商和中方之间不断升级的矛盾,这些矛盾*终导致了19世纪中期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1856年广州十三行被烧毁后,中国外销画家仍然描绘着珠江边的景物,但画面的主角已经变成了蒸汽船码头、兵塔、大教堂,还有直到20世纪还是主要西方贸易飞地的新殖民地沙面岛。  

1700-1900-广州十三行-中国外销画中的外商 内容简介

1700-1900年间,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吸引了大批西方商人来此居住和进行贸易。他们在广州城墙外租赁房屋,建造商馆。中国画家为来华商人以及游客创作了一大批外销画。   本书首次从中国外销画的视角阐述了“洋行”的历史。绘画题材多样,既有描绘外商面貌的肖像画,又有描绘广州地区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也有大量的表现船舶、海港等的风景画。在绘画技法上,既展示出对中国传统绘画方法的精确把握,又体现了欧洲绘画的透视及构图法,到18世纪80年代,一些广州外销画家已经掌握了西方油画的绘制方法。   本书通过对以上作品的广泛研究及对其画面细节的细致观察,为读者呈现了一段由广州十三行及洋行内形形色色的居住者构成的社会变迁史。  

1700-1900-广州十三行-中国外销画中的外商 目录

导论
商馆洋画
广州与中国贸易
商馆与洋行
“广为人知的准确性”
变化着的风景
**章  从澳门到黄埔
  澳门
  虎门
  黄埔
第二章  早期商馆洋画
  商馆的发展
  西化的商馆
  “壮丽的十三行”
  孑子鹰
  法国商人在中国
  美国——花旗国
  法国三色国旗与英国联合王国国旗
  德拉蒙德纸画
  西方人眼中的广州
  “游散日”与“海王星号”船员的审判
  英国的扩张
第三章  广州十三行的街市
  老中国街
  新中国街了
  猪巷
  十三行以外的街道
第四章  “大火灾”与火灾之后的十三行
  1822年“大火灾”
  火灾后的广场
  英国花园
  “散商”崛起
第五章  十三行
  小溪行
  荷兰行
  英国行
  丰泰行(啾啾行
  老英国行
  瑞典行
  帝国行
  宝顺行
  美洲行
  章  官行(明官行
  法兰西行
  西班牙行
  丹麦行
第六章  鸦片危机
  粤海关
  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的结束
  从天台眺望广州之景
  水灾与火灾
  广州蒸汽船
  销烟
  封锁十三行
第七章  “生活在火山上”:十三行*后的岁月
  战争、女人与1842年“东”火灾
  1843年的“西”大火
  重建
  美国花园
  动乱与蒸汽船
  教堂
  十三行东的新商馆
  船屋和水上俱乐部
  走向覆灭
第八章  十三行覆灭后的岁月:1856-1900
  占领广州城
  珠江南岸的河南岛
  入侵河南岛
  十三行遗址
  “石室教堂”
第九章  沙面岛
  暴乱和危机
第十章  珠江上的船和炮台
  艚
  官船
  蛋家船
  花船
  赛艇和赛艇会
  炮台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艺术 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