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风韵-德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老北京
逝去的风韵-德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老北京作者:国家图书馆 编 开 本:12开 书号ISBN:9787501347155 定价:260.0 出版时间:2011-12-01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逝去的风韵-德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老北京 本书特色
★ 12开精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 摄影师汉茨· 冯· 佩克哈默出身于摄影世家,多次来华摄影,足迹遍布大江南北,1928年出版中国首部人体摄影集《百美影》在欧洲引起广大反响
★ 照片通过建筑、人物、情景再现,勾勒出老北京百年前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致、百态众生和社会风俗
★ 附有中国历史年表、地名索引、英文题名索引
自从1860年英国人费利斯·比托拍摄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场景,留下了中国系列照片影像以后,很多外国旅华摄影师都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了一段特定视野中的中国历史。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拍摄的风景、建筑、人物和历史事件等各种题材的老照片,向世入展示了神秘面纱下的东方神韵。
展览“逝去的风韵一德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老北京”中所展示的老照片均来自德国摄影师汉茨·冯佩克哈默。1913年,身为水兵的汉茨随奥地利战列舰“伊利莎白皇后号”远航来到中国,此后,他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淹留十年之久,拍摄了大约15000帧有关中国的照片。
本次展出的老照片均摄于1914年至1927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中国各地激荡着革命的洪流,北京在传统与现代的裂变中举步维艰。当皇家的光环渐渐消散之时,汉茨·冯·佩克哈默透过镜头记录了古都北京的另一番景象:北京城如惯性一般依然沉浸在旧式王朝的睡梦中,上至末代皇帝和贵族阶层下至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仍然遵循既有的生活轨道默默行走,正如同二百年来一直在玉泉山拱桥下默默往返的送水驼队一般;同时,西洋文化也润物无声地进入了这座古老而迷离的城市悄然地植入百姓日常生活,传统与现代以自有的方式相遇并融合,就好像哈德门附近使馆区小洋楼和老北京四合院自然而和谐的毗邻。
汉茨·冯·佩克哈默出身摄影师之家,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个人特色,选景、构图以及对瞬间的捕捉均独具慧眼,而其对京城各色市井人物的特写*为动人心弦:端着一只冒热气儿的大口碗的路边摊贩;围在火堆旁休憩的下层百姓;坐在路边聚精会神绱鞋的老妇人;牵着骆驼的老者……这些平凡老北京人身上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生活的艰辛,更有积极面对困境的乐观心态。尽管汉茨·冯·佩克哈默镜头下的北京只有黑白灰,但是生动的人物和端庄的建筑却在黑白光影中愈发地鲜活起来。纵使当年有限的摄影技术无法呈现这座城市的色彩,却也难以掩盖这古城骨子里散发出的流光溢彩的美丽。这是一座沉静内敛的城市,日复一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色人物在城中川流不息,各种异国文化也在此地激荡不止,但北京城仍然温柔而坚定地固守着自己的本色。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编写的《逝去的风韵:德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老北京》收录德国摄影师佩克哈默于1914-1927年拍摄的北京老照片100幅,分编为宫阙园林、街衝市井、寺庙宫观、百姓生活四个单元,并有中英文说明。附有中国历史年表、地名索引、英文题名索引。本图册反映了当时北京城的面貌和市井生活,使我们能够穿越时空再次领略用摄影技术封存的老北京城的风韵。
老北京的城墙↓
运送宫廷用水的骆驼队↓
大户出殡的场面↓
逝去的风韵-德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老北京 目录
前言 幸运的联结 凡例 **单元 宫阙园林 第二单元 街衢市景 第三单元 寺庙宫观 第四单元 百姓生活 中国历史年表 地名索引 英文题名索引逝去的风韵-德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老北京 节选
艺术 摄影 作品集/作品赏析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