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逊·威尔斯:人生故事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奥逊·威尔斯:人生故事

奥逊·威尔斯:人生故事

作者:康拉德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563374557

定价:45.0

出版时间:2008-05-0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奥逊·威尔斯:人生故事 本书特色

一部沉甸甸的学术传记,让这位长于伪装的天才人物以本真面目示人。一次激荡心灵的阅读体验。
  我由项峰开始,然后一直走着下坡路。
             ——奥逊·威尔斯
  无论出于何种原由,威尔斯留给我们的只是关于他自己的一些碎片。而我,试图把它们拼接起来。
                      ——作者
  唯有(本书)这种别有意蕴的表达方式,才能更为完整、准确地传达作者对奥逊•威尔斯其人其作的理解,所得结论比起依据旁人评论或者威尔斯的自说自话来得更为坚实,且直指灵魂深处。
——译者
1. 奥逊•威尔斯是电影专业人士心目中*伟大的天才,他这个名字就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2. 本书的切入点甚为特别,在讲述威尔斯人生故事的基础上,着手对他的这些故事进行调查研究。
  3. 国内读者将首次看到的首部对威尔斯的评传。

奥逊·威尔斯:人生故事 目录

序言
**章 一人千面
第二章 彼得·潘
第三章 全能之人
第四章 浮士德
第五章 墨丘利
第六章 柯兹
第七章 忽必烈·该隐
第八章 美洲人、泛美洲人
第九章 混世魔王
第十章 诗人先生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人
第十二章 圣兽
第十三章 *后一人
第十四章 堂吉珂德
第十五章 福斯塔夫
第十六章 普洛斯彼罗
译注
译后记

奥逊·威尔斯:人生故事 节选

章 一人千面
  奥逊·威尔斯是一个不断变化,甚至难以把握、无法理解的人。他把自己同时与基督和撒旦进行比较,以此来界定自己的位置以及勃勃雄心的限度。他声称自己是人类的救世主,同时又是致使人类堕落的叛逆天使:既是艺术上的救星,又是——因为艺术是不断探求、永不满足的精神的体现——被诅咒的灵魂。在另外的一些场合,他又自认为是寰宇奇才或是世界的征服者,就像达·芬奇和莎士比亚,或拿破仑和希特勒那样。当威尔斯把天界、地狱和人类精英中的典型统统用完之后,他又试着用自然的力量来比喻自己。谈到创造力,他将自己比作一口油井,源源不断地流出黏稠的黑色“金子”。
威尔斯会使对他心存敬畏的同事们联想到气势磅礴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一处阴暗潮湿的原始森林。在旁观者看来,威尔斯就像非人的可怕生物:一头被激怒的公牛,一条喷涌水柱的巨鲸,一只离群的凶猛野象,或者(由于他那近似咆哮的嗓音)——一头海牛。也许他就是古代神话中的神,能够将自己化形为那种种不同的形体。但是,他很快就不再稀罕他能化形的那些宏伟的景象或生物,因为在他看来,这些都只是骗人的把戏罢了。当威尔斯不再幻想统治世界的时候,他以一种平静而又谦卑的语气承认——自己只是一个骗子,一个南郭先生,一个拙劣的牛皮大王。可是,这样的表白难道不可以看成他的另一场表演吗?
威尔斯建造了属于自己的神秘城堡,并且允许其他人添砖加瓦,这也成为唯一走近他的神秘领地的方法。有一次,他说他的高大形象使他不得不背上巨人症的包袱,也不得不竭力破除长期积累在他周身的这重光环。“我总是不得不表现得比自身更为高大,”他说,“这是我人性的缺陷。”实际上,他乐于享受这种自我膨胀。他就像一个不可思议的婴儿,长得比谁都快,*后变得比任何人都高大魁梧。为什么他不能在变得更加高大的同时,走上统治一切的道路呢?他那无节制的自我膨胀激励着他扮演了一系列*终被死亡击倒的银幕角色。
威尔斯扮演的角色都是他自我的延伸。一些角色代表了不朽的人类形象,如马洛的浮士德博士,塞万提斯的堂吉珂德以及莎士比亚的约翰,福斯塔夫爵士。在他扮演的现代社会的角色中,能够和以上人物相提并论的是一些自我成就的天才,如格雷汉姆·格林(Graham Greene)的“哈里·莱姆”以及约瑟夫·康拉德的柯兹。威尔斯从他崭露头角的青年时代开始,就如同一个置身凡尘的上古英雄,挑战人间的禁忌、法则,而其代价则往往是对上帝的藐视与冒犯(这也是他把恶魔归于他人性一面的原因)。他心目中*早的英雄是浮士德的后代,一批自大的、有着狂热幻想的魔鬼。就像威尔斯自己一样,他们横空出世,却又很快堕入命运的深渊。后来,一系列职业生涯上的受阻和失望,或是渴望得到怜悯和重整旗鼓的机会,使他变得小心翼翼,谦卑恭顺。在扮演福斯塔夫爵士的时候,他宣称:这个角色浓缩了一种原初的、尚未得到赏识的美德。这种对一个老酒徒的过分神化,使得他轻易地忽略了福斯塔夫的贪婪和道德沦丧的一面。难道威尔斯自己也是一个悲剧性英雄,被自己的狂妄自大所击倒;抑或应该把他看做一个喜剧人物,因为一个小小的缺陷而变得萎靡不振?
不管怎么说,威尔斯的一生都是一个寓言、一个象征。正如他的助手所坚持认为的,威尔斯的多才多艺使他成为一个文艺复兴人。而且,威尔斯在扮演福斯塔夫和马基雅维利的好友切萨雷‘博尔吉亚(CeAaRe Borgia)时,他自己也接受了这个称号。十五世纪的人文主义学者皮科·德拉·米兰多拉(Pico della Mirandola)在他的著作《论人的尊严》(On the Dignity of Mam)里问道:“有谁不会羡慕这个变色龙呢?”不同于中世纪对罪孽的、堕落的恶棍的责骂,皮科眼中的人类是一种有着奇妙思想的生物,就像变色龙一样,专注于玩乐似的、永不停息的创造自我。但是威尔斯是一个生于错误时代的文艺复兴人。他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要求人们整齐划一、俯首帖耳的现代机械化社会,而个性鲜明的他只能四处碰壁。向来善于夸张的他有时候甚至会认为,他可能是人类这个濒危种群的*后一个代表。其他一些时候,他质疑我们对变色龙特性的赞赏。正如他乐于指出的,文艺复兴人是旧事物的掘墓人和偶像破除者。他一生都怀疑他那猛烈的叛逆性的创造力是不是破坏的另一种呈现方式,他害怕这种破坏力会使他毁掉自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艺术 影视艺术 影视理论

在线阅读

上一篇:张派唱腔琴谱集     下一篇:装饰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