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批评史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电影批评史

中国电影批评史

作者:李道新

开 本:小32开

书号ISBN:7106018325

定价:50.0

出版时间:2002-06-01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电影批评史 本书特色

本书有如下特点:1.从总的发展规律来看,中国电影批评发展的九个时期,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三大阶段,即从电影的社会学批评走向电影的本体批评,*后走向电影的文化批评。应该说,这显示了中国电影批评不断走向深刻、走向博大、走向进步的历史命运。2.电影批评也是对影四要素,即对由影片创作者、影片、宇宙和影片观众所构成的框架的批评。中国电影批评基本上走过了一条由影片“宇宙”批评向“影片”批评,*后走现对四要素的全面批评和关系互动批评的道路。至此,电影批评不再太有批评家没有涉足或不敢涉足的暗角。3.电影批评与电影理论和电影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这使得电影批评不断走几逻辑批评,以及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的批评范式。如此,电影批评必然变得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服人。4.电影批评与电影创作实践,表面上看,显得越来越疏远;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深刻。时至今日,电影创作应该已经跨过了需要技术指导、思想指导和艺术指导的阶段,而向电影批评要求观念和方法;电影批评正好适应了创作界的这一要求,逐渐走现得论化和系统化。

中国电影批评史 内容简介

本书有如下特点:1.从总的发展规律来看,中国电影批评发展的九个时期,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三大阶段,即从电影的社会学批评走向电影的本体批评,*后走向电影的文化批评。应该说,这显示了中国电影批评不断走向深刻、走向博大、走向进步的历史命运。2.电影批评也是对影四要素,即对由影片创作者、影片、宇宙和影片观众所构成的框架的批评。中国电影批评基本上走过了一条由影片“宇宙”批评向“影片”批评,*后走现对四要素的全面批评和关系互动批评的道路。至此,电影批评不再太有批评家没有涉足或不敢涉足的暗角。3.电影批评与电影理论和电影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这使得电影批评不断走几逻辑批评,以及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的批评范式。如此,电影批评必然变得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服人。4.电影批评与电影创作实践,表面上看,显得越来越疏远;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深刻。时至今日,电影创作应该已经跨过了需要技术指导、思想指导和艺术指导的阶段,而向电影批评要求观念和方法;电影批评正好适应了创作界的这一要求,逐渐走现得论化和系统化。

中国电影批评史 目录

引言走向中国电影批评史
**部分中国电影的社会学批评时期
**章电影批评的潜隐时期(1897-1921)
第二章电影的论理批评(1921-1932)
**节概述
第二节论理批评
第三节技巧批评
第三章电影的新文化批评(1932-1937)
**节概述
第二节内容与形式结合的批评
第三节早期现实主义批评
第四节电影特质批评
第四章电影的救亡批评(1937-1945)
**节概述
第二节鼓动抗战批评
第三节普及知识批评
第五章电影的社会批判
**节概述
第二节民主批评
第三节人民性批评
第六章电影的政治批评(1949-1966)
**节概述
第二节政治索隐式批评
第三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批评
第四节典型表象批评
第五节电影特性批评
第七章电影大批判(1966-1976)
**节概述
第二节阶级斗争批判
第三节路线斗争批判
第八章电影的主会功利批判(1976-1985)
**节概述
第二节求真型批评
第三节电影观念批评
第四节艺术个性批评
第二部分中国电影的本体批评时期
第九章电影的本体批评(1985-1989)
……
第三部分中国电影的文化批评时期
第十章电影批评的多元化时代(1989-2000)
结语电影论与电影史视野里的中国电影批评
附录
后记

中国电影批评史 作者简介

李道新,1966年9月出生于湖北石首。1988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获电影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大陆首届电影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教于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主要从事中国电影史研究和教学。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有:《建筑中国电影批评史》、《中国当代电影现实主义50年》、《中国早期电影里的都市形象及其文化含义》、《电影理论与电影史视野里的中国电影批评》、《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等;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波德莱尔是怎样读书写作的》(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中国电影史:1937-1945》、《中国电影批评史》

中国电影批评史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艺术 影视艺术 影视理论

在线阅读

上一篇:谈重彩写意山水画     下一篇:电影创作类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