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当国庆遇上中秋_1200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当国庆遇上中秋,2012年这个长假就注定是一场不平凡的盛宴。
前段时间,有记者就人们对各种中国节日的喜爱喜爱程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的前三位分别是国庆、五一、中秋。但大多数人们这样选择国庆、五一的缘由竟然是这两个节日的放假时间更长些。对此,我不由有些疑惑,难道假期的长短应该成为衡量节日本身的好坏吗?
不,我不这样认为。但我认为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却是人们早已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或者说是价值观——一切以自我利益为中心——注重所看到的现象,从而忽视物质本身的内涵。换句话说,人们为了多得到几天的假期,选择了国庆,放弃了中秋。
倘若我们透过现象看其本质,不难发现,中秋这个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与国庆这个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确立的举国欢庆的纪念日又有什么可比性呢?所以这个记者也犯了糊涂,他用错误的条件去验证错误的结论,只能证明这个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对于这一点,我倒有个很好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鼎鼎大名的拳王阿里吧,说有一次,阿里坐飞机去参加比赛。飞机起飞的时候,阿里没有系安全带,引起了乘务小姐的注意,于是乘务小姐走到阿里旁边,热心地提醒道:“阿里先生,飞机就要起飞了,请系上您的安全带。”阿里一边向乘务小姐展示了自己健壮的肌肉,一边问道:“超人还需要系安全带吗?”聪明的乘务小姐反问阿里:“阿里先生,请问超人还需要坐飞机吗?”阿里顿时说不出话来,只好乖乖地系上了安全带。
在这个故事中,阿里用“我是超人”这一错误条件来验证“我不需要系安全带”这一错误的结论,而乘务小姐抓住这里面的矛盾反问了阿里一句“超人还需要坐飞机吗”,从而证明了这个命题本来就是错误的。使阿里陷入了尴尬的局面。这个故事再一次验证我前面所说的内容。
说到这里,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对待这些传统佳节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深入去了解这些传统佳节的来历,发掘它们的内涵,了解它们的习俗,认识这些它们存在的意义。而不是单纯地用喜欢或是不喜欢这一肤浅的口吻作衡量标准,来判断其好坏。
例如中秋,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中秋是始于唐初,盛于宋朝,至于明清已与元旦齐名,至今已成为仅次于春节的传统第二大的节日。其次我们要了解中秋象征团圆,合家欢乐之意。然后我们要知道中秋的主要习俗有吃月饼,赏月。关于中秋的传说有嫦娥奔月、月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做到这些,我们才算对传统佳节有了基础的认识。至于更高深的学问,那是文学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倘若有兴趣的也可查阅一番,这里不必多言。
各位,试想一下,倘若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都被我们在消遣、休闲、娱乐中淡忘。那社会谈何发展?民族又谈何复兴呢?国家给我们这几天假期,我们也应当趁着假期深刻反省一番,当国庆遇上中秋,我们又能为这个假期做些什么呢?
贵州铜仁地区铜仁市铜仁市第二中学初三:天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