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都台镇紫气升
2015年5月16日,在县作家协会主席丁振阳的率领下,部分作家去了紫都台镇采风,让我真正走进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边陲重镇,对紫都台有了一个全新的的认识——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这里的石头会唱歌,这里风景如画,这里的人们在以党委书记赵立彬,镇长李立臣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全镇人们“一心创业求发展,励精图治谱新篇”,几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紫气从这里升起,吉祥陪伴着这里的人们。紫都台——一个紫气初升的地方,越来越美丽。
初闻紫都台第一次听到紫都台这个名字还是在36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从我的第一任领导——老校长耿凤鸣哪儿听到的,老校长在紫都台工作十几年,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紫都台人民,从老人口里听到的关于紫都台的只言片语,对紫都台的印象不怎么好:不是别的,紫都台那儿人们的生活水平比我们这儿还困难。紫都台山多,出门就看到山了,全境是“七山半水二分田”。我常常在想,农民没有多少土地可怎么生活。老校长还讲,紫都台不但人们生活困难,重要的是那里缺少人才,不因别的,孩子们上不起学,学校没有多少学生,更让人寒心的是学校没有几位老师,大城市分配来的老师看到这里的贫穷,呆不了,吃水得去山泉那儿挑,山泉边每天都有牛羊野兔野鸡等动物去喝水,那可是真正的人与动物“和谐”,但水源的卫生就不敢保证了,好多人都被紫都台的生活贫困吓跑了!当时我工作的地方已经很落后了,我们这儿是辽西北贫困县十三个贫困乡镇之一,老校长说:紫都台比我工作的地方还贫困,我就想,比贫困乡镇还贫困的地方是啥样?在我的脑海里,紫都台就是贫困的代名词。
初识紫都台,是在2009年7月12日,那天,我们24人一起去省文学院举办的“阜新县基层作者特别培训班”学习,与来自紫都台镇的柳绍才大哥同我住一个宿舍,从他那里对紫都台有了粗浅的了解:柳大哥是阜蒙县文坛中的奇才,高中毕业的柳大哥靠对文学的热爱,几十年来如一日,笔耕不辍,在田间地头,在牧牛的柳阴下,都可以见到他紧锁眉头,认真思索,一笔一划写作的场景,大哥是养牛大户,他舍得为他的牛投资,却舍不得为他没有回报的写作出资,甚至基本的笔墨纸张都舍不得买,不花钱的办法他全想了,也用了,他用过孩子们用过的作业本,也用过香烟盒,但不论是纸啥样,他的原则是能看清楚就行,只要有一点时间,有一点灵感,都要停下手中的农事,记下来。不论是在寒冬,还是酷暑,柳大哥将写作做为每天必修课,在电脑已经普及的年月,大哥用笔写作,要打草稿,要抄写,要比常人多付出很多,功夫不付在心人,如今的柳绍才已经出版了两本作品集,第三部也在编辑中……
柳大哥是位真正的草根作家,他的作品可以说土得掉渣,品读,作品包罗了紫都台数百年的发展变化,具有浓郁的田园气息,字里行音飘动着五谷杂粮的香味,细品,似乎还夹杂着马嘶、牛哞、羊咪、犬吠的山村交响曲。读大哥的作品,了解到了紫都台的昨天今天及明天,紫都台的昨天虽然很贫穷,但紫都台人人穷志不短,发奋图强创大业,鼓足干劲抓经济,经济及社会全面进步,从大哥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紫都台,一个羽翼逐渐丰满即将腾飞的雄鹰,从柳大哥作品中,使我对紫都台有了新的认识,紫都台人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姣姣者,他们中的党委书记赵立彬,镇长王立春、李立臣……这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领导班子。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及爱戴。在贫困户的炕头上,看到了党委书记的影子,与人民群众促膝谈心,帮助贫困户找出脱贫的办法,他在用实际行动释译着什么是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在造林现场,出汗最多的那个人是镇长,做人民群众的牛,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是几任镇长的共识,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带领全镇人民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创造着辉煌……紫都台镇一天一个样。
走进紫都台真正走进、认识紫都台还是这次采风,全方位的了解了紫都台,紫都台素有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西大门之称,滚滚的牦牛河水滋润着这里的人们,阜新县的第三高峰西骆驼山子如同一忠诚的卫士,立于境内,睁着警惕的大眼睛,为紫都台人民的平安幸福站岗放哨,美丽的紫都台,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山川秀丽,人寿年丰。
美丽的紫都台镇历史有名,自古以来是通往关内的必经之路,沈承公路横穿乡镇,便利的交通,将全国各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平坦的柏油路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将紫都台的特产,送往全国各地,换回来的是真金白银,装满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有人说紫都台当年的路不比蜀道好多少,而今,昔日的沙石路全部被板油路面取代,行进在宽敞的板油马路上,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道路两侧样式不同,颜色各异的楼房,有政府办公大楼,有商贸网点,有宽敞明亮的学校教学楼,虽然这些建筑样式、颜色不同,但所有楼房严格遵守城镇设计规划,楼面都在一条直线上,给人的感觉是街道宽敞、整齐,山村的城镇建设,别有一番风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临街商户的牌匾,五颜六色,金碧辉煌,蒙汉两种文字,在告诉人们,紫都台是一个蒙汉杂居的地方,这里的民风淳朴,这里的人民开朗善良,来紫都台作客、经商,将是明智之举。走进临街的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紫都台盛产,农、林、畜等农副产品都那样诱人,紫都台的农副产品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在当今社会工业污染严重,河流,水源,空气都在受污染的情况下,紫都台仍然保持着无工业污染,水源清新,空气清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实属不易。虽然这里的城镇功能还不够完备,但,紫都台是一个等待着开发、正在开发、十分有开发价值的的处女地。
放眼远方,雄伟的骆驼山、靴子山、鸡冠山栩栩如生,山前,百花齐放,绿草如茵,肥沃的农田,绿油油的禾苗,一眼望不到边,农田里再也看不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场景,看到的却是火红的拖拉机,唱着欢快的乐曲,拖拉机上的驾驶员,个个西装革履,如今的农民,由于现代农业机器的普及,早已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农田劳作,再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现在的农民别有一番情趣,细细揣摩,农田里火红的拖拉机,嫩绿的禾苗,蓝天白云,远山近水,小鸟在头顶上盘旋,这多像一幅水墨丹青;这样美妙的作品,出自紫都台,出自紫都台人们的手。这样的作品绘画大师是画不出来的。
放眼远山,郁郁葱葱的植被,一株株参天的古树,一块块奇形怪状的岩石,仿佛在演绎着连绵不断的往事,在叙说着紫都台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紫都台是一块宝地,不论是西骆驼山,还是靴子山,都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而靴子山的传说更有神话意味。
在紫都台镇政府所在地紫都台村西南部沈承公路边,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块巨石,这块石头颇似靴子,所以叫它靴子石。其实这石头,只有到了山顶后,从西向东看才像只靴子。而从山下往山上走的时候,远望那块石头,它却酷似齐天大圣孙悟空。这里有一段美妙的传说。
当年齐天大圣孙悟空食仙桃、偷御酒、大闹蟠桃会后,他自知闯了大祸。于是,背起装在口袋里的御酒和仙桃,一溜歪斜地闯出南天门,直奔花果山。醉意袭来,不由自主地落下云头。这时,酒力发作,浑身发热,而且脚痒得厉害,就坐在山头上搔痒。隔靴搔痒,无济于事。脱下靴子来搔,正在得意之时,忽听天鼓大作,电闪雷鸣,抬头一看,云层中天兵天将向他追来。匆忙间,他驾云而去,却将这只靴子丢在了山上。
猴子好忘事,等到西天取经回来后才想起当年的那只靴子,于是便来寻找。这时候,当年丢掉的那只靴子已经变成了巨石。他生怕人们不知道那是他的靴子,于是,将身体往靴子石上一靠,将自己的身影印了上去。
从此以后,由山下往上看时,巨石便是孙悟空的模样。到了山顶后再看,便成了一只靴子。此山就叫靴子山了。靴子山每年都吸引好多游客来游玩。而更让紫都台人们骄傲的是西骆驼山子。
西骆驼山子位于紫都台镇和化石戈镇交接处,主峰海波744.5米,是阜新县境内第三高山。因主峰似骆驼背而被称为“骆驼山”。因其在此山东50公里外已有一山同名,故称此山为“西骆驼山”。民间称该二山为“姊妹山”,此为“姊山”。
骆驼山是独立的一座孤山,其周围并没有其他相连的石山。骆驼山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紫都台镇的那个地方还没有现在的名字。住在那里的人们,守着肥沃的土地,人们管自己的家乡叫“沃土岭”。有一年,天大旱,大片大片的庄稼枯死……人们靠挖深井取地下水食用。但是,井越打越深,井水却越来越少,沃土岭人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组织起来到几十里外的牦牛河挑水喝……
传说天上有一位紫霞仙人,常常下凡来到人间,帮助人类除妖造福。沃土岭发生特大干旱,恰好紫霞仙人云游经过这里,沃土岭人们的苦难和勇敢将紫霞仙人感动了。紫霞仙人便对自己的坐骑骆驼说:“沃土岭百姓有苦难,庄稼都旱死了,人们也要累坏了,你去帮助他们吧!”紫霞仙人的坐骑是只神骆驼,于是,骆驼便降下云头,来到牦牛河边,加入人们挑水的行列。骆驼是神仙的坐骑,与凡间的骆驼自然不同。把头伸进牦牛河,咕咚咕咚地喝起水来,足足喝了半条河的水。骆驼让挑水的小孩和老人都坐到自己的背上,驮着便往沃土岭走去,又稳又快。到了沃土岭,骆驼把喝到肚子的水吐出来浇灌庄稼,一次能灌溉一大片。说也奇怪,被骆驼吐水浇灌过的庄稼,立刻恢复了生机,长得比先前还要好!骆驼每天领着人们挑三次水,不到三天,干旱就解决了。
事就是这样凑巧,就在骆驼吸牦牛河水为沃土岭人解决干旱的同时,却无意中闯了大祸。
原来,牦牛河西岸早些年也是肥沃的土地,只是那年猴子剿灭牛魔王的时候,大意了,让一个牛魔王的一徒弟“科尔沁魔王”漏网,科尔沁魔王顺着天河来到了牦牛河源头,一下子能把牦牛河西岸大片绿洲变成沙漠。就在科尔沁魔王要将牦牛河东岸也变成沙漠的时候,被天兵天将制服,囚于牦牛河底。骆驼吸牦牛河水的时候,由于水位下降,河神率领众水族慌乱四窜,将贴在囚牢门上的“灵符封条”碰掉了,科尔沁魔王逃了出来。
初闻紫都台第一次听到紫都台这个名字还是在36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从我的第一任领导——老校长耿凤鸣哪儿听到的,老校长在紫都台工作十几年,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紫都台人民,从老人口里听到的关于紫都台的只言片语,对紫都台的印象不怎么好:不是别的,紫都台那儿人们的生活水平比我们这儿还困难。紫都台山多,出门就看到山了,全境是“七山半水二分田”。我常常在想,农民没有多少土地可怎么生活。老校长还讲,紫都台不但人们生活困难,重要的是那里缺少人才,不因别的,孩子们上不起学,学校没有多少学生,更让人寒心的是学校没有几位老师,大城市分配来的老师看到这里的贫穷,呆不了,吃水得去山泉那儿挑,山泉边每天都有牛羊野兔野鸡等动物去喝水,那可是真正的人与动物“和谐”,但水源的卫生就不敢保证了,好多人都被紫都台的生活贫困吓跑了!当时我工作的地方已经很落后了,我们这儿是辽西北贫困县十三个贫困乡镇之一,老校长说:紫都台比我工作的地方还贫困,我就想,比贫困乡镇还贫困的地方是啥样?在我的脑海里,紫都台就是贫困的代名词。
初识紫都台,是在2009年7月12日,那天,我们24人一起去省文学院举办的“阜新县基层作者特别培训班”学习,与来自紫都台镇的柳绍才大哥同我住一个宿舍,从他那里对紫都台有了粗浅的了解:柳大哥是阜蒙县文坛中的奇才,高中毕业的柳大哥靠对文学的热爱,几十年来如一日,笔耕不辍,在田间地头,在牧牛的柳阴下,都可以见到他紧锁眉头,认真思索,一笔一划写作的场景,大哥是养牛大户,他舍得为他的牛投资,却舍不得为他没有回报的写作出资,甚至基本的笔墨纸张都舍不得买,不花钱的办法他全想了,也用了,他用过孩子们用过的作业本,也用过香烟盒,但不论是纸啥样,他的原则是能看清楚就行,只要有一点时间,有一点灵感,都要停下手中的农事,记下来。不论是在寒冬,还是酷暑,柳大哥将写作做为每天必修课,在电脑已经普及的年月,大哥用笔写作,要打草稿,要抄写,要比常人多付出很多,功夫不付在心人,如今的柳绍才已经出版了两本作品集,第三部也在编辑中……
柳大哥是位真正的草根作家,他的作品可以说土得掉渣,品读,作品包罗了紫都台数百年的发展变化,具有浓郁的田园气息,字里行音飘动着五谷杂粮的香味,细品,似乎还夹杂着马嘶、牛哞、羊咪、犬吠的山村交响曲。读大哥的作品,了解到了紫都台的昨天今天及明天,紫都台的昨天虽然很贫穷,但紫都台人人穷志不短,发奋图强创大业,鼓足干劲抓经济,经济及社会全面进步,从大哥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紫都台,一个羽翼逐渐丰满即将腾飞的雄鹰,从柳大哥作品中,使我对紫都台有了新的认识,紫都台人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姣姣者,他们中的党委书记赵立彬,镇长王立春、李立臣……这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领导班子。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及爱戴。在贫困户的炕头上,看到了党委书记的影子,与人民群众促膝谈心,帮助贫困户找出脱贫的办法,他在用实际行动释译着什么是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在造林现场,出汗最多的那个人是镇长,做人民群众的牛,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是几任镇长的共识,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带领全镇人民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创造着辉煌……紫都台镇一天一个样。
走进紫都台真正走进、认识紫都台还是这次采风,全方位的了解了紫都台,紫都台素有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西大门之称,滚滚的牦牛河水滋润着这里的人们,阜新县的第三高峰西骆驼山子如同一忠诚的卫士,立于境内,睁着警惕的大眼睛,为紫都台人民的平安幸福站岗放哨,美丽的紫都台,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山川秀丽,人寿年丰。
美丽的紫都台镇历史有名,自古以来是通往关内的必经之路,沈承公路横穿乡镇,便利的交通,将全国各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平坦的柏油路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将紫都台的特产,送往全国各地,换回来的是真金白银,装满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有人说紫都台当年的路不比蜀道好多少,而今,昔日的沙石路全部被板油路面取代,行进在宽敞的板油马路上,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道路两侧样式不同,颜色各异的楼房,有政府办公大楼,有商贸网点,有宽敞明亮的学校教学楼,虽然这些建筑样式、颜色不同,但所有楼房严格遵守城镇设计规划,楼面都在一条直线上,给人的感觉是街道宽敞、整齐,山村的城镇建设,别有一番风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临街商户的牌匾,五颜六色,金碧辉煌,蒙汉两种文字,在告诉人们,紫都台是一个蒙汉杂居的地方,这里的民风淳朴,这里的人民开朗善良,来紫都台作客、经商,将是明智之举。走进临街的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紫都台盛产,农、林、畜等农副产品都那样诱人,紫都台的农副产品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在当今社会工业污染严重,河流,水源,空气都在受污染的情况下,紫都台仍然保持着无工业污染,水源清新,空气清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实属不易。虽然这里的城镇功能还不够完备,但,紫都台是一个等待着开发、正在开发、十分有开发价值的的处女地。
放眼远方,雄伟的骆驼山、靴子山、鸡冠山栩栩如生,山前,百花齐放,绿草如茵,肥沃的农田,绿油油的禾苗,一眼望不到边,农田里再也看不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场景,看到的却是火红的拖拉机,唱着欢快的乐曲,拖拉机上的驾驶员,个个西装革履,如今的农民,由于现代农业机器的普及,早已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农田劳作,再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现在的农民别有一番情趣,细细揣摩,农田里火红的拖拉机,嫩绿的禾苗,蓝天白云,远山近水,小鸟在头顶上盘旋,这多像一幅水墨丹青;这样美妙的作品,出自紫都台,出自紫都台人们的手。这样的作品绘画大师是画不出来的。
放眼远山,郁郁葱葱的植被,一株株参天的古树,一块块奇形怪状的岩石,仿佛在演绎着连绵不断的往事,在叙说着紫都台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紫都台是一块宝地,不论是西骆驼山,还是靴子山,都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而靴子山的传说更有神话意味。
在紫都台镇政府所在地紫都台村西南部沈承公路边,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块巨石,这块石头颇似靴子,所以叫它靴子石。其实这石头,只有到了山顶后,从西向东看才像只靴子。而从山下往山上走的时候,远望那块石头,它却酷似齐天大圣孙悟空。这里有一段美妙的传说。
当年齐天大圣孙悟空食仙桃、偷御酒、大闹蟠桃会后,他自知闯了大祸。于是,背起装在口袋里的御酒和仙桃,一溜歪斜地闯出南天门,直奔花果山。醉意袭来,不由自主地落下云头。这时,酒力发作,浑身发热,而且脚痒得厉害,就坐在山头上搔痒。隔靴搔痒,无济于事。脱下靴子来搔,正在得意之时,忽听天鼓大作,电闪雷鸣,抬头一看,云层中天兵天将向他追来。匆忙间,他驾云而去,却将这只靴子丢在了山上。
猴子好忘事,等到西天取经回来后才想起当年的那只靴子,于是便来寻找。这时候,当年丢掉的那只靴子已经变成了巨石。他生怕人们不知道那是他的靴子,于是,将身体往靴子石上一靠,将自己的身影印了上去。
从此以后,由山下往上看时,巨石便是孙悟空的模样。到了山顶后再看,便成了一只靴子。此山就叫靴子山了。靴子山每年都吸引好多游客来游玩。而更让紫都台人们骄傲的是西骆驼山子。
西骆驼山子位于紫都台镇和化石戈镇交接处,主峰海波744.5米,是阜新县境内第三高山。因主峰似骆驼背而被称为“骆驼山”。因其在此山东50公里外已有一山同名,故称此山为“西骆驼山”。民间称该二山为“姊妹山”,此为“姊山”。
骆驼山是独立的一座孤山,其周围并没有其他相连的石山。骆驼山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紫都台镇的那个地方还没有现在的名字。住在那里的人们,守着肥沃的土地,人们管自己的家乡叫“沃土岭”。有一年,天大旱,大片大片的庄稼枯死……人们靠挖深井取地下水食用。但是,井越打越深,井水却越来越少,沃土岭人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组织起来到几十里外的牦牛河挑水喝……
传说天上有一位紫霞仙人,常常下凡来到人间,帮助人类除妖造福。沃土岭发生特大干旱,恰好紫霞仙人云游经过这里,沃土岭人们的苦难和勇敢将紫霞仙人感动了。紫霞仙人便对自己的坐骑骆驼说:“沃土岭百姓有苦难,庄稼都旱死了,人们也要累坏了,你去帮助他们吧!”紫霞仙人的坐骑是只神骆驼,于是,骆驼便降下云头,来到牦牛河边,加入人们挑水的行列。骆驼是神仙的坐骑,与凡间的骆驼自然不同。把头伸进牦牛河,咕咚咕咚地喝起水来,足足喝了半条河的水。骆驼让挑水的小孩和老人都坐到自己的背上,驮着便往沃土岭走去,又稳又快。到了沃土岭,骆驼把喝到肚子的水吐出来浇灌庄稼,一次能灌溉一大片。说也奇怪,被骆驼吐水浇灌过的庄稼,立刻恢复了生机,长得比先前还要好!骆驼每天领着人们挑三次水,不到三天,干旱就解决了。
事就是这样凑巧,就在骆驼吸牦牛河水为沃土岭人解决干旱的同时,却无意中闯了大祸。
原来,牦牛河西岸早些年也是肥沃的土地,只是那年猴子剿灭牛魔王的时候,大意了,让一个牛魔王的一徒弟“科尔沁魔王”漏网,科尔沁魔王顺着天河来到了牦牛河源头,一下子能把牦牛河西岸大片绿洲变成沙漠。就在科尔沁魔王要将牦牛河东岸也变成沙漠的时候,被天兵天将制服,囚于牦牛河底。骆驼吸牦牛河水的时候,由于水位下降,河神率领众水族慌乱四窜,将贴在囚牢门上的“灵符封条”碰掉了,科尔沁魔王逃了出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下一篇:别让规矩左右你的未来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