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云南昆明中考满分作文赏析:语文课上_3000字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40分)
题一:请以“语文课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三则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材料一】有人在评价热播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时说,生活就是这样,大家要齐心协力,一起向前奔跑,才是兄弟。
【材料二】杨澜说,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不了刘翔,但不能不享受奔跑,可能会有人妨碍你的成功,但没有人能阻止你的成长。这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材料三】在适合奔跑的时间和空间放弃奔跑,是一种遗憾。
三则材料引发我们这样一些思考:奔跑的路上,团结协作很重要;奔跑是另一种成长,成功和失败都是成长的印记;在最好的时光里尽情奔跑,切莫虚度……
写作要求:
1。若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解读】
昆明市今年中考仍然延续最近八年的命题形式,即:二选一。
题一:
本题为全命题作文,属于“校园生活类”的题材范畴。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叙写自己学习中的见闻和感受,是本题命题的初衷。“语文课上”是一个表明时空范围的短语,写作面看似很窄,其实则不然,它需要考生思考、拓展的内涵很多:谁在语文课上?在何处的语文课上?语文课上发生了什么?语文课给了“我”怎样的情感体验?“我”为什么要写它?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给予考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方向,成为考生审题构思的具体思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题将“校园生活”具体为“语文课堂”客观上限定了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是,这道题目对于眼下愈演愈烈、考前喜欢猜题和押题的不正之风却是有益的鞭策。命题人的创意和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构思如下:
1。写“事件”,精心写好语文课上的一个故事。如:开心的事、幽默风趣的事、动人心魄的事、恶作剧、同学间的私密事、课上风波、刻骨铭心的事、别开生面的语文课等等。
2。写“人物”,刻画人物的鲜活形象。如:以“语文老师”为题材,通过语文老师上课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刻画其个性,突出其鲜明的形象特征。
3。写“课堂内容”,以语文课的内容为核心,阐明某一主题。如:通过学习《岳阳楼记》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做人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襟。
4。写“语文课的美丽风景”,通过一组“语文课中的美好事物”展现语文课的“美”。如:读《三峡》,我们领略了祖国山川河流的壮阔秀美;读《过零丁洋》,我们感悟到古代“仁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浩然之气;读《陈涉世家》,我们感受到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题二:
本题为材料作文。命题人的构思灵感可能源自浙江卫视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本题形式上虽是“材料作文”,实则为话题作文,或者为“提供主旨的材料作文”(真正的材料作文一般不提供主旨)。这是昆明市近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特色。说它是“话题作文”,是因为它以“奔跑”为话题;说它是“提供主旨的材料作文”,是因为材料后面提炼出三个主旨供考生选择。本题的优点在于:它不需要考生绞尽脑汁地去审题,同时也可避免考生随心所以、漫无边际地构思,浪费考试的宝贵时间。写作本题,理解材料的思想内涵是审题的关键。材料为三则名言,考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不过,考生能不能借这三则名言拓展思维,成为写作本题的一大难点。为了减少考生审题时的障碍,命题人在材料后面作出提示,这个提示其实就是可供考生直接选用的立意和主旨。一般说来,考生只要能紧扣提示中的三个主旨进行构思,就能避免跌入偏题离题的误区了。当然,从材料中可以提炼的主旨远不止提示中的三种,考生围绕上述话题进行构思行文,也是符合题意的。
构思如下:
1。在成长的路上,需要奔跑。慢节奏固然稳妥,但并不可取,效率需要我们保持奔跑的姿态,刘翔的速度打破黄种人短跑冠军的零记录,30年改革开放取得骄人成绩的速度超过了资本主义国家百年的发展速度,奥运会“更高、更强、更快”的理念催生了一项又一项的世界纪录,不断地挑战着人类的生理极限。
2。奔跑的路上,团结协作很重要。列举二至三则名人事例,用小标题形式将它们串联成文。开头用简要的语言总起下文,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中间每个部分叙事完毕之后,用三言两语进行点拨、议论。
3。奔跑,与成功和失败相伴。有名人故事为例,阐明奔跑的意义,如:田晓菲不放弃奔跑,13岁就考上北大,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司马迁遭受迫害,仍不放弃奔跑,最终完成了史家绝唱《史记》;中国共产党在逆境中坚持奔跑,最终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伟大的新中国。
4。青春需要奔跑,青春因为奔跑而光彩夺目。以“歌颂青春,歌颂奔跑”为主题,再现青春的风采,或者以古今中外青年人的精彩人生为例,阐明青少年理想和追求。
【误区】
1。对于“语文课”的理解局限于常规意义上的“老师教、学生听的语文课”,不能讲语文课的范畴拓展为包括课文教学、文学欣赏、文艺沙龙、文化博览、写作、朗诵、演讲、活动、辩论会、实践、口语交际等在内的语文课。
2。随意扩大了语文课的“外延”,“语文课上”限定写作的空间范围只能是“语文课堂”之内,而非“校内”“班里”。
3。材料作文“奔跑”几乎全部写成了议论文。主题方面,要么谈成功,要么谈成长,偏离了“奔跑”的主题;写法方面,要么是一事一议,要么是通篇说理,手法单一,缺乏创意,可读性较差。
【范文】
语文课上
听雨时,也是我头脑最清晰的时刻,同时也是最能让我心事如潮的时刻。——题记
又是夏雨倾盆的时节,总喜欢隔窗听雨。从前不懂得聆听,是因为不曾懂得语文之美,而今,在语文课上,我将词赋诗曲如雨般聆听。语文课不只有写作、词语的解释,更有一种情怀,一种情结,一种精神的升华。
我喜欢把上语文课比作听雨,是因为语文如雨一般能够荡涤人心。
听!“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如万马奔腾般的雨声是冷漠的外表下一颗炽热的心。听!“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如和煦春风般的雨声。听!“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如尘咏悲叹般的雨声。听!“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如悠悠羌管般的雨声。听!“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愁池”,如绝尘回响般的雨声……
真像雨声啊,在语文课上词赋诗曲如雨般成了修饰感情、寄托心声的使者,让他俘获人的内心,肆意渲染。唯有语文能够让承担起那份感恩,那份执着。
雨雾朦胧,让人恍若走进了曾经。去聆听那天外之音——“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去观赏那长安秀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去体会那沙场悲凉——“黑云压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所以,我感到语文课如一阵雨,每当下课,却总有些从雨给我带来的幻梦中惊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的沧桑。
在语文课上,曾学过一词,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这是语文告诉我们,人生境遇不同,看到的听得到感受也各异。
顿时,狂风起,雷电吼,大雨下,我感受到了语文的生命,狂风告诉我,“君子当行如风”;雷电告诉我,“君子说话掷地有声”;大雨告诉我,“人活得当淋漓尽致”。
一切又归入平静。窗外,雨淅淅沥沥。大雨依旧,风景仍旧,多了的只是心灵的喘息,岁月的回响和心灵的升华。
语文课上,书声依旧,雨声悠远……
【解读】
一、构思新颖,妙趣横生。作者将上语文课比作听雨声,源自语文课的无穷魅力,也缘于语文课和雨声的许多相通之处,如:有声、有形、有味。基于两者众多的相似之处,作者进一步将语文课具体化,将它幻成诗文名句中的各种雨声。这样的构思,大胆,富有创意,且新意盎然。
二、积淀丰厚,意蕴深远。文中众多的古诗词名句,信手拈来,引用自然贴切,不露痕迹,显示了作者厚重的古诗词文化积淀。此外,本文的语言锤炼也很显功力,众多的短句言简意赅,内蕴丰厚,颇值得用心玩味鉴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