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下的解悟
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可以引申理解为人的生活能平衡于山水之间。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却常常牵强附会地把这句话与乐山大佛联系在一起,直到去四川实地游览了乐山大佛以后,对乐山乐水的理解才始有了新的升华。
闻名于世的乐山大佛,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的凌云山下,经考证属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史载唐代僧人海通法师为消除水患,造福民众,历尽艰辛,广募善款而建,值得一提的是海通法师为反抗官吏强行逼索,宁愿自剜双目,用浩然之气吓退贪官污吏,保护了修建佛像的经费,使气势磅礴的大佛得以修建,并在后来者的传承保护下,流传1200多年至今。
凌云山并不高,毫不费力就攀登到了山顶,把我们的履痕印上了饱经风霜的沙砾、草地、台阶、方砖……凌云禅院内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的丹墙碧瓦掩映在绿翠浓荫之中,参天的古木楠树虬枝雄干,昭示着宝刹的年寿,四座明清两代重修庙宇的石碑只能算年轻的晚辈恭立两旁。寺内供奉有袒胸露腹、笑逐颜开的弥勒坐像,造型优美、神态庄重的释迦牟尼三身像(今身、应身、报身),还有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至等菩萨像,都是明代以前的古迹。感到意外的是在藏经楼下辟有“海师堂”,正中立有海通法师手持佛珠的全身塑像,肃穆端庄,正气凛然,显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舍生取义,保护捐款的坚定信念。我想,后人把海通法师与仙界菩萨相提并论,以此来寄托对海通法师的敬仰之情,也确实在情理之中,若是没有海通法师的以命相搏,又岂会有流传至今、傲立江畔的乐山大佛。
再往后走,就来到了大佛的的头顶,从上往下而看,并不能直接感觉到大佛的宏伟,只是看到大佛足下的游客象蚂蚁状地在爬行,于是顺右侧唐代开凿的的九曲栈道缓缓下行,瞻仰着巍巍大佛的雄姿和艺术特色,欣赏着石壁上的“经变图”等摩崖石刻,想象着佛像内隐而不见、妙不可言的排水通风系统……近距离的观察使人深感修建佛像时的工艺先进,技术高超,直觉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心中唯有张口结舌,不可名状之感慨,就说那两只走下栈道即能看见的佛脚,每只脚背上竟然可以围坐约百人左右,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抬头瞻仰,只见佛像的头顶直插云霄,在蓝天的映衬下颇有点道骨仙风,飘飘欲然。据说佛像凿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史称“大佛阁”,可惜在战乱年代毁于一旦。至今在大佛两侧的山崖上能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
为了从远处观察大佛的全貌和气势,我们乘坐游轮驶离岸边,到三江汇流处的中心停下,只见佛像背靠凌云山,脚踏三江水,佛相庄严,雍容祥和,冥冥中有一股看不见的作用力把人们的视线牢牢地牵住,令人从内心深处为之肃然起敬。经导游指点,发现受视角的影响,使乌尤山和凌云山两座独立的山体聚焦到同一平面内,远远望去恰如一座硕大的天然睡佛,浑然天成,惟妙惟肖,堪称一绝。我虽然不信宗教,但分明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和冲击,刹那间神清气爽,心平如镜,烦恼远逝,精神升华,进入了一种从来没有感触过的境界,自叹我在佛前是何等渺小。
大佛巍巍而立,用千年如一的目光凝视着清风徐来,江水南流,兴衰存亡,逝者如斯……也给大佛下的我予心灵的启迪和感悟:山和水都是自然界的要素,山的内涵是厚重静穆,水的特征是深邃灵动,仁和智则是人们历来追求的至高境界。乐山乐水都是因人而异,见仁见智自在当事者心中,品格上能有所追求,心灵上能得到满足,就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诚如眼前这依山傍水的乐山大佛,自古到今游人们纷至沓来,顶礼膜拜,除了宗教信仰的缘故和乐山乐水的因素之外,更崇尚的是海通法师舍生取义,保护善款的壮举,佛在海通的心中,海通在人们的心中。
闻名于世的乐山大佛,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的凌云山下,经考证属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史载唐代僧人海通法师为消除水患,造福民众,历尽艰辛,广募善款而建,值得一提的是海通法师为反抗官吏强行逼索,宁愿自剜双目,用浩然之气吓退贪官污吏,保护了修建佛像的经费,使气势磅礴的大佛得以修建,并在后来者的传承保护下,流传1200多年至今。
凌云山并不高,毫不费力就攀登到了山顶,把我们的履痕印上了饱经风霜的沙砾、草地、台阶、方砖……凌云禅院内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的丹墙碧瓦掩映在绿翠浓荫之中,参天的古木楠树虬枝雄干,昭示着宝刹的年寿,四座明清两代重修庙宇的石碑只能算年轻的晚辈恭立两旁。寺内供奉有袒胸露腹、笑逐颜开的弥勒坐像,造型优美、神态庄重的释迦牟尼三身像(今身、应身、报身),还有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至等菩萨像,都是明代以前的古迹。感到意外的是在藏经楼下辟有“海师堂”,正中立有海通法师手持佛珠的全身塑像,肃穆端庄,正气凛然,显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舍生取义,保护捐款的坚定信念。我想,后人把海通法师与仙界菩萨相提并论,以此来寄托对海通法师的敬仰之情,也确实在情理之中,若是没有海通法师的以命相搏,又岂会有流传至今、傲立江畔的乐山大佛。
再往后走,就来到了大佛的的头顶,从上往下而看,并不能直接感觉到大佛的宏伟,只是看到大佛足下的游客象蚂蚁状地在爬行,于是顺右侧唐代开凿的的九曲栈道缓缓下行,瞻仰着巍巍大佛的雄姿和艺术特色,欣赏着石壁上的“经变图”等摩崖石刻,想象着佛像内隐而不见、妙不可言的排水通风系统……近距离的观察使人深感修建佛像时的工艺先进,技术高超,直觉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心中唯有张口结舌,不可名状之感慨,就说那两只走下栈道即能看见的佛脚,每只脚背上竟然可以围坐约百人左右,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抬头瞻仰,只见佛像的头顶直插云霄,在蓝天的映衬下颇有点道骨仙风,飘飘欲然。据说佛像凿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史称“大佛阁”,可惜在战乱年代毁于一旦。至今在大佛两侧的山崖上能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
为了从远处观察大佛的全貌和气势,我们乘坐游轮驶离岸边,到三江汇流处的中心停下,只见佛像背靠凌云山,脚踏三江水,佛相庄严,雍容祥和,冥冥中有一股看不见的作用力把人们的视线牢牢地牵住,令人从内心深处为之肃然起敬。经导游指点,发现受视角的影响,使乌尤山和凌云山两座独立的山体聚焦到同一平面内,远远望去恰如一座硕大的天然睡佛,浑然天成,惟妙惟肖,堪称一绝。我虽然不信宗教,但分明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和冲击,刹那间神清气爽,心平如镜,烦恼远逝,精神升华,进入了一种从来没有感触过的境界,自叹我在佛前是何等渺小。
大佛巍巍而立,用千年如一的目光凝视着清风徐来,江水南流,兴衰存亡,逝者如斯……也给大佛下的我予心灵的启迪和感悟:山和水都是自然界的要素,山的内涵是厚重静穆,水的特征是深邃灵动,仁和智则是人们历来追求的至高境界。乐山乐水都是因人而异,见仁见智自在当事者心中,品格上能有所追求,心灵上能得到满足,就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诚如眼前这依山傍水的乐山大佛,自古到今游人们纷至沓来,顶礼膜拜,除了宗教信仰的缘故和乐山乐水的因素之外,更崇尚的是海通法师舍生取义,保护善款的壮举,佛在海通的心中,海通在人们的心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