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杂记

首页 > 作文 > 高中作文 > 高中三年级作文/2016-0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五亭桥是景区的中心,它不但是瘦西湖的金字招牌,同时也是扬州市的标志。桥上的五座风亭就像五朵出水的莲花,每次到那里去都有许多游客在桥上歇脚、拍照。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评价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雄伟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五亭桥。还听说桥下有15个桥洞,每当皓月当空,每个桥洞的水中都倒映着一个月亮,所以就有了“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的咏叹,也使扬州多了一个别名叫“月亮城”。
  
  与美丽的五亭桥遥相呼应的是湖对岸的小白塔。小白塔是一座实心塔,四面八角,周边佛龛中雕有十二生肖像,塔身比例匀称,通体洁白,极像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女站立在绿树丛中。再从这里往西走便是1990年才重建开放的二十四桥景区了。
  
  历史上关于二十四桥的传说有许多版本,一说是那里过去有二十四座桥,一说是一座桥上曾有二十四位美女在月夜吹箫弄笛。它的得名源于杜牧的一首诗:“青山隐隐水沼沼,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玉簘。”现在,由毛泽东题写的这首诗的石碑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景区的主体——二十四桥是一座长、宽均为24米的汉白玉石拱桥,栏柱24根,台阶24级。到了这里,一上午的时间就用完了,如果还有精力继续玩就再往北走,那里还有一个近几年才建成的景点叫石壁流淙。
  
  穿过万花园走出公园北门便离平山堂不远了。
  
  四、大明寺与平山堂
  
  沿着不算太陡的坡道往上走,没多远就登上了蜀岗,这里可是扬州的制高点,但它还算谦虚,只称是座“岗”,其实它比脚下的“小金山”要“高大、雄伟”得多。座落在蜀岗上的大明寺,始建于南北朝。这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寺院,寺内布局也是传统的格式,其主建筑是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与杭州的灵隐寺相比其规模与气势都要差得多,它的名声主要是寺内曾出过一位大德高僧——鉴真和尙。远在唐代,鉴真大师在五渡日本失败后,终于在双目失明后以66岁的高龄第六次成功抵日,将中华文明传播至异邦,后在日本十年,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今日本人仍将他奉为“文化恩人”。寺内建有鉴真纪念堂,是一座仿日本唐招提寺的式样的建筑。堂前的纪念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堂内有一尊鉴真和尙的楠木雕像,神态安祥而坚毅。
  
  大明寺在唐代叫栖灵寺,当时的寺名源于寺内有一座建于隋朝的宝塔,叫栖灵塔。传说中的栖灵塔气势磅礴,高耸云天,雄伟壮观。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历代文人都曾登临过并留下了千古绝唱。后来屡毁屡建,现在的这座美仑美奐的新塔是1996年才重新建成对游人开放的。塔高九层,方形,有点像西安的大雁塔。塔内供奉着佛骨舍利,游客如要登临,还需再掏20元购票,而且是对任何人都没有优惠。有一次,我和老伴也曾上过九层塔楼,虽然木扶梯相当陡,但上去后感觉还真不错,除了有一层供奉着佛舍利,每一层都有精美的佛像供游人参拜。站在顶层围栏边极目远眺,扬州这座被绿树簇拥着的美丽城市尽收眼底。瘦西湖静静地躺在脚下,可以看得清湖两旁的所有景点,甚至还能看到像蚂蚁搬家般的缓缓行进着的游人。下来后还可凭登塔票到鈡楼撞鈡。
  
  在寺内大雄宝殿的西侧,就是闻名遐迩的平山堂。平山堂是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修建的,是一处专供士大夫与文人墨客们吟诗作赋的场所。人们都有习惯将周边的好几处景点包括大明寺都统称做平山堂。内有两副名联很值得玩味,一副是:“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另一副是:“山与堂平千古高风传太守,我生公后二分明月梦扬州”。紧挨着平山堂的谷林堂是当年苏东坡为纪念他的老师欧阳修建造的,后面还有欧阳祠,祠内有几幅名匾:如“风流宛在”、“远山来与此堂平”等均出自名家之手。
  
  在平山堂的西山坡上还有一个好去处——西园。那里原是康熙、乾隆皇帝的御花园,依山而建,山下还有一泓碧水,园内古木参天,构思独特的假山怪石嶙峋,环境十分宁静幽雅。其中有好几处耐人寻味的景点,如:御碑亭、天下第五泉、鹤塚等。
  
  大明寺东边还有一个游人必去的景点叫观音山,观音山是扬州的天然制高点,沿着蜿蜒陡峭的砖铺山道向上攀登显然要比上平山堂费力得多。观音山是扬州寺庙的代表。与传统的佛教寺庙不同的是,这个庙里没有供奉释迦牟尼佛,而是供奉着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的四位菩萨。正殿圆通殿供奉观音(普陀山),东殿文殊(五台山),西殿普贤(峨眉山),后殿地藏(九华山)。农历六月十九是是这里的香期,据说来上香的信众有四、五万人。这里曾是隋焬帝下扬州时的行宫,明、清小说中常提及的“迷楼”就在寺院后面。传说中的迷楼是一座天上绝无人间仅有的豪华宫殿。隋亡楼毁后宋人将其改为“鉴”楼,意为前车之鉴。
  
  五、个园与何园
  
  现在的扬州仍然有许多由盐商营造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就是个园。个园的“个”字就是“竹”字的半边。它建于清嘉庆23年,是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营造的私家园林。它的南门即正门在东关街的西端。大门很不起眼,与双东街上许多古老的盐商宅弟没有什么不同,里面却别有洞天。一大片青砖黛瓦的老房子,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大院套着小院,小院又连着小院,游客仿佛行走在迷宫中。有一间面积较大的客厅叫汉学堂,堂中挂着一幅郑板桥画的竹,两旁的对联既文雅且朴实:“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在别处还看到几副楹联表达了主人耕读传家的传统理念,如:“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可惜听说后来他的子孙们并没有给他争多少气。
  
  个园的精华是它的后花园,前面的大片宅院反倒成了它的陪衬。过了一个上书“个园”二字的月洞门就进入了这座驰名中外的古典园林。在月洞门旁的修竹丛中插着数支石绿斑驳的石笋,寓意“寸石生情”。门西边是一大片竹林,竹林中间有几株琼花树,如逢烟花三月,琼花与绿竹相映成趣。除了这些春景,园中还有戛、秋、冬三景。夏景在园西北角,主景是一座用青灰色太湖石叠成的假山,山中有石洞,游客可以在洞中穿行,山上有古松,山下有池塘,水上有曲桥,塘中有憨态可掬的红鲤鱼游弋在睡莲间。连着假山的是一座横贯东西的一字形长楼,听说此楼名抱山楼。沿着楼前的长廊向东就是位于东北角上的秋景园。那里是一座用黄石堆叠成的假山,山势较高,有小径供游人攀登,山顶有一古亭,叫拂云亭。冬景在南墙下,假山与地面全用白色石头,让人有一种积雪未消的感觉。园里还有一座古建筑叫“透风漏月厅”,有一副楹联:“何处簘场醉倚春风弄明月,江痕波影斜撑老树护幽亭”。
  
  出了个园的北大门就可乘公交去何园。因为对何园的印象不怎么样,以为那里没什么看头,所以这几年一直没去过。何园在徐凝门街,离渡江桥很近,很早以前,桥旁边有个客运轮船码头,我60年代的那次扬州之行就下榻在有个叫徐州客栈的小旅馆里,曾去何园玩过一次,记得大门与普通民居差不多,里面好像还住着人家,只有一小部分对游人开放,门可罗雀,异常冷清。去年有人劝我再去看一下,说是今非昔比了,现在可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了。到那里一看,还真的果不其然。大门前的街道也拓宽了许多,门旁书有“中国晚清第一园”的大字。游客络绎不绝,听说门票每人40元。
  
  进得大门,不远处就是“寄啸山庄”的月洞门,听导游说:何园原名寄啸山庄,因园主人姓何,简称何园。清同治元年湖北道台何芝舰离任后归隐扬州,购得片石山房旧址,化13年建成了这座大型私家园林。整座园林由东、西花园和片石山房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7000多平米,厅、堂98间,因其建筑风格独特,在传统的中国造园艺术中融入了西洋格调,是晚清园林中的代表作。进了月洞门就是东花园,园内主要建筑是牡丹厅和船厅。南面的牡丹厅上嵌有凤凰牡丹的砖雕,正中刻着牡丹、凤凰等图案,因其刻工精美,线条流畅,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砖雕艺术品。最精致要数北面的船厅,厅似船形,阶下铺着的瓦片与鹅卵石皆成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厅前还有一副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
  
  西花园是何园的主体,园里空间开阔,居中有一不大的水池,水池四面设景。湖中还有一座四四方方的湖心亭。北面的两层楼叫蝴蝶厅,楼体中部稍突出,两头略收敛,屋顶四角翘起,极像振翅欲飞的蝴蝶。蝴蝶厅是主人宴请宾客之处,厅里的板壁上雕刻着许多历代名人字画,如苏东坡的梅、郑板桥的竹,唐寅的花鸟等。西花园的南面还一座桂花厅,庭前植有桂花树。过了西花园就是片石山房了,片石山房是石涛大师的作品,石涛是明末清初的大画家,晚年寓居扬州,留下了这座园林杰作,因其造型奇特,被誉为人间孤本。至此,这座不算太大的私家园林就走到了尽头,我的这篇算不上游记的“杂记”也要就此打住了,待将来多走些地方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