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方为戏

首页 > 作文 > 高中作文 > 高中三年级作文/2016-07-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演戏能否改台词一事上,剧作家和名演员的分歧源于两人视角的不同。剧作家眼中的戏,首先来源于他的剧本,因此演戏时不改台词是他对戏的完美性的基本要求。而演员则是从表演的实际角度出发,认为可以适当改台词。剧作家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我更支持演员。
    剧本是一剧的根本,剧本写出来其实是为演戏提供指导的。因为剧作家自身表演经历的有限,难免会写出不适宜表演,或表演起来感情不足的台词。如郭沫若的《屈原》一戏,其中婵娟有一句台词:“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演员现场表演时,改成了“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是”变“这”,仅一字之差,语气天差地别。应当指出的是,这是演员在舞台上的亲身实践促使其改动台词的,而郭老在台下反复品味,也肯定了这种改法。所以剧作家写出的剧本只是个指导,演戏时有不足之处就可以改。
    另外从表演者的角度来讲,有些时候自己对剧本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观众对戏的理解。俗语云:“一千个观众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举京剧为例,京剧有梅尚程荀四大派别。这四大派别在唱腔、念白、身段、动作上都各有分别。如果当年都按剧作家的戏本子来,这四大派别的存在岂不是毫无意义?《玉堂春》选段《苏三起解》中第一句词“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便有许多种唱法,甚至同为一派的演员在停顿和曲调的处理上也有所不同。这是表演艺术在实际运用中的发展,所以根据实际改词也有必要性。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剧本和表演的革新要求促使演员改台词,但是并不是说台词可以所以窜改。改台词需建立在演员丰富的表演经验和对剧本的理解力上。黄宏的小品《荆轲刺秦》便从一个夸张的角度体现了乱改台词的不正确性。明明一句“把它呈上来”,被说成“把荆轲盛好了端上来”,让人哭笑不得。
    演戏贵在对观众的情感冲击。既然如此,演戏时就不必拘泥于台词,而是可以在实事求是的 前提下,对台词稍加必要的改动。表演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是有主观性和创新性的。
其实不光表演,在我们的人生中遇到的事,也不必拘泥于常规,可以在事实的基础上,开发新的路径。人生如戏,而戏,本就是不拘一格的。
上一篇:来吧,克隆人!     下一篇:曾经的也许不曾再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