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望夫石的神话说起_1500字
与三生石、圣石的故事一样神圣和凄美的,莫过于望夫石的传说。
第一次看到“望夫石”这个词就被触动了,我不禁往下猜想,它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我用天生敏锐的想象力和自命不凡的浪漫情结去揣度着主人公,去猜测着情节,去揣摩她等待的心境。可我似乎觉得,当一个真理存在时,关于它的猜想纵使有根有蒂,天花乱坠,也让人怀疑不够真实。所以就萌生了想去了解它的念头。
终究按捺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在某个黄昏后,来到一个不算嘈杂的网吧里,在百度搜索引擎虔诚地键入了三个字。瞬间所有信息如一张密网,关于“望夫石”的传说铺天盖地。
“武昌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者。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幼子饯送此山,立望而形化为石。”
“孟姜女庙有望夫石,传说是孟姜女等候其夫,在石上留下脚印,久而化为石。”还有一段现代人的想象描写:“急盼着天快点亮,好早日过关与夫相聚,不想一夜之间,足迹竟深深地印在石头上……”
又,香港新界有望夫石,“大石为其夫,小山石为妻……”
“望夫石,徐山著名风景点……”
——我顿时明白,望夫石的传说遍地都有,即使是一个无案可稽的地方,也会被人披上传说的外衣,还有捕风捉影的旅游宣传,把一块有点人模人样的石头指为望夫石,慕名而至的游客便纷至沓来。
一时真不知相信哪个好,我焦躁地在头上乱抓,像只愤怒的狮子。忽然想到“怀疑一切”的格言,把我从纷乱的思绪中拉了出来——难道我就不能拥有自己“版本”的望夫石传说,并对此作一番诠释?
关于望夫石的传说众说纷纭,不变的是把她看作是贤贞的象征,那种甘于等待的对爱的坚贞——
不知等了多久,只为一声君王的召唤,唤走了挚爱,只为一个承诺,就伫足黄昏,望穿秋水,留下晚风如故人,征夫何日归?
不再是哭一阵等一阵,她开始长久的伫立,在最高的山头凌风而立,暮色四合,日升日落,在她眼中变得无声无息。只能听到丈夫在沙场的呼喊,只能看到人间的疮痍,只能感受到狼烟四起时的风雨飘摇,山河破碎。不知不觉中她意识到等到丈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者等到了也是物是人非。她想:“我为什么要满足于无能等待?在这国难当头之时我应该做些什么,就把山头的石头刻成我的模样,凝结成我的等待,我的思念。”于是便有了望夫石。她并没有仅仅为了爱情而枯耗人生,她也去成就自己的事业。或去战场安抚伤员,或去山下照顾军属孤老,或索性著书立说,留下片言只语,揭露穷兵黩武者的罪恶。
这就是属于我自己的版本的“望夫石”故事,我想大家不会因为她只刻了一块石头而非她自己变成了石头就怀疑她的忠贞。我想这反而成就了她的忠贞——不仅是为一家一户而忠贞,而是心寄天下苍生。
我想,女子不光是为情而追求人生,也不要只会为情而毕生等待守候。我最讨厌“爱情就是女人的全部”这样的言论,既矫情又小家子气。她们要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主见,关于生与死,关于荣与辱,关于世界的一切,而不是只做男人的追随者或附属品。
一个关于等待的神话,被我无情地解构了,我不满足它只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关于忠贞爱情的故事已经泛滥,有刘兰芝、孟姜女这样的代表就够了。却鲜有秋瑾不屑于成一家之妻而献身革命的大义,少有宋庆龄就算消退了爱情却把心力倾注于儿童妇女解放事业的博爱,也缺少如吴仪那般为人民而吒咤政坛的胆识和魄力。
我希望,女子的心不能只装着一个人或几个人,最好是胸怀整个世界,其实放诸天下人亦如此。(正文:1368字)
【评语】本文写得比较大气,有思想,有文采,还能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搜索写作素材,对几千年以来的爱情传说进行了颠覆,树立了现代价值观。当然由于作者足迹有限,未能深入到望夫石传说的发生地去实地采访,留下了“纸上谈兵”的遗憾,但篇末所举的几个近现代杰出妇女的代表人物,仍然掷地有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