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青蛙作文200字五篇
本文《保护青蛙作文200字五篇》由零零教育小学生作文大全整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范文一:保护青蛙
星期天,小明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去池溏边玩。觉得好玩,他抓了几只胖胖的青蛙,高兴地往家里走。小明回到家里,坐在沙发上,捧着鱼缸,打开收音机,只听见收音机里正在播放着保护青蛙倡议。小明觉得很奇怪:难道青蛙也值得保护吗?于是他来到书架前,拿出一本《百科全书》一看。哇,原来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一只青蛙一个月可以吃几百只害虫。
事后,小明知道自己捉青蛙是错的,于是他拿着鱼缸跑到池溏把青蛙重新放回池溏里。青蛙哇哇地叫着,好像在说:“谢谢你,小朋友,你放了我,我会更加努力的捕捉害虫的。”小东向青蛙挥挥小手说:“你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和谐共处,共同保护我们美好家园。”
小朋友们,我们应该保护青蛙,不要伤害它们。
范文二:保护青蛙
最近,我经常在街上看见小贩子提着一串串的青蛙在叫卖,许多孩子也来到田里捉蝌蚪。青蛙们不是成了餐桌上的美味,就是成了孩子手上的玩具。
青蛙是个捕虫能手,一只青蛙每天能吃掉70多只害虫,一年要吃掉1。5万只害虫。是一个“农业保护神”。研究证明,青蛙不仅不能吃,而且还会影响人体健康。我想:青蛙真厉害,可是人们还要害死青蛙,为什么呢?以前人们爱护青蛙,可是现在呢?
夜间,青蛙们在田里欢唱。在人们睡着时,青蛙们还在工作,为人发服务。
我们应该保护青蛙,让青蛙欢乐地生存下去。不再大量捕捉青蛙,更不要把一只只活生生的青蛙摆在餐桌上。农民伯伯们一定要少洒农药,也可以减少化工肥料的投放量。我们也可以成立一个志愿队,去宣传保护青蛙知识。
同学们,小青蛙需要人们的保护,让我们保护青蛙吧!
范文三:保护青蛙
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能捕捉害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可是有些人为了钱竟然去捕杀青蛙,我见了很难过。
青蛙头上有两只圆而突出的眼睛,一张又宽又大的嘴、舌头很长。身体的背上是绿色带有深色条纹,腹部是白色。身体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脚趾间有蹼。青蛙是两栖动物,能在地上跳,也能在水里游,会发出“呱呱”的声音,像在唱歌。
青蛙所捕食的虫约有70只,1个月为2000只。诚然,这些虫并非都是害虫,但是一年吃10000只害虫的估计并不过高,但如果杀死一只青蛙,就等于放了10000多只害虫,那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不是会被泛滥成灾虫子吃光吗?虫子吃光了粮食,那农民伯伯一年的辛苦将付之东海。
哎,让我们保护青蛙吧!
范文四:保护青蛙
一天,我跟妈妈到菜市场买菜,看见一个小摊旁围了很多人。我走近一看,就看见摊子上有人在卖青蛙。只见那人从袋子里拿出一只只青蛙,动作麻利地剪去头、撕去皮、剖开肚,很快就把青蛙肢解的干干净净。看着那些青蛙惨不忍睹的样子,我心痛了,便让妈妈给我买青蛙。得到妈妈同意后,我把那些青蛙全买了。买了以后,我和妈妈到附近的小河里把青蛙全放了。
通过这件事,我又明白了一些道理。青蛙也是生物链中的一员,少了它是不行的。青蛙是没有毒的农药。因为青蛙吃害虫。只要把它放入田里,害虫就没有了,庄稼就能大丰收。而用农药也能杀虫,但农药残留进入人体就会有毒!所以,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也是人类的好朋友!因此,我们不能吃青蛙,而是要保护它们!
范文五:保护青蛙
在我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一个菜市场,我经常发现有人卖青蛙,我感到很痛心。
青蛙是农民的好朋友,是捉虫能手,害虫的天敌。它一年能吃上万只害虫,保护了庄稼,保证了秋天的丰收。青蛙是两栖动物,能在地上跳,也能在水里游,会发出“呱呱”的声音,它的头上有两只圆而突出的眼睛,一张又宽又大的嘴、舌头很长。舌头可是它的秘密武器,捉害虫全靠它了,舌根长在口腔的前面,舌尖向后,还分叉,上面有许多黏液,只要小飞虫从身边飞过,就猛地往上一跳,张开大嘴,快速地伸出长长的舌头,一下子把害虫吃掉。到了春天,青蛙在水草上产卵,卵慢慢地变成蝌蚪。一只蝌蚪每天要吃一百多只虫卵。
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为了我们地球的生态环境和粮食丰收,我们都要爱护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