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浆毕淑敏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一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你找死吗?”司机大-高一语文
题文
翻浆 |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一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哪有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想冻死啊!”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司机说: “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外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别担心。”只见他狠踩一脚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笑着说:“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看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看他还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的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
A.小说以“翻浆”为题,开篇扣题,但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到“翻浆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见后文与“翻浆”无关,篇末也未点题。 B.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主要是因为这个青年在夜晚拦车,而且竟然不怕戈壁滩的春寒,愿意“蹲大厢板”,司机担心他有不良企图。 C.文中对司机的语言和行为的描写与余华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对司机的刻画.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先锋派小说的荒诞性特点。 D.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小偷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张牙舞爪”、 “贪婪”和“疲倦的狗”等文字,可见出我的鄙夷和厌恶。 E.小说故事发生在夜晚的戈壁,气氛紧张;情节在窥视中展开,扣人心弦;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明:三个要素的成功使小说格外吸引读者。 2.小说塑造了“青年”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作品,分析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A 2.文中的“青年”是一个纯朴善良、知恩图报、不怕辛苦、执着,尽孝的闲苦农民。 ①纯朴,以“善’意,解恶意:“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 ②善待他人、热心助人、知恩图报:“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同定在大厢的木条上”; ③不怕辛苦,孝顺父母:“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蹲大厢板就行” “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④执着、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那个人抱住车灯”“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答出3点,意对即可) 3.①小说以我对青年的态度变化为线索,由同情到猜疑,到厌恶,再到愧疚,感激。 ②悬念迭出、层层铺垫、前后呼应:“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挽着他的口袋”“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 ③出人意料的结尾即欧.亨利式结尾:青年在我眼中由偷包的贼变为恩人。在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读者惊愕,震撼发人深思。(意对即可) 4.《翻浆》通过“我”后悔自己的多疑与太过戒备,歌颂普通劳动者的人性,是对当今社会“泛恶论” “人心惟危论”的嘲讽,强调社会呼唤信任,相信善良、懂得感恩。作品昭示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以己度人。否则,你的不理智行为可能会伤害善待你的人。当今社会的确积弊较多,但这些绝对只是社会支流,社会主流还是好的。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应该肯定“世上还是好人多”。(言之有理即可)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翻浆毕淑敏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拿来主义》选段,完成下面问题。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高一语文
下一篇:“白日梦”白日做梦,一向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殊不知,常作白日梦的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凡夫俗子和超尘拔俗者。一个懒汉,每当他穿过荒野总是幻想能踢到裸露-高一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