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红绣鞋王奎山一大早,七婶就起来了。今天是麦苗出嫁的日子。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是麦苗出嫁的日子。她想简单地弄点饭吃吃,就到黄瓜园贵他姑家去-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红绣鞋
王奎山

  一大早,七婶就起来了。今天是麦苗出嫁的日子。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是麦苗出嫁的日子。她想简单地弄点饭吃吃,就到黄瓜园贵他姑家去。她想躲过这一天,免得自己看到麦苗出嫁伤心,也免得麦苗难受。
  刚刚做好饭,麦苗就一头撞了进来。麦苗进了屋冲她叫了一声“婶”,就到西间里去了。
  她没有往西间里去。平日她就不常往西间里去。那是贵住的房间,贵参军前就住在西间里。
  过了一会儿,麦苗从西间里出来了。七婶抬眼看了一下麦苗,见麦苗脸上竟是出奇的平静。她知道麦苗是个挺有主见的闺女,就放心了。
  麦苗说:“婶,做饭了没?”
  七婶说:“做了,刚做好。”
  麦苗说:“婶,我来晚了?”
  七婶说:“看你说的。今几个是啥日子!”
  麦苗麻利地将平日吃饭的小方桌用抹布擦净了,又在桌边放一把小靠椅,就拉七婶往上坐。
  七婶明白麦苗的意思了。七婶明白麦苗的意思以后,无论如何也不肯往上岗子上坐。
  七婶说:“苗儿,你看你。”
  麦苗说:“婶,你土坐,你上坐。”
  七婶说:“这妮子,你看你。”
  麦苗说:“婶你上坐,我有话说。”
  七婶说:“这妮子,哪能那样哩,不兴不兴。”
  到底没有麦苗的力气大,被麦苗连推带拉按到了小靠椅上。
  七婶说:“屋里有爹有娘的,那可不兴。”
  麦苗不答话,麻利地抹了一只碗,盛了一碗红薯稀饭,又拿了一个馍,一双筷,小心地来到七婶面前,庄重地跪下。
  七婶仰起头,闭上了眼,眼泪却止不住地淌了下来。
  麦苗说:“娘,吃饭吧!”
  麦苗说:“麦苗今儿个就要走了,再给娘端一次饭。”
  麦苗说:“往后,娘再想吃麦苗端的饭,就难了。”
  七婶只好睁开眼,将饭接过来,放到桌子上。抬眼去看麦苗时,见麦苗早已哭成了泪人儿。两个人遂抱在一起,畅畅快快地哭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七婶首先止了哭,又扳起麦苗的头,用手给她擦脸上的泪。
  七婶说:“苗儿,今儿个是你的喜日子,高高兴兴地走。”
  七婶说:“啥也不怨,怨俺贵没福。”
  停了一下,又自言自语地说:“一个团一千多号人,人家都平安回来了,偏你……”说着说着就提高了声音:“人家都知道有爹有娘有老有小,你个龟孙啥都不知道哇,我的傻儿我的憨乖乖——”
  又大声哭了起来。
  麦苗也跟着哀哀地哭。
  隐隐约约地,远处传来了欢快的音乐声。七婶止了哭,细细地听。麦苗也细细地听。
  欢快的音乐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楚。
  又响起了一阵噼噼叭叭的鞭炮声。
  七婶说:“苗儿,快回吧,人家来了。”
  麦苗点点头,刚走了两步,又转回来说:“啥我都给麦叶交代过了,担水、劈柴……”
  音乐声和鞭炮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
  七婶推着麦苗往外走。走到大门口,七婶看到一辆披红挂彩的汽车正从村街北头开过来。
  麦苗凑近她的耳朵大声说:“娘,你回吧,过了三天我回来看你。”
  七婶一把将麦苗推出门外,转身“哐”的一下将大门关上,一时间脑子里一片空白……
  不知过了多久,音乐声和鞭炮声终于停了下来。
  七婶踉踉跄跄地走进屋里。她想给贵说几句话。
  掀开门帘,七婶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桌子上,贵的遗像面前,是一片耀眼的红。
  那是一双新鞋。
  那是一双红绣鞋。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赞颂了麦苗对贵的真挚爱情,歌颂了珍贵的人性美,回肠荡气,感人至深。
B.小说运用工笔的语言写出了人世的沧桑;在谋篇上讲究铺垫和照应,巧妙自然。
C.人物的对话看似平静和平常,但在其背后,人物的内心深处却激荡着汹涌的波涛。
D.七婶最后走进屋子,想给贵说几句话,是想再次责备他不念爹娘,不能平安回来
E.小说对贵虽然只是暗写,但我们通过分析对他的侧面描写,可以知道他是一位烈士。
2.小说中写了麦苗给七婶下跪的情节,麦苗在跪前和跪后有哪些变化?为何有这些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小说,分析麦苗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麦苗为何在出嫁前在贵的遗像前放一双红绣鞋?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BD
2.跪前:脸色很平静,称呼七婶为“婶”。跪后:和七婶哭成泪人儿,称呼七婶为“娘”。原因:这深情的一跪,表明了麦苗的情深和决心,麦苗今后从内心会把七婶当成自己的亲娘。(意对即可)
3.小说的主人公是麦苗。麦苗是一位朴实勤劳善良而又特别有责任心的农村女子。在她内心,永远保留着对烈士的那一份珍贵的感情,长期乃至准备一生照顾好烈士的母亲,即便出嫁了,也主动承担起自己本可以不去承担的责任。虽是一平常女子,其身上的大仁大义足以感动每一位读者,尤其在当前日益功利化的社会,值得我们铭记。(小说主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分析人物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即典型环境下去理解;重视小说中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本题鉴赏形象要注意把握人物的对话、行为、心理,从而理解人物性格)(意对即可)
4.红绣鞋代表的是麦苗对贵的一份恒久不变的情感,更是一份承诺,一份责任。麦苗用那一双红得耀眼的红绣鞋告诉曾经的心上人,告诉自己的“亲娘”,“你”是我永远的牵挂,也是我永远的责任。(意对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红绣鞋王奎山一大早,七婶就起来了。..”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