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林语堂最后的日子施建伟1975年12月,圣诞节前夕,林语堂寓居在香港的小女儿家里。一天,二女儿林太乙带他到永安公司去购物。那里挤满了采购圣诞-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林语堂最后的日子 |
1975年12月,圣诞节前夕,林语堂寓居在香港的小女儿家里。 一天,二女儿林太乙带他到永安公司去购物。那里挤满了采购圣诞节礼品的大人小孩,商店里洋溢着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这节日的气氛感染了热爱生命的林语堂,他目睹各式各样灿烂的节日装饰品,耳闻圣诞颂歌。他感到这世界太美丽了,而想到自己逐渐衰老,十艮不能长生不老,无限激动,无限感伤。他突然在柜台上抓起一串假珍珠链子,泣不成声…… 店员小姐自然不知道这位像小孩子一样哭泣的老翁就是大名鼎鼎的林语堂,更不理解这位消瘦的老翁为什么会在这样的场合哭泣起来,店员感到莫名其妙,误以为他神经不正常,因此,以不礼貌的神气好奇地看着他。 在一旁的林太乙被店员的无礼态度所激怒。她想对那无知的店员说:饶了他吧,小姐,你要读过他的书,知道他多么热爱生命,方才会知道他为什么在掉眼泪。让他抓起一个个装饰品,对着这些东西流泪吧!圣诞节过后,林语堂的体力愈加衰弱,已经无法用自己的双脚行动,不得不坐上轮椅。后来,他连睡袍上的腰带也不会打结了。女儿们就教他怎么打结,而他像幼童一样耐心地学。 有时,半夜,他从床上掉到地下,衰弱得爬不起来,就静静地躺在地上,等到天亮。 小女儿看见老父在地上睡了一夜,心痛地说:“爸,你怎么不喊我?”林语堂安祥地回答:“你白天要工作,我不想吵醒你。” 女儿听了把眼泪咽进肚子里。 十多年前,两个外孙在美国纽约103街居住时,林语堂也住在纽约,他常常开着汽车把外孙接到自己家里,他忘记了年龄的距离,和外孙们做着各种幼童所喜爱的游戏,他把自己和两个外孙称为“我们三个小孩”,在玩耍各种游戏时,林语堂和两个外孙自称一党,而把廖女士称为“大人”,是另外一党。他还认真地把自己幼年时的相片和两个外孙的相片拼在一起,印晒出一张人工制造的“我们三个小孩”的相片。“三个小孩”还常常故意嬉弄“大人”,当廖女士出去买菜时,“三个小孩”把他们的三双鞋放在饭桌上,而三个人都躲进藏衣室。当廖女士回来只见饭桌上的鞋子,而不见人影,惊讶地喊:“这是怎么回事?”没有回答。“三个小孩”在藏衣室里得意地咯咯笑。廖女士又问,仍没有回答。 最后,“三个小孩”忍不住了,突然从藏衣室里破门而出,扑到廖翠凤身上,两外孙高兴地大叫大笑。林语堂也像小外孙一样高兴地大叫大笑。 ……他痛苦地品尝着今昔的对比。当年和外孙们游戏时,他生龙活虎,活蹦乱跳,而此刻,他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真像小孩一样,坐在轮椅上被人推来推去。他已经无法与心爱的外孙们做“我们三个小孩”的游戏了,他已经与心爱的烟斗诀别了,而这烟斗曾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往昔的成败荣辱,像电影似的不断地出现在他的信息银屏上。他清醒地等待着那最后一刻的来临。——他是痛苦的。因为他热爱这世界,他不愿离开自己所爱的人和所爱的生活。但除了对生命的留恋和对死亡的恐惧之外,林语堂还有他自己的生死观。他说:我觉得自己很福气,能活到这一把岁数。和我同一代的许多杰出人物都已作古……生命,这个宝贵的生命太美了,我们恨,不得长生不老。但是冷静地说,我们的生命就像风中的残烛,随时可以熄灭。生死造成平等,贫富贵贱都没有差别。正如林语堂自己所意识到的那样,宇宙的法则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1976年3月22日,林语堂胃出血被送迸医院,26日,突然又转为肺炎,心脏病突发。老人和死神作最后的搏斗。 心脏一连八次停搏后,又起跳,直到第九次停搏后,才永远停止了跳动。那是1976年3月26日晚上10时10分。 他赤裸裸地平卧着,身上只盖着一条被单。他是赤裸裸地出世的,现在又赤裸裸地告别世界了。 4月1日上午,在阴霾的山色和萧瑟的雨声中举行了林语堂安葬式,他的遗体安葬在阳明山的家园里,面对他所深爱的重峦叠翠。 他是以一种不忧不惧的恬淡心情离开人世的。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让我和草木为友,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节选自《林语堂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始用圣诞节的喜庆气氛来烘托林语堂的“泣不成声”,表现了林语堂对生命的热爱。 B.文章写店员小姐不认识林语堂,还误以为林语堂神经不正常,表达了作者对店员小姐不礼貌态度的批评。 C.文章用了两个“高兴地大叫大笑”写“三个孩子的游戏”,主要表现林语堂的天真活泼和对天伦之乐的渴望。 D.文章用“心脏一连八次停搏后,又起跳,直到第九次停搏后”的描写,有力地刻画了林语堂与死神的搏斗。 E.文章最后用“阴霾的山色和萧瑟的雨声”烘托了林语堂去世的氛围,表达对这一文学家的哀思。 2.“让我和草木为友,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一句话,表现出林语堂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插入了十年前“三个小孩子”的故事,在内容与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说“林语堂还有他自己的生死观”,那么,林语堂有怎样的“生死观”?请你就其中某一观点或某几个观点作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C 2.林语堂是一个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人。 3.①在内容上,“三个小孩子”的故事写出了林语堂生活的快乐、精神的乐观、身体的强壮、对生命的热爱。②在结构上,文章由现实转入回忆,由回忆转入现实,结构严谨;与林语堂现在身体的衰弱形成对比,为后文作者的评论作铺垫(作张本)。(意思相近即可) 4.第一问:①生命是宝贵而美丽的;②生命是短暂的,随时都有可能逝去;③生死制造平等,没有贫富贵贱差别。第二问:本题是开放式探究题,可以就某一观点,也可以就其中几个观点合并探究。如生命是宝贵而美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有意义的社会事业建设中。又如,生死制造平等,人的出生是赤裸裸地来,人的死亡也是赤裸裸地去,因此,我们要注重生的过程,创造生的辉煌。(言之有理即可)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林语堂最后的日子施建伟1975年12月,..”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寂静钱钟书周勘人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偶有-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下笔不觉师造化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