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水利选择了我马国川:《经济观察报》记者,下简称“马”。钱正英:中国原水利部部长,下简称“钱”。马:解放前您和水利打交道已经有三次了,淮河、运-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
水利选择了我 |
马国川:《经济观察报》记者,下简称“马”。 钱正英:中国原水利部部长,下简称“钱”。 马:解放前您和水利打交道已经有三次了,淮河、运河、黄河。这些经历对您后来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钱:让我认识了水利是怎么一回事,对于这些重要河流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水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黄河工作的时候,我有时间就阅读黄河的历史文献,包括清朝河督靳辅的,以及明代治黄专家潘季驯的,也包括国民党请来治黄的那些外国专家的。 马:水利工作中有过失误吗? 钱:大跃进时期,由于只灌不排,冀、鲁、豫平原遭受了严重的涝碱灾害,许多地方一片白茫茫,寸草不生,群众住的土墙倒塌了,房梁拿出去当柴卖。那个时候,自己确实是感到惭愧,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可以,但如果一天不排尿,就会中毒。土地也是这样,怎能只蓄不排呢! 马:您从事水利工作四十四年,见证、参与了新中国水利的历史。 钱:我1988年离开了水利部,但是仍在研究中国的水利问题。就好比是照相,当部长时,总是用近镜头看水利,而退下来之后就开始照远景了。进入90年代,黄河开始断流。黄河流域的开发历史有两千年以上,难道断流才是我们治河、用水的最终结局?后来塔里木河、黑河等内陆河流也出现了断流。我逐渐认识到,过去的水利工作存在着一个问题:粗放管理,过度开发。中国近几十年来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行水利建设,海河、辽河等河流的开发利用率已经大于40%,超过国际公认的合理值,影响了河流的自然功能和永续利用。我过去主持水利部工作,只注重社会经济用水,没认识到首先需保证河流的生态与环境需水;只研究开发水源,而不注意提高用水的效率与效益。这个错误的源头在我。 马:在您看来,中国的水资源问题自己能够解决吗? 钱:没有问题。只要实现战略转变,中国的水资源完全可以支持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怎样合理地调整产业布局。有些地方的水利部门老是讲,我这个地方的水资源布局不能适应经济布局,我说你为什么不能反过来研究,你们的经济布局是不是适应水资源布局?那个时候讨论南水北调,天津种水稻缺水,要把江苏的水调到天津,江苏人就问我,你把水调到天津种水稻,你让我们这里种水稻不可以吗? 马:从整个水利界来说,需要转变观念。 钱:对,关键是要转变观念,树立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观念。近代水利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现代水利注重的是水资源的管理和水环境的保护。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到了世界水平的前列,三峡工程就是一个标志。但新的矛盾出现了,有的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这其实是警示我们,近代水利已经走到顶头了,现在我们应该自觉地转入现代水利。 马:您一辈子献身水利,您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评价? 钱:水利选择了我,我选择了水利。水利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新中国的水利事业也并不万事如意。我就像计算机的存储器,几十年来水利的经验,特别是犯过的错误,走过的弯路,都存储在我这儿,所以我余生的责任呢,就是要把我存储的东西都交出来,还给人民,尽量化为成就,以补偿过去遭受的损失。 马:一些老人喜欢写回忆录,您呢? 钱:我没有什么可写的,我是属于“小车不倒只管推”的那种人,退下来后,有人要给我写传记,我都拒绝了。我还不想写过去的历史,我还愿意参与创造今后的历史。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明清以来直至今天,历代治理黄河的经验教训,充分说明了水利工作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B.黄河、塔里木河、黑河等相继出现断流,促使钱正英更全面地反思水利工作的失误和近代水利的弊端。 C.钱正英认为“调江苏的水灌天津的稻”这种想法值得商榷,但并没有否定南水北调这一总体的水资源布局。 D.三峡工程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走到世界前列,但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合理值,也带来了新的矛盾。 2.在钱正英看来,“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观念应包含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车不倒只管推”,表明了钱正英怎样的人生态度?从文中可以看出她有哪些令人敬佩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水资源开发要与水环境保护相结合;水资源开发要与水资.源管理相结合;经济布局要适应水资源布局。(意对即可) 3.活到老,干到老;好学,自省,谦虚,负责。(意对即可)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水利选择了我马国川:《经济观察报..”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问题。花大姐汪曾祺①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摺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瓢虫是做得最精致的昆虫。②“做”的?谁做的?③上帝。-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问题。为《亲人们》茅盾住在乡下,睡得早,午夜梦回,有时听得猫头鹰的唿哨,但不久,一切又都沉寂了,静得就像会听到大地自转的声音;似乎这样的寂静-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