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明月文周涛①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明月文
周涛

  ①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②月亮的提醒当然非常重要,人们不能无视这一天的存在。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的短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也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甚至想纵身而起“欲上青天揽明月”。
  ③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④因此,中国人过中秋节便顺情合理。可以说,中秋节是一个全民族的诗的节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世界上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的心思的节日呢?别的节日都热闹,惟有中秋节,静远。约定俗成,中秋节是不能放鞭炮的,别的节日放鞭炮是适气氛,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
  ⑤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些人的伤感。这时候,伤感是一种难得的、美好的情绪,是思念,是怀旧,是静下心来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总结。这些美好的情绪都天然地带有感伤的情调。“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是感怀;“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是伤感;“月出惊山鸟”是宁静;“露似真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意,一出手,写月亮也是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
  ⑥最令人费解的是,以大唐国力之盛、疆域之广,唐诗里少有写太阳的、歌颂太阳的,似乎太阳就不存在,“月上柳梢头”才是人间最美好的时刻。
  ⑦“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真可谓秋之伤情处,不过还有更伤情的,那一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唐以后,宋朝明月愈转华美凄清,这一脉相传的明月情结,已经明白无误地揭示出中国文化中的柔性倾向,即便豪放如苏东坡,高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也还是问的明月而不是红日。
  ⑧那一轮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如同宇宙间唯一的一盏华美的路灯。谁也不觉得那光明是反射太阳的,只觉得那清光是它自身独有的;它不炽烈,不耀目,使人可以沐浴那光明,直视那月轮,月之光明,亲近可人。“月光如水”,那是无声的低语,是母亲慈爱的目光,是打乱了星星的诗行后醒目的句号,是云朵的和声伴唱下突出的主题曲
  ⑨设想一下,那些终生仰望明月,看着它盈缩变化,产生过无限遐想悠思然后死去的人,肉身寂灭,灵魂是否可以奔月?或者虽不能奔月却化作一缕云影环绕在月之旁也好?因此,不能不羡慕那留下优美诗句的人,他说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他虽然旱就死了,但谁敢说他真的就完全死了呢?
  ⑩不朽的诗传诵了千年,已化为月光中的一缕,因而那诗人的心思,千年以后,还鲜活着。到这里,突然明白了:那轮月亮,那轮“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月亮,正是一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中国人的风韵,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人的情态,全在那轮月亮的涵盖里,一句话,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
  “月亮代表我的心”,我的心是中国心。(摘自2009年1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作者在第②段中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已的短暂”,“这些”指什么?作者在第④段中说“因此,中国人过中秋节便顺情合理”,“此”指什么?
 “这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第③段,回答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具体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月光如水’,那是无声的低语,是母亲慈爱的目光,是打乱了星星的诗行后醒目的句号;是云朵的和声伴唱下突出的主题曲”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这些”指“思想的触角伸向远古洪荒,追问人类的源头”和在悠远时空中对短暂人生的意义的思索。
  “此”指从古到今,中国人敏感于月亮的变化,而中秋月亮的圆满宣告了四季中最好时光的结束,引起了人们普遍的深沉、悠远的感伤和思索。(意对即可)
2.(1)因为唐人想到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天地悠悠”和“欲上青天揽明月”等,想象神奇、浪漫,所以“是瑰丽的想象”;又因为他们思考月亮何时始有,明了天地恒久而人生短暂是自然之道,所以“是科学的命题”。
(2)唐人由月而引发的关于宇宙、生死、人类源头的想象和思考具有超越现实功利得失的特性,并延续至今。(意对即可)
3.本句运用博喻。“月光如水”,写出了沐浴清光的美好感受;“是无声的低语”,写出了月光亲近可人、惹人情思的特点;“是母亲慈爱的目光”,表明了圆满的月亮牵扯了人们细柔的思念、怀IH的感伤情调和抚慰人心的特点;“醒目的句号”宣告了“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的结束,引起人们关于宇宙人生的思考;“主题曲”则体现明亮圆满的月亮是中国人情结所系。本句设喻新颖奇巧,以诗化的语言(或:生动形象而富于情韵地)传情达意,耐人寻味,意味无穷。(若答排比等可酌情结分)
4.同意。中国自古以来的大量关于月亮的诗文表明了中华民族的月亮情结,月亮寄托了中国人细柔、感伤的人生情调和超越性的人生思考,涵盖了“中国人的风韵,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人的情态”,表明“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
  不同意。中国诗文题裁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生的种种体验,而并非只有咏月之作。月亮文化的柔性倾向不能代表中国古老文化的全都特质,中国古代文化更多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品格。(观点明确恰当,理由充分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明月文周涛①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修辞方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修辞方法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