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高陵又称西陵,其地望在邺城西,位于西门豹祠西原之上。文献所记高陵最早者为曹操《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高陵又称西陵,其地望在邺城西,位于西门豹祠西原之上。文献所记高陵最早者为曹操《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建安二十五年又作《遗令》:吾死之后,“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三国志·武帝纪》)曹魏时王沉官修《魏书》、鱼豢私撰《魏略》和晋初陈寿《三国志·魏书》,均载及高陵的位置。到了十六国时期,高陵见诸文献记载越来越少,隋唐以后,地理著作中虽有高陵的记载,然大多是转抄且较为模糊。至北宋,高陵地处情况模糊不清,于是出现了“疑冢说”,将邺西北北朝墓群演绎为“曹操七十二疑冢”。曹操高陵终成为历史之谜。
  2009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的大墓有专家确认为“曹操高陵”,但也有学者表示目前证据还难以支持这一说法,证据虽都有作证的价值,但还达不到铁证如山的地步。这些学者指出所举石牌“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出土于大墓,这些石牌当为墓主日常所用且死后随葬的器物标签,古墓被盗,器物被拿走,留下的石牌虽被扰乱,但其存放的环境和位置没有大的变化,应该视为第一等的证据。至于“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后赵鲁潜墓志”则是两件征集来的文物,已经脱离了原始保存状态与环境。证据发生了变化,人们不能将某些环节连接起来,自然会提出怀疑。“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行文、字体风格与出土石牌相类似,因其是被征集来的,不能排除其他的可能性;《鲁潜墓志》曰:“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卌三步。”墓志发现于西高穴村西乱土中,而且鲁潜墓又无详确之处,未必能证明所发现的西高穴村大墓即曹操高陵。
  同时代的墓葬构造由于遵循同一礼制,因而参照东汉王侯墓制推断西高穴村古墓的年代,虽然在学理上行得通,然出土文物刻字并无确切的纪年。大墓已经多次被盗,是真的“无藏金玉珍宝”,还是被窃一空,这也是无法确定的,况且墓中还遗留有玉石等物,也与文献稍有出入。
  西高穴大墓有可能是曹操高陵,甚至可以说是邺地考古发现中最具可能的一座古墓。然其可信度未满,在现有的情况下,作出“确认”,似乎有些过急。(摘编自《光明日报》2010.1.26)
1.下列有关曹操高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陵又称西陵,是三国魏武帝曹操的陵寝,文献中最早记载高陵所在地的是曹操的《终令》。
B.关于高陵的地理位置,由于历来文献记载的模糊性,使后人争议颇多,宋代以后,有七十二疑冢之说。
C.曹操《终令》《遗令》中反复提到的西门豹祠对高陵位置的确定具有坐标价值。
D.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的东汉大墓是否为曹操高陵还有待进一步的确认。
2.下列理解和分析可以作为“西高穴大墓为曹操高陵”最可信的证据的一项是(  )
A.出土于大墓的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铭文的石牌,可以证明墓主人的身份。
B.“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的行文、字体风格与出土石牌相类似。
C.《鲁潜墓志》记载:“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卌三步。”
D.同时代的墓葬构造由于遵循同一礼制,因而参照东汉王侯墓制可推断西高穴村古墓的年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令》《遗令》均见于正式文献记录,其中“不封不树”“无藏金玉珍宝”的说法表明曹操有薄葬之志。
B.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疑冢说”虽流行于民间,但并非史实。
C.从西高穴大墓的研究来看,考古结论的得出取决于是否拥有可靠、充分、科学的证据,是否有严谨而完整的“证据链”。
D.西高穴大墓是邺地考古发现中最具可能的曹操高陵,虽然现在未被完全确定,但终将被确定。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B  
2.A 
3.D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高陵又称西陵,其地望在邺城西,..”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⑥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