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在诺贝尔和平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节选)马丁·路德·金我接受诺贝尔和平奖的时刻,正是美国2200万黑人从事一场创造性的战斗,以结束种族不公正的漫漫长夜的时刻。我代-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课外阅读。    

在诺贝尔和平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节选)   
马丁·路德·金  

  我接受诺贝尔和平奖的时刻,正是美国2200万黑人从事一场创造性的战斗,以结束种族不公正的漫漫长夜的时刻。我代表民权运动接受这个奖,这个运动正以坚定的信念和蔑视危险的勇气向前发展,以建立一个自由与公正的制度。我深知,就在昨天,我们的那些呼唤兄弟情谊的孩子们却受到消防水龙头的喷射、警犬的吠咬乃至死亡的回击。我深知,就在昨天,那些争取选举权的年轻人却被虐待和杀害;就在昨天,仅仅在密西西比州就有四十多座黑人教堂被炸毁或焚烧。我深知,我的人民正在令人萎靡不振和痛苦不堪的贫困深渊里饱受折磨。
  我代表这个运动获得和平奖,是对以下事实的深刻认同:非暴力并非是对我们时代的至关重要的政治与道德问题的回答——人类必须克服压迫与暴力,而不诉诸暴力与压迫。非暴力并非毫无结果的消极被动,而是一种导致社会变迁的强大的道德力量。世界上所有的人或迟或早都要找到一种和平共处的办法,从而将这首即将来临的茫茫哀歌变成兄弟情谊的赞歌。如果这就是要实现的目标,那么,人们就必须为所有的人类冲突找到一种解决办法,一种排除复仇、侵略和报复的办法。这种办法的基础便是爱。
  体现我们对抗行为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的词是非暴力。民权斗争中的非暴力意味着不依赖于斗争的武器。它意味着对那些体现种族歧视与奴役统治的制度层面的习俗和法律采取不合作的态度,非暴力还意味着:在近几年令人痛苦的斗争中,我的人民自己忍受痛苦,而不加诸别人。
  非暴力寻求消除作为当代人类重大困境的精神与道德的落后状态。它寻求通过道德手段来达到道德目的。非暴力是一种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强大而公正的武器:它砍下去时不会造成创伤,而会使挥舞它的人变得高尚。
  我今天接受这个奖,心中充满了对美国和对人类的一种永恒的勇敢的信念。我不接受这种观点:失望是对历史的模糊性的最终反应。我不接受这种观点:目前人性的“现存状态”使人在道德上无法企及那种永远与之相对立的永恒的“应然状态”。我不接受这种观点:人只不过是生命的河流中的漂流物和废弃物,无法对其周围正在出现的事件发挥任何作用。
1.注意第二段段首是“获得”,而不是“接受”,据此分析:这段是说谁的“深刻认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第三段的几个“意味着”,用自己的语言举例说说什么叫做“非暴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掌握“释句不离段意”的方法,联系第五段首句对“信念”的思考,怎样理解“失望是对历史的模糊性的最终反应”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在道德上无法企及”“与之相对立”等语句,解释什么叫做人性的“现存状态”和“应然状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这里说的认同者指的是国际社会,正义舆论,近指诺贝尔和平奖的评委们。主语不是“我”。(意对即可)
2.不遵守那些体现种族歧视与奴役统治的制度和法律,同时又不反抗地接受触犯这种制度和法律应得到的处罚,而且,只针对制度法律而不针对具体的个人。例如,美国的许多场合禁止黑人进入,属于种族歧视的法律,非暴力运动者无视这种禁令,坚持进入,并且平静地接受白人的辱骂殴打甚至屠杀,或者法律的处罚。(意对即可)
3.历史没有明晰的是非善恶标准,最终令人失望。马丁否定这种观点,作为对第一句“信念”的反面说明。(意对即可)
4.人性的“现存状态”指当前存在着的包括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在内的各种丑恶的不道德的本性;“应然状态”指人类文明追求的理想的人性,近指民族平等,远指人类普遍的爱心。(意对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课外阅读。在诺贝尔和平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节选)马丁·路德·金我..”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⑥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