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五峰游记李大钊①我向来惯过“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日子,一切日常生活的经过都记不住时日。②我们那晚八时顷,由京奉线出发,次日早晨曙光刚发的-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五峰游记
李大钊

  ①我向来惯过“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日子,一切日常生活的经过都记不住时日。
  ②我们那晚八时顷,由京奉线出发,次日早晨曙光刚发的时候,到滦州车站。此地是辛亥年张绍曾将军督率第二十镇,停军不发,拿十九信条要挟清廷的地方。后来到底有一标在此起义,以众寡不敌失败,营长施从云、王金铭,参谋长白亚雨等殉难。这是历史上的纪念地。
  ③车站在滦州城北五里许,紧靠着横山。横山东北,下临滦河的地方,有一个行宫,地势很险,风景却佳,而今作了我们老百姓旅行游览的地方。
  ④由横山往北,四十里可达卢龙。山路崎岖,水路两岸万山重迭,暗崖很多,行舟最要留神,而景致绝美。由横山往南,滦河曲折南流入海,以陆路计,约有百数十里。
  ⑤我们在此雇了一只小舟,顺流而南,两岸都是平原。遍地的禾苗,都很茂盛,但已觉受旱。禾苗的种类,以高粱为多,因为滦河一带,主要的食粮,就是高粱。谷黍豆类也有。滦河每年泛滥,河身移从无定,居民都以为苦。其实滦河经过的地方,虽有时受害,而大体看来,却很富厚,因为他的破坏中,却带来了很多的新生活种子、原料。房屋老了,经他一破坏,新的便可产生。土质乏了,经他一回滩淤,肥的就会出现。这条滦河简直是这一方的旧生活破坏者,新生活创造者。可惜人都是苟安,但看见他的破坏,看不见他的建设,却很冤枉了他。
  ⑥河里小舟漂着,一片斜阳射在水面,一种金色的浅光,衬着岸上的绿野,景色真是好看。
  ⑦天到黄昏,我们还未上岸。从舟人摇橹的声中,隐约透出了远村的犬吠,知道要到我们上岸的村落了。
  ⑧到了家乡,才知道境内很不安静。正有“绑票”的土匪,在各村骚扰。还有“花会”照旧开设。
  ⑨过了两三日,我便带了一个小孩,来到昌黎的五峰。是由陆路来的,约有八十里。从前昌黎的铁路警察,因在车站干涉日本驻屯军的无礼的行动,曾有五警士为日兵惨杀。这也算是一个纪念地。
  ⑩五峰是碣石山的一部,离车站十余里,在昌黎城北。我们清早雇骡车运行李到山下。
  车不能行了,只好步行上山。一路石径崎岖,曲折得很,两傍松林密布。间或有一两人家很清妙的几间屋,筑在山上,大概窗前都有果园。泉水从石上流着,潺潺作响,当日恰遇着微雨,山景格外的新鲜。走了约四里许,才到五峰的韩公祠。
  五峰有个胜境,就在山腹。望海,锦绣,平斗,飞来,挂月,五个山峰环抱如椅。好事的人,在此建了一座韩文公祠。下临深涧,涧中树木丛森。在南可望渤海,碧波万顷,一览无尽。我们就在此借居了。
  看守祠宇的人,是一双老夫妇,年事都在六十岁以上,却很健康。此外一狗,一猫,两只母鸡,构成他们那山居的生活。我们在此,找夫妇替我们操作。
  祠内有两个山泉可饮。煮饭烹茶,都从那里取水。用松枝作柴。颇有一种趣味。
  山中松树最多,果树有苹果,桃,杏,梨,葡萄,黑枣,胡桃等。今年果收都不佳。
  来游的人却也常有。但是来到山中,不是吃喝,便是赌博,真是大杀风景。
  山中没有野兽,没有盗贼,我们可以夜不闭户,高枕而眠。
  久旱,乡间多求雨的,都很热闹,这是中国人的群众运动。
  昨日山中落雨,云气把全山包围。树里风声雨声,有波涛澎湃的样子。水自山间流下,却成了瀑布。雨后大有秋意。(原载《新生活》1919年8月31日第2、3期)
1.第②段中的“辛亥年”,确切地说,应该是公元_________年。
2.第⑤段作者将“滦河”比作“旧生活破坏者,新生活创造者”,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析第⑦段“从舟人摇橹的声中,隐约透出了远村的犬吠”一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梳理这篇游记的行文脉络。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全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从文中“昌黎”、“韩公祠”等词可以推断,作者游山主要是为了凭吊韩愈。
B.本文的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车站见闻,第二部分写五峰胜境。
C.开头作者说自己“记不住时日”,言下之意,是说五峰山的游历难以忘怀。
D.文中两处“纪念地”的叙写,赋予了文章除旧布新、继往开来的时代内涵。
E.作者运用移步换景、正反对照的写法,借写大自然的雄奇反衬人世的污杂。
F.本文用词平实、多用短句,行文简洁明快,却能做到言之有序、生动传神。
6.作者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五峰游记》一文坦露了作者怎样的内心生活和精神境界?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1911
2.形象地揭示了破旧立新的必然规律,表现了事物发展具有两面性的辩证思想。
3.运用了以有声衬无声的表现手法。一行人泛舟于滦河之上,斜阳铺水,绿野风光,水推船移,轻摆微摇,伴着缓慢而富有节奏感的桨橹“嘎吱”声,隐约间夹杂着几声远村的犬吠,愈发衬出所处环境之清幽宁静,一派田园野趣的水墨图景跃然纸上。(意对即可)
4.⑴空间:先写滦县风光,后写五峰胜境及山居生活;
  ⑵时间:晚由京奉线出发,次日晨到达滦州。然后荡舟于滦河之上。黄昏时回到家乡。三天以后,步行登山,来到五峰。(意对即可)
5.CF
6.这篇游记融描绘自然风物与叙述历史世态为一体,表现了作者对壮美秀丽的自然山水的喜爱,对怡然自得充满情趣的山居生活的欣赏,对山间淳朴民风的赞美,对世态民生的关照。
  ⑴作者借两处纪念地的叙写,表达了自己对革命的赞美,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也透露出对时局的不满和担忧。
  ⑵作者借对五峰山的自然风光及生活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优美壮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及对充满情趣的山居生活和淳朴民风的欣赏。
  ⑶表现了作者对政治气候的敏感。他一方面欣赏家乡迷人的风光,一方面也注意到家乡还有“绑票”的土匪,时局很不安定,注意到愚昧的求雨乡俗,关注着人民的生活。(意对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五峰游记李大钊①我向来惯过“山中无历日..”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