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问题。父亲的形象吕麦下午,偌大的超市显得有些冷清。顾客们有的三三两两穿梭在货架间各取所需,有的稀稀落落地排在出口处等候结账。一个四五岁的小-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问题。

父亲的形象
吕麦

  下午,偌大的超市显得有些冷清。顾客们有的三三两两穿梭在货架间各取所需,有的稀稀落落地排在出口处等候结账。
  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举着一管透明的五彩弹子糖,从林立的货架间像小牛犊似的纵了出来。他的父亲急急地尾随其后。眼看孩子撤着欢要冲进收银台狭窄的过道口,父亲猛地刹住脚立在一处货架旁,高声呼唤着孩子的名字对孩子招手。孩子听话地掉转头跑回父亲身边,父亲爱怜地牵起他的小手,佯作生气地训斥了几句,像心口疼似的一手摁住左胸,缓缓地弯下腰抱起儿子。
  走近收银台,父亲把孩子换个方向紧贴在左胸前,摊开右手心里预备好的五元钱结了账,欲往外走。一名年轻保安如下山的猛虎般一把揪住他的后衣领,故作平静地问:“先生,你的东西都结账了吗?”“结了呀,就一管卡通弹子糖。”父亲利落地回答道。男孩仿佛在配合似的,得意地摇晃着手里的“商品”。那一堆糖球仿佛是他的“士兵”,在他的指挥下忙忙碌碌地变化着“队形”,发出清脆悦耳的“嚓嚓”声。保安看了看孩子,然后逼视着父亲。父亲一脸无辜的样子,双手抱紧胸前的儿子和保安对峙着。突然,保安使出一招“黑虎掏心”,两块榛仁葡萄干巧克力在众目睽睽之下从他的左胸口袋内被“掏”了出来。
  小男孩一见巧克力,两眼发出星星般的光亮,但随即又胆怯地把脸藏进了父亲怀里。因为,他看到保安正狠狠地瞪着他父亲。
  父亲酱紫着脸解释说,这一定是儿子趁他不注意时放进去的,他压根儿不知道。边说边慌乱地摸出一张十元钱和几枚硬币打算付款。保安揪住他,用不屑的口气说:“这两块巧克力原价二十元,但现在你必须花十倍的价钱为你的行为买单。这是我们超市的规定!”男人傻了眼,可怜巴巴地说身上只有这么多钱。为了证明自己所言属实,他放下孩子翻了所有的衣服口袋。
  孩子安静地坐在收银台上,默默地眨巴着眼瞅着父亲的窘态。围观的人群里有年长的顾客叹息说:“作孽啊,当着儿子的面干这事,真不像话!”年轻的顾客则起哄说:“现在小偷都狡猾,没准儿这小孩儿是他雇来的托。客气什么,没钱买单送他去派出所。”年轻的保安刚掏出手机,男孩的父亲立刻像头斗红了眼的公牛,拼命去抢夺保安的手机,两人厮打了起来。小男孩吓得“哧溜”一下,下了柜台,抱着父亲的一条腿,哇哇大哭。
  这时,有人喊,经理来了!围观的人群让出一条道。经理冷静地听保安汇报了情况,拿过一块巧克力,拍拍小男孩的脑袋柔声问道:“告诉伯伯,是你让爸爸给你买这个的吗?”男孩抽搭着,用蚊子似的声音胆怯地说:“我看到别的小朋友吃,我也想吃。可爸爸说‘咱家没钱’,就给我买了这个。”说着摇了摇手里的弹子糖。经理恨铁不成钢地乜一眼男孩的父亲,瞟了瞟桌上的零钱,思忖了一会儿,抓起两块巧克力递给小男孩,慈爱地说:“拿着,这是你爸爸给你买的。你长大了一定要好好读书,挣钱孝敬你爸爸哦。”小男孩怔怔地望着经理,懵懂地点了点头。
  经理厌恶地盯着男孩的父亲,压低声音恨恨地说:“我不是纵容你偷盗,我只是在维护孩子心里父亲的形象。你走吧!”
  男孩的父亲“扑通”一声跪在经理跟前,“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抱起孩子,逃也似的冲出了人群。(有删改)
1.品味文中加粗的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1)急急地尾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抱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冲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男孩的父亲明明偷了超市的东西,为什么经理却说“拿着,这是你爸爸给你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几处画线句子都是对小男孩形象的刻画,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小说内容,写出你对“父亲的形象”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1)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疼爱。
  (2)表现了“父亲”害怕被发现偷窃时的紧张。
  (3)表现了“父亲”的羞愧。(意对即可)
2.通过询问小男孩,经理知道小男孩的父亲是因为贫穷和疼爱孩子才偷窃的;经理不想让小男孩知道他的父亲偷了东西,想要维护他心目中的父亲的形象。(意对即可)
3.刻画了一个可爱、纯真的小男孩的形象,为后文经理因对小男孩的爱怜而放过其父亲作铺垫,也反衬出其父亲偷窃行为的不光彩。(意对即可)
4.在孩子的心目中,父亲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父亲无所不能,会教育孩子勇敢、坚强,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因此,父亲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有意识地端正自己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意对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问题。父亲的形象吕麦下午,偌大的超市..”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