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你从鸟声中醒来箫剑在城市蛰居久了,每当喧嚣的市声在耳畔聒噪不休时,你总有逃离的冲动。但是当你每天从鸟声中醒来的时候,你又总是怀着一颗-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你从鸟声中醒来
箫剑

  在城市蛰居久了,每当喧嚣的市声在耳畔聒噪不休时,你总有逃离的冲动。但是当你每天从鸟声中醒来的时候,你又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庆幸上苍给你带来这种难得的耳福
  你甚至从鸟声中听出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快乐。初秋的某一天,你在床上听到了一种久违的鸟叫声。你儿时曾听母亲讲到那个痴情的传说:从前有一个名叫杨福禄的男子,因被叛军抓去当壮丁,客死在异乡。善良的妻子日日于村口守望,年复一年,竟郁郁而终。死后化为一只鸟,飞越万水千山,到处呼唤丈夫的名字。你一边回味这个凄美的传说,一边披衣起床,推开窗户,看见一只其貌不扬的小鸟站在竹梢正痴情地叫着。你不禁想起杜鹃啼血的古老传说。一个为了爱人,一个为了故乡,而这两者正是你一生最放不下的,最牵肠挂肚的。在你的记忆中,还有一种鸟的叫声更特别,每当阴阴欲雨的春日,它们似乎在叫“水水……”。记得儿时,一听到这种鸟叫,母亲总是免不得地对其责怪一番。因为它们一叫,注定会下雨的,有点像天气预报员。
  于是,你认为自己每天能从鸟声中醒来,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比较幸福的人。你听说,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噪音的严重污染,许多鸟类已经唱不出动人的歌声,而学叫着机器的响声。当人类创造了城市文明的同时,也制造了许多污染,而这些污染正一天天地改变着周遭的环境,尤其那些可怜的鸟类。于是,你为你还能听到这么原汁原味的鸟鸣而庆幸万分。其实,小鸟对人类并无过高的要求,它们只需要有一片栖息的绿荫,但是钢筋水泥构筑的森林,尤其让它们在都市少有歇脚的地方。于是,当从媒休上得知,一些小鸟甚至把巢安置在市民种养的花木间,你为它们聪明而感动,更为它们的举动而悲哀。因为不是它们愿意把巢搬到市民的家中,是文明的人类逼迫的。
  你一直对春天的鸟语花香有一种少年的憧憬。但是你读了卡尔森《寂静的春天》后,你为“它们(农药类化学药品)使得鸟儿的歌唱和鱼儿在河水里的欢跃静息下来”的情景而倍感悲悯。在林间漫步时,你曾为耳畔不绝的鸟鸣感动得落泪。但是,当那年十月的金秋,你穿行在神农架的原始森林里,也曾为“一鸟不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而深感遗憾。其实,不怪鸟声对你吝啬,只怪神农架秋天的气温太低,鸟类早已南迁了。
  你也曾为在这个城市,不仅可以看到燕子俊俏的身影,而且还会听到它们的呢喃声而欢呼雀跃。尽管它们不会在你的屋檐下筑巢,让那清脆的叫声伴你两个季节,但是远远的欣赏已是你的满足。你以为,那些养鸟的人们,虽说爱鸟,但是笼子毕竟不是天空,为了一己之乐,竟把小鸟囚禁狭窄的笼子里,甚至教它们讲人语,于心何忍?“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中自在啼。”你从来没有打算养鸟,因为你知道自然的鸟声是最好的。
1.这篇短文是用第几人称叙事的?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你又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庆幸上苍给你带来这种难得的耳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它们讲人语,于心何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插入两个传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章第二段,作者写道:“你甚至从鸟声中听出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快乐。”联系全文,作者主要是写快乐吗?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1)第二人称。
  (2)作用:使读者觉得有亲切感,更容易打动读者;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意对即可)
2.(1)在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背景下,醒来时能听到鸟声,简直是上苍的垂顾,让人感恩、庆幸。
  (2)人类强迫小鸟改变天然的习性,作者对此强烈不满。(意对即可)
3.增加了文章的容量,使文章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说明鸟鸣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意对即可)
4.不是。文章表面是写从鸟声中醒来的快乐,实际上主要想反衬现代城市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之严重,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美好环境的呼唤。(意对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你从鸟声中醒来箫剑在城市蛰居久..”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