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奥斯维辛的风高洪波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胜利60-高一语文
题文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
奥斯维辛的风 |
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维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维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方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由于是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克拉科夫,还有它附近的奥斯维辛。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踏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维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方大姐说,奥斯维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维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绞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号叫和呻吟,在奥斯维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维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绞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吧!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一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维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当天我见到一位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维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月,以后再也不愿去了。由女留学生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方大姐,她对奥斯维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 奥斯维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年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犹太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象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维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有改动)1.文中第3自然段作者写到了“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欧洲的独特魅力”和“愈加浓”的诗意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会“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分析奥斯维辛的风是怎样的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维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对华沙诗情画意的景色的赞美,表现出作者心情的热切,以“极美的印象”、“欧洲的独特魅力”、“愈加浓”的诗意反衬在这块土地上纳粹曾经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 2.“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是缘于作者目睹悲惨历史时所受到的巨大震撼和面对人类的无助时悲痛的心情。 3.奥斯维辛的风常常是“陡然”来到;寒气袭人;发出“号叫”“呻吟”的声音。奥斯维辛的风是自然界的狂风;百万冤魂形成的死一般的压抑、恐怖的氛围引起了人们心底的风暴。 4.奥斯维辛的存在使人们正视历史上人类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刺痛良知;并使人们警惕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主观题意对即可)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奥斯维辛的风高洪波2004年的10月,我独..”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落月先锋上九天——现场目击“嫦娥”二号卫星发射2010年10月1日,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3年前的10月24日,“嫦娥”一号-高一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文,完成题。秋天的树赵丽宏①秋风在大地上游荡。夏日的酷暑像一群惊惶失措的野兽,在悄然而至的秋风里一哄而散,逃遁得不知去向。②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年轻时代生活-高一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