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儿子的旋律徐平儿子下班了,父亲紧张地数着儿子的脚步声。果然,儿子“啪”地开了门。父亲默默地看着他。儿子没有看父亲,似乎点了个头,径自往自己卧-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儿子的旋律
徐平

  儿子下班了,父亲紧张地数着儿子的脚步声。果然,儿子 “啪”地开了门。父亲默默地看着他。儿子没有看父亲,似乎点了个头,径自往自己卧室走去,边走边脱外套。
  收录机又响了。儿子!
  两人面对面准备吃饭,儿子在撬午餐肉。父亲从儿子的脸上看不出什么异常。
  父亲一字一句:“我被免职了,明天宣布。”
  儿子猛地扬起脸。父亲没有在这稍纵即逝的惊讶里看到别的什么。儿子的手健美粗大,血管里青春在跃动。
  儿子一声不吭。父亲没有说话,也不再盯着儿子。他看到了儿子匆匆搁筷,找衣服,又跨进卫生间。马上,水声“哗啦哗啦”响起来,跟着儿子的歌声高高扬起,声音温存着自信,旋律跳荡。
  儿子!儿子!儿子!
  儿子你在想什么?你大了,不再崇拜父亲了,你越来越沉默,你不再抱怨父亲守旧僵化,不再为各种政治问题与父亲争论不休,也不再说父亲刚愎自用。儿子,你甚至看不起父亲。可父亲这样了你还是无动于衷吗?
  这就是这一代的冷漠理智?你匆匆吃饭洗澡是因为那打字员在等你去看歌剧?可是儿子,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你啊。我的官龄比你的年龄还大一圈……电视在播相声。父亲茫然四顾时才发现儿子并未出门,而是坐在他身后看书。父亲不由纳闷:打字员前几天就订了票,还兴冲冲问他是否同去。
  父亲彻夜来回踱步,儿子也辗转反侧。父亲老了,他的一切都老了。曾和父亲这一辈很协调的背景已走向薄雾黄昏。这是变幻莫测的时代,不再是仅仅需要热血忠诚的岁月。
  早上儿子起得很早,父亲晨练回来,儿子已准备好早餐。收录机照样开着,而且旋律明亮欢跃。
  父子俩依然沉默着洗漱用餐。儿子几次似乎要开口。父亲沉下心微颤地期待着,儿子却什么也没有说。
  父亲佝偻着进卧室更衣。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在身后捧着一套西装。
  “穿这精神。——是去开会吗?”儿子又拿过领带走到父亲跟前。父亲迟疑着。
  “我给你打。”儿子看着父亲。温柔的手像过世的妻子。父亲的心紧成一团。
  “行吗?”儿子侧侧身。
  父亲和儿子一起看着穿衣镜。沉默着,父亲凝视着儿子的眼睛,儿子也凝视着父亲。儿子对着镜子。“一夜之间你衰老了许多,”儿子声音低沉、温柔,“可我一直为你感到骄傲,为你一辈子正直无私,一辈子对信仰的忠诚。你尽力了。”
  父亲心潮翻涌,肩头上儿子的手十分有力。他感到心中的自信像空气注入瘪气球一样迅速饱满地回归。
  最后接父亲的小汽车在笛笛呼唤,父亲走到站口又折了回来:“昨晚干吗不去找她?”儿子沉默了一会儿,“分手了。”
  “因为……我下台?”
  “大概……但这没关系。”
  “儿子!儿子!儿子!”
  父亲老泪闪烁。儿子把双手搭在父亲肩上,笑道:“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我很高兴不再有你的耀眼的光环笼罩着我的光彩——你说呢?”
  儿子!儿子!你可以把收录机再开大点。(选自《小小说读者》)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主要是从父亲的视角出发,运用虚实相映的艺术手法,刻画出父子二人的性格。
B.“父亲老了,他的一切都老了”一句,说明在儿子眼中父亲不仅年纪大了,而且思想观念也守旧僵化,需要热血和忠诚的岁月已经过去了。
C.小说塑造的儿子始终沉默寡言,主要是因为父亲被免职而导致他失恋,因而心中满含愤恨、隔膜。
D.小说对话很少,作者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刻画让父子俩的形象跃然纸上。
E.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个简单而又典型的故事。透过这个故事我们最终看到了青年一代对老一代的理解。 2.联系全文,请说明题目中“旋律”的两层含义。
  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文章,回答问题。
(1)第一句中父亲为什么“紧张地数着儿子的脚步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儿子,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你啊”,父亲需要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回答问题。
(1)你认为这篇小说的哪个场面最感人?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BC
2.音乐的旋律 独立自信的生活旋律。
3.(1)想知道儿子对自己被免职的态度。
  (2)儿子的关心和安慰。
4.(1)儿子给父亲打领带。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和安慰。
  (2)父亲失去了职务,儿子失去了爱情,但是这两个人面对生活挫折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却大不一样。儿子的坦然最终感染、影响了父亲。(意对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儿子的旋律徐平儿子下班了,父亲紧张地..”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