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沉睡的谷粒醒来舒婷①才是初秋,明净的上午刚过,薄云轻掩过来,姚江上那些烁金喧嚣的浪花即刻柔和下来,轻起悄落,一平一仄都是讳莫如深的-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沉睡的谷粒醒来
舒婷

  ①才是初秋,明净的上午刚过,薄云轻掩过来,姚江上那些烁金喧嚣的浪花即刻柔和下来,轻起悄落,一平一仄都是讳莫如深的余姚口音。
  ②就在苇花萋萋的姚江古渡口,在绿茵匝地的老银杏树下,在泥土与蛐蛐、酢浆草的直接参与中,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为天然背景,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
  ③孩子们坐在自带的小椅或短凳上,光亮的眼睛充满期待。他们中间陆续走出一个男生或女生,伸一下舌头耸了耸肩,跃上草坡,朗诵本土或外省诗人的作品,有几首诗就在语文课本里。目力所及之处,是著名的四明山风景区,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十九块根据地之一。现在,祥和的斜阳正在那条古老的“唐诗之路”(即从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上描金绘红。李白、刘长卿、皮日休的浅吟曼哦,穿过千年岁月依然锋芒遒劲。只有孩子们最稚嫩最真实的声音能与之相对应,而我不能,也不敢。
  ④浙东腹地这个叫余姚的小城市,从前是,现在是,将来更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就像梁启超写的:“余姚以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二百年间,硕儒辈出……生斯邦者,闻其风,汲其流,得其一绪则足以卓然自树立。”余姚的名贤不胜枚举,有“余姚人物甲天下”一说。像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严子陵这批历史巨星,我虽然无缘谋面,可是我毕竟因此结识了当地一群可携手可促膝可同舟可借钱的“生斯邦者”为温热朋友,也是尘世中的福气啊。
  ⑤一位幼儿园老师正朗诵我的旧作《致橡树》。每逢这个时候,我总是很不自在,喝水、东张西望、频频挪动竹椅。忽然听见吱呀一声,我赶紧低头寻找,难道有什么古陶或骨器被我无意蹭了出来?可惜不是。
  ⑥因为,脚下野草丛生的泥层非同小可,如果一直深挖下去,就可以看到四层相叠的文化层,最下面两层是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化层,距今约六七千年呢。1973年本地农民的一锹下去,无意间开启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把我们老祖宗的家底给刨出来了。数以千计的出土文物中,最让我震撼的是沉睡了7000年的稻谷,尽管它们接触空气后,顷刻就从金黄色氧化成灰黑。可是它让我对人类原始文化的启蒙期所具有的高度膜拜不已。
  ⑦一向以来,我们总以为每天相依为命的米饭是拜印度人所赐。全世界原本都相信亚洲水稻的原产地在印度,而印度最早的稻谷发现于中部的卢塔尔。经测定,它的时代为公元前1700年,比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水稻还晚了3000年。
  ⑧临水而居的河姆渡人,在7000年前就懂得栽培水稻,以榫卯技术筑建木屋,研磨骨片骨针,烧制陶甑陶壶,驯养牛、猪、狗。于是,太阳落山后,头颅硕大、前额圆满、颧骨外突、下颌粗犷的河姆渡男女,在火边绘陶缝衣奶幼儿,大碗吃饭大块烤肉,用“双乌朝阳”的象牙蝶形雕器盛酒祭祀。猪叫着,狗跳着,牛踩着自己的影子转悠。酒至酣时,动人的骨哨吹起来了,手舞足蹈跳起来了,当神秘的满月引发野性的长嗷,也许这就是最本真、最朴素的诗歌朗诵,仍然在河之洲,这一片远古荒凉的苇岸上。
  ⑨一位汉子被热烈的掌声推到高坡上,他要用余姚土话朗诵《致橡树》。我完全听不懂他的朗诵,却能感觉余姚方言的抑扬顿挫。小符在一旁替我如此翻译:“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打招呼/你吃饭了么?……你如果挑一百斤/我至少帮你挑五十斤!”连我自己都笑得前仰后合。余姚版的《致橡树》受到的欢迎程度是此次朗诵会的高潮,只是,它的版权并不属于我。
  ⑩我们还要去丹山赤水:伸展双臂撑开逼仄峡谷,手掌会因此殷红么?赤水桥上临影,人人将面如桃花么?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心里装着几颗不朽的金黄谷粒。(文章有删改)
1.联系全文,分析题目“沉睡的谷粒醒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写了什么内容?这一内容说明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先后两次写朗读《致橡树》给作者的不同感受,这样写很有深意。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样写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谷粒”代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沉睡的谷粒醒来”表明古老的中华文明正在现实中继续得到继承。(意对即可)
2.作者通过想象,形象地再现了河姆渡人原始质朴的生活画面。说明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诗歌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古老的文明。(意对即可)
3.表达了作者从深厚的古文明中汲取营养和传承中华文明的意愿,表现了对河姆渡文化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崇拜和珍视之情,呼应文章题目,升华了主题。(意对即可)
4.示例:
(1)本真、质朴的诗歌更有生命力。
(2)诗歌离不开劳动人民的生活。
(3)诗歌要从中华文明中汲取营养。(意对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沉睡的谷粒醒来舒婷①才是初秋,..”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