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自汉代以来,“书”具有比较具体的文体意义,但是其内涵很丰富。扬雄《法言·对作》说:“夫上书谓之奏,奏记转易其名谓之书。”说明汉时作为上行公文的-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汉代以来,“书”具有比较具体的文体意义,但是其内涵很丰富。扬雄《法言·对作》说:“夫上书谓之奏,奏记转易其名谓之书。”说明汉时作为上行公文的奏记也可称“书”。“书”更多是指亲朋旧友间往复的信函,此类文体又有许多别名,如尺牍、启、简、笺、札等。
  关于“书”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任睹《文章缘起》认为“书”始于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
  郝经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七年,楚国的子重、子反杀死了巫臣的族人,巫臣写了一封书信给子重与子反,文曰:“尔以谗慝贪惏事君,而多杀不辜,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认为巫臣之书才是“书”的起源;王之绩《铁立文起》则认为古人通书,当始于鲁文公十七年,郑子家写的《与赵宣子书》。
  各家观点角度有所不同:任坊《文章缘起》是从秦汉以来书信代表作的角度来举例的,而郝经和王之绩则是淡文体的起源。郑子家的《与赵宣子书》虽然已有书信体的特点,但具有更多的公函性质;而巫臣的“遗二子书”内容只涉及个人恩怨,更符合私函的特点。另外,由于汉代公文制度的完善,公私交翰的文体性质得到进一步确认。人们对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异也有较准确的认识,“书”自然也更鲜明地突出了其作为私函的性质。此时期,“书”作为个人感情交流、互通音讯的工具,得到了大量运用,出现了不少名篇佳制,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答苏武书》等,无不写得情文并茂。可以说,汉代是私家书信开始兴盛的时期。
  作为古代最常用的交流思想、传达感情的工具,“书”是涉及社会生活面最广的一种文体。在叙寒暄、通讯问的基本功能下,一切关于社会政治、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再到个人遭际、山水风物等话题无一不可以入书。由于“书”具有个人化、隐秘性的特点,作者在写书信时,往往能畅所欲言,直抒胸臆。如刘勰所云,“书”可以“舒布其言”。而且只要尽言,书的篇幅可长可短,形式上可骈可散。“纵而纵之,数千言不见其多;敛而敛之,一二语不见其少”。因此“书”往往能表现作者的真性情,反映社会的真面貌,更兼许多书信写得辞采斐然,使“书”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如韩愈的《答李翊书》,对后辈好学之士循循善诱,历叙自己平生为学之方,酣畅淋漓;而且韩愈在信中提出了“唯陈言之务去”等著名的文学创作理论,其文学史料价值不言而喻。总之,书信是用得最广的一种文体,代有佳篇,是中国古代文章学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时书信除实用性外,还出现了一些变体,如“拟书”。在古代诗歌之中,代言之体由来已久。但“拟书”又有所不同,其对象纯粹虚拟,可以写给古人、亡友,也可以写给天公,如早在晋代,就有刘谧之《与天公笺》,后代有苏东坡《拟孙权答曹操》、王世贞《遗亡友宗子相书》等。这类“书”其实已经是一种纯粹的用于抒情言志的文学创作了,而非实用性的信函意义。(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具有比较具体的文体意义是从汉代开始的,如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书”。
B.“书”有尺牍、启、简、笺、札等许多别名,李密《陈情表》中的“表”又可称为尺牍等。
C.“书”是古代最常用的交流思想、传达感情的工具,叙寒暄、通讯问是它的基本功能。
D.“书”的内容极为丰富,社会政治、道德伦理、文学艺术以及个人遭际、山水风物等皆可入书。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和郑子家写的《与赵宣子书》相比,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更具有私函性质。
B.汉代以后,私家书信开始兴盛,尤其在汉代,更是出现了许多情文并茂的佳作。
C.韩愈的《答李翊书》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料价值,是我国古代书信体的代表性作品。
D.“拟书”的对象是古人、亡友、天公等虚拟的对象,“拟书”已没有了“书”的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昉、郝经在“书”的起源问题上,角度不同,以至观点也各不相同,如任昉就认为“书”始于《报任少卿书》。
B.汉代公文制度的完善是公私交翰的文体性质得到进一步确认的原因,“书”也更鲜明地带有私函的性质。
C.在汉代,上行公文的奏记也可称为“书”,是因为扬雄曾说过“夫上书谓之奏,奏记转易其名谓之书”。
D.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的“书”能够表现作者的真性情,反映社会的真面貌,而且辞采斐然。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B
2.A
3.C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自汉代以来,“书”具有比较具体的文体..”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