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人和猴的故事逢锦州百货大楼坐落在市中心,是市内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在大楼广场的边缘,种着一排碗口粗细的杨树,就在那排树下面,一位衣-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和猴的故事

  逢锦州百货大楼坐落在市中心,是市内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
  在大楼广场的边缘,种着一排碗口粗细的杨树,就在那排树下面,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木木地看着前方。他手里拿着一顶宽檐大草帽,身边放着一根探路用的竹竿。在百货大楼侧对面出现了一个青年,他肩上扛着个大衣箱,手里牵着一只猴子。他在广场中央把木箱放在地上,然后从中拿出一面锣和一个槌,交给那猴子,猴子心领神会,照着那面锣便卖力地敲起来,“哐,哐,哐……”
  青年又咕哝了句什么,那猴子走到木箱前,从里面扯出一些衣服,在那青年的指点下,忙着往身上穿。
  人们说着笑着,迈着各种各样的步子从老人身边走过,悠闲的,矫健的,轻盈的……一听到“哐,哐,哐……”的敲锣声,有人高叫一声:“耍猴儿喽,快去看哪!”于是大家你推我搡雀跃向前。广场上很快围起了一个人圈。
  那猴子穿戴完毕,开始学着人的样子在圈中行走,不时地向周围的人们作揖,然后就开始耍了起来:攀杠子,荡秋千,翻跟头,钻竹圈……
  人群里不断地发出一阵阵哄笑声。大概是受了笑闹声的吸引,那乞讨的老人用竹竿儿探着路穿过马路也走了过来。摸索着靠向路旁的铁栏杆,坐下,举起大草帽:“好人们,行行好吧……”耍得正精彩时,青年发出一个口令,猴子立刻收了势,跑到箱子边拿了草帽捧在手里,沿着圈子慢慢地走动,把草帽举到人们面前,且不住地鞠躬。于是,各种面值的钞票纷纷投落进草帽里,草帽很快就满了。猴子把钱倒回去,接着继续往下走,不停地举着草帽……
  一圈下来,草帽满了三次,最后一次猴子没有把钱倒到箱子里,而是捧着它跳到那青年的肩膀上,单手拿草帽来了个漂亮的白猿献果,人们一阵大呼小叫。
  那猴子正要跳下,忽然看到倚栏而坐的老人,眼睛一亮,曲腿弓腰,抱定草帽噌地一下从人们的头上窜过去,跳到了老人面前。人群发出一片惊呼,纷纷转回身来。老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下子呆住了,手臂僵硬地停在空中。
  猴子站在老人面前端详了一会儿,突然把拿着的草帽向老人手上的草帽扣压过去,拿起时里面的钱已经到了老人的草帽里。人们又是一阵欢叫:“啊!真有意思!它可真逗。”
  那猴子看了看空草帽,学着老人的样子,手成作揖状,冲着人群一拱一拱的。人群里又飞出一些钞票落进草帽里。人们的兴致也随之达到了高潮,沸腾的像炸了窝的蜂群,有叫的,有笑的,有相互戏谑打闹的,还有就此发表高论的……
  猴子正要把草帽里的钱再次扣进老人的草帽里,那青年冲过来给了猴子一皮鞭,猴子痛苦地嘶叫了一声,跳出人群,跑回到箱子旁,蜷缩成一团。(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经人驯化之后能乔装打扮、学人姿态的猴,对行乞老人进行施舍,说明猴子的灵性已经超越了人类。
B.小说通过猴子非常态的举动,主要是讽刺当今社会中的人道德上的缺失,人类应当好好地反省自己的行为了。
C.“人们的兴致也随之达到了高潮”,说明人们意识到自己帮助了行乞老人,既看了猴戏又行了善,所以兴致达到了高潮。
D.当猴子准备再次把草帽里的钱给老人时却遭到了青年的毒打,表现了青年在利益面前的自私嘴脸。
E.此类事件在生活中并不鲜见,人类甚至习以为常地漠视弱势群体,形成了一种惯常心理,猴子的表现无疑给了人们一次猛击。
(2)文章第一、二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小说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构思是奇巧的,但这“奇巧”并非有赖于奇思妙想与苦心雕琢,而是来自一种对社会人生的深切体验。请结合你对社会人生的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AC
(2)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烘托热闹的气氛,为下文“耍猴戏”做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3)小说通过描写人与猴对行乞老人不同的态度与行为,揭示并讽刺了人性的自私、冷漠、麻木不仁。
(4)动物是无法与人类相比的,但我们人类在不自觉间却失去了关爱与仁慈。如冷漠地对待衣衫褴褛的老人,自私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汲汲地追求功名利禄……可是,若人的良知为欲火所焚化,人的道德为金钱所腐蚀,那就难以保证不会成为猴子嘲笑的对象。(言之成理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人和猴的故事逢锦州百货大楼坐落..”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