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林黛玉的眉眼究竟什么样刘心武周汝昌先生的《万里访书兼忆李一氓先生》是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收在《天·地·人·我》一书里。这篇文章讲述了1984年赴当时-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林黛玉的眉眼究竟什么样
刘心武

  周汝昌先生的《万里访书兼忆李一氓先生》是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收在《天·地·人·我》一书里。这篇文章讲述了1984年赴当时苏联列宁格勒的图书馆,验看那里所藏的一部古本《石头记》的情况。文章里说,接待方拿出那个古本,他拿着放大镜,刚抽验了第一册的几页,就不禁惊喜交加——为什么呢?
  那是第三回里的两句文字,落入了他的眼帘。哪两句?
  是关于林黛玉肖像描写的两句。
  如果你家保留有过去流行很广的护花主人和大某山民评点的《增评补图石头记》,你可以查到,它对林黛玉眉眼的描写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古本里这一处文字呈现得格外混乱,比如庚辰本是:“两湾半蹙鹅眉,一对多情杏眼。”这样的形容未免落套甚至可以说恶俗不堪,显然是后人乱补的。在甲戌本里,这个地方甚至出现了文字紊乱,似乎是由于当时作者尚未定准,留有空白,抄书的人想补足,又犹豫不决。但在俄藏本里,这两句已经显示出曹雪芹最后的定夺,明明白白地写着:“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罥”是挂的意思,“罥烟”是形容柳叶形态的,曹雪芹生前好友敦敏在《懋斋诗钞》里有一首《晓雨即事》,其中一句就是“遥看丝丝罥烟柳”,拿这样如烟飘挂的柳叶来形容林黛玉的眉毛,既有出处,又新颖脱俗。“含露”形容眼里有泪光泪影,却一时又并没有流泪,很恰切地形容出了在那种情境下林黛玉眼睛的特殊形态。周先生在考察俄藏本前,早对各古本里这个地方的词句有所研究,忽然看到俄藏本里有曹雪芹原笔原意的清爽句子,大喜过望也就不奇怪了。
  现在红学所校注的通行本里,这两句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只一个“弯”字与周汇本不同,但在回后校注里,只字不提俄藏本。
  第三回写林黛玉进荣国府,已经融会进了太多曹雪芹家族史的因素。林黛玉所看到的“荣禧堂”金匾,由康熙亲笔御书写给南京曹寅织造府的“萱瑞堂”大匾演化而来,那副银联,则套用太子胤礽被废前常挥毫显示书法水平的唐刘禹锡的诗句,而且“黼黻”一词又影射曹家几代担任过江宁织造。书里虽然写贾赦是贾母的长子还袭了爵位,却并不跟贾母住在一个院子里,林黛玉去拜望他须由邢夫人引领她出荣国府坐车另去别院,倒是并没有袭爵只担任员外郎的二儿子贾政和王夫人却住在府里中轴线的主建筑群里,这又把曹寅去世后,曹頫是过继给曹寅遗孀的家庭秘密抖搂了出来。而贾母对黛玉这样介绍凤姐:“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称谓作‘辣子’……”又抖搂出曹家本来在南方生活,后来才到了北京。当然,《红楼梦》是小说,曹雪芹当然对曹家生活原生态加以了夸张,并且糅进了他对别的贵族家庭的观察体验,再加以艺术想象,才构成了这样的文本。不过,揭示出曹雪芹这部巨著的家族史、自传性、自叙性的特质,还是很有必要的。
  读者们会发现,这一回周汇本采纳的回目,跟通行本有很大的区别,他选取的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周先生的取舍以最接近曹雪芹原笔原意为出发点,当然,他的取舍,是一家之言,但这样的努力,我们大家是应当感谢的,他毕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版本,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阅读与理解《红楼梦》。(选自《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有删改)
1.本文提到的《红楼梦》版本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心武认为“两湾似蹙非蹙髫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是曹雪芹原笔,你同意这个看法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副银联,则套用太子胤礽被废前常挥毫显示书法水平的唐刘禹锡的诗句。”请你写出这副银联。作者说这副银联是套用的刘禹锡的诗句,你可知道是刘禹锡的什么诗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倒数第二段的目的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护花主人和大某山民评点本、庚辰本、甲戌本、俄藏本、通行本、周汇本,共6个版本。
2.同意。庚辰本中所写正如作者分析,未免落套甚至可以说恶俗不堪;护花主人和大某山民评点本中的“笼”显然赶不上“罥”用得传神,后半句结合林黛玉的性格和当时处境看,显然在程度上轻了一些,且“含露”更有文采。
  不同意。这两句确实恰切传神,但谁又能保证不是有才气的传抄者在传抄的过程中改定的呢?(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同意或者不同意,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3.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通过林黛玉进荣国府这一回,我们可以读出曹雪芹家族史的有关内容。《红楼梦》具有自传性、自叙性的特征。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林黛玉的眉眼究竟什么样刘心武周汝昌..”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诗文默写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诗文默写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