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童年对一个人来说是永不终结的存在——正如浪子以离开的方式接近故乡,一个人以他的成长回到童年。当他足够老了,牙掉光了-高一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 |
童年对一个人来说是永不终结的存在—— 正如浪子以离开的方式接近故乡,一个人以他的成长回到童年。当他足够老了,牙掉光了,走路有点踉跄,像孩子那样需要搀扶。这时,他离童年更近了。到了晚年,他与童年相依为命。他倒在自己的童年里——童年变成了一种抚慰,一种个人宗教,一个可以取暖的地方。 与世界文学中那些高龄的大师(如歌德、托尔斯泰)相比,鲁迅活得不够长。56岁。他用加速度——一种呕心沥血的存在——透支了自己的晚年。那么他的童年呢?童年对他来说又是什么? 童年是一出生就尝到的五味:醋、盐、黄连、钩藤、糖。是迷宫式的老台门和新台门。是蜜饯、牛痘、万花筒、“射死八斤”漫画、与弟弟们演出的童话剧。是长妈妈的鬼故事,闰土送来的贝壳、羽毛。是安桥头的外婆家,种田,打鱼,酿酒,摇着小船去看社戏。是父亲的病与死,家道的败落……童年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路,一头是儿童乐园,另一头是启蒙学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菜畦、皂荚树、蟋蟀们的歌到孔子牌位、四书五经、先生的摇头晃脑,如同从旷野到书斋,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是一个人一辈子都无法走完的。 鲁迅没有走完的路,我们装模作样跟着在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百草园早已不是鲁迅描述的样子,增加了一个盆景园,古戏台变成了小卖部。蜡像馆搬进了鲁迅家,一些人物他在小说中写过,更多的人物他从未见过。周作人终于拥有了一间小小的展室。家门口改成了步行街,店铺林立,如同集市,霉干菜和臭豆腐的香味阵阵飘来。三味书屋前的小河里,乌篷船在为旅游业忙碌…… 在本质上,鲁迅是童年和故乡的逃离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有一次,郁达夫告诉他,孙伏园又回绍兴了。鲁迅笑着说:“伏园的回绍兴,实在也很可观。”意思是,绍兴又凭什么值得这样频频回去的。从1912年2月离开家乡,到1936年10月去世,整整24年,鲁迅没有回过绍兴。 他的逃离,是决绝者的硬骨头对思乡病的逃离,是“一个也不放过”的愤怒对宽容的逃离,是战斗的热情(匕首和投枪)对隐喻、寓言和叙述的逃离,是杂文对小说的“逃离”。有时我会想,如果鲁迅少写一点杂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小说上,沿着《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开辟的个人传统走下去,他的文学又会是怎样的景观呢?当然,如果有这样的如果,鲁迅就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鲁迅了。“卡夫卡手里没有真理,而只有关于真理的寓言。对于鲁迅来说,情况颇为不同:对手的卑劣凶残使反抗者加倍地感到真理在手。他抓住了他认为的真理或真话,牺牲了叙事因素。”(耿占春:《被喝彩的愤怒》) 2004年5月竣工的鲁迅纪念馆新馆。一个多亿的投资。这是中国给予一位作家的最高礼遇了。纪念馆里有一份鲁迅著作统计表:杂文16本,小说集3本,散文集2本,理论著作2本,书信1400封,译著300万字,日记70万字……共计1000万字。38.7公斤——这是鲁迅去世时的体重,一个10岁左右孩子的体重。“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瘦弱,也以为快活。”(《两地书》)他枯槁的遗容是一个苦难民族的纪念碑!一个耗尽了自己的鲁迅,终于以一个孩子的体重(和轻盈),回到故乡,交还童年。(选自沈苇的《七个绍兴》,有删改) (1)第四段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内容,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鲁迅的“童年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文中语句的含意,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一个人以他的成长回到童年。”这句话包含几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装模作样跟着在走”,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在全文中处于什么地位?由此展现出一个怎样的行文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选择了一组发生在鲁迅童年生活中,富有象征或标志意义且最能呈现鲁迅童年生活特征的物象进行铺陈排列,使抽象的“童年”具体化、情景化。 (2)①双关意思:一是指身体特征越来越像孩童,二是说年龄越大,回忆就越强烈,对过去就越依恋。 ②批评我们现在所做的只不过是走形式,是商业利用,实际上与纪念鲁迅无关。 (3)文章开头是个总句,也是个引子,有总领全文的作用。与下文形成由远而近、由漫谈到专论的关系,全文的行文思路是由普遍意义上的童年到鲁迅的童年。(意对即可)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童年对一个人..”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文本选段,完成问题。一日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令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高一语文
下一篇:怎样理解课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一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