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从小失明,她的优美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被广为传颂。可你是否想过,如果终生活在黑暗中的海伦,有一天能睁开眼睛,是否真能-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从小失明,她的优美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被广为传颂。可你是否想过,如果终生活在黑暗中的海伦,有一天能睁开眼睛,是否真能看到老师友善的面孔,真能欣赏自然的奇景? 神经科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残酷的回答:不能。 我们的大脑中数以万亿计的神经细胞彼此相连,形成难以想象的复杂网络,而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效率大不相同。1949年,心理学家赫布提出,在早期发育中,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有很大的可塑性。两个神经细胞交流越多,它们连接的效率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这一理论后来被简化为著名的“赫布法则”。赫布还肯定了经历在神经网络发育中的重要性,把它理论化并上升到细胞水平,成为解释经历与神经发育的经典模型之一。 上世纪60年代,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做了一系列在视觉发育领域重要的实验。通过这些早期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在大脑“纹状皮层”的区域里,不同的神经细胞会分别对双眼接收的视觉信号产生反应。为了研究视觉经历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他们将初生小猫一只眼睛的眼睑缝合数周后拆线。结果发现,与未被缝合过的眼睛相比,重见光明的眼睛接收到光信号的时候,只有寥寥无几的纹状皮层细胞作出响应。接下来,科学家们在小猫发育的不同阶段重复了这一实验。他们发现,如果在小猫出生后4至8周之间缝合,两眼之间的差别最为显著。过了这一时期,缝合的作用就大大降低。他们就此提出“关键期”的说法。后来的研究证实,这种对外界刺激或早期经验格外敏感的关键时期在神经发育中比比皆是,视觉、听觉及语言习得中都有它的影子。 进入21世纪,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者可以直接对大脑活动进行观测,不需要再像前人那样开颅后才能研究神经网络的活动,这就给予脑科学研究极大的便利。此时,研究者注意到一位名叫迈克的美国男子。他3岁时因事故双目失明,直到46岁那年才重新获得视力。手术后,迈克出现了视觉缺陷——无法识别复杂的物体,尤其无法识别人脸。研究者通过脑功能成像发现,正常人大脑中一块叫做“梭状回”的区域在对人脸进行识别时活性大增,可是迈克看到人脸时,这片脑区却几乎完全沉默。 原来,迈克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就丧失了绝大部分的视力,主管某些重要视觉功能的神经元之间只有非常有限的交流机会,很难形成有效的连接。因此,哪怕复明后的视网膜能正常接受光信号,未经发育完全的视觉神经系统却完全不具备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当大量的视觉信息涌入双眼,大脑就会不知所措,那个在黑暗年代中虽有缺憾却一切正常的世界,此刻却彻底颠倒错乱了。因此复明多年后,迈克仍然无法真正“看清”妻子的脸庞。 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有些机会一旦丢失,就可能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赫布法则”是说两个神经细胞交流越多,连接效率越高,同时肯定了神经网络发育中经历的重要。 B.在大脑“纹状皮层”的区域里,不同的神经细胞在双眼接收到视觉信号后会一一做出反应。 C.所谓“关键期”是指动物出生后4至8周之间神经发育对外界刺激或早期经验格外敏感的时期。 D.进入21世纪,研究者通过对大脑活动的直接观测,发现“梭状回”能够对复杂的物体进行识别。 2.根据文意回答,为什么说假如海伦?凯勒有一天能睁开眼睛,却不能看到老师友善的面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 2.①海伦·凯勒错过了视觉发育的关键期。 ②某些主管重要视觉功能的神经元很难形成有效的连接。 ③未经发育完全的视觉神经系统完全不具备处理所接收光信号的能力。 ④所以导致大脑依据已有经验无法识别处理复杂的视觉信息,无法识别人脸。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从小失明,她的优..”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⑥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门神朱以撒在北方这个镇子上走,渐渐就走到幽静处,见到一个小村落。村子沉浸在早春的清寒中,人们在院子里坐着,披着初升的阳光。门或大开或半启-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陆地上的船长谢志强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爹叹了一-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