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短命建筑”现象令人不安完工没几年就遭到拆除的建筑,现在被网民称为“短命建筑”。近年来,因旧城改造加快,各地频现“短命建筑”。上周,中国青-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短命建筑”现象令人不安

  完工没几年就遭到拆除的建筑,现在被网民称为“短命建筑”。近年来,因旧城改造加快,各地频现“短命建筑”。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182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3%的人确认身边存在“短命建筑”,其中24.2%的人表示“非常多”,55.5%的人认为“短命建筑”频现会让公众没有生活安全感和归嘱感。

(一)70.6%的人表示身边“最短命建筑”历时不过10年

  调查显示,当被问到“你身边最短命的建筑是建成几年后被拆除的”时,0.6%的人选择“10年以下”,其中37.0%的人选择“5年以下”。
  “北漂”5年了,刘晓蕾最大的感触是北京永远在建设中,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新建项目的工地,拆迁新闻也不绝于耳。而她的老家江西省的一个县级市,这两年也在不停地拆建,速度之快让她惊讶不已,同时也让她充满疑惑:“网上有人调侃‘China就是‘拆哪’,是我们造不出高质量的建筑,还是因为城市化的需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命建筑”出现不是因为缺乏施工技术或质量管理不到位,而是一些人的观念出现了问题。“由于地方很多领导的任期不到5年,而拆迁重建最容易看得到‘成绩’。”
  乔新生指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收入,发展地方经济,选择把房地产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建房子收效虽快,建成后就没利润了,所以只有缩短其寿命进行重建,才能不断获利。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教授张磊认为,导致“短命建筑”大量出现的深层原因,是我国城市规划的价值观问题。“现在GDP俨然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准。在此情况下,城市规划也就按照短期经济利益频繁变动。”

(二)“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

  开出租车的王师傅是个老北京人,他感叹北京城里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和胡同已所剩无几,到处是新建起来的高楼大厦。“以后的年轻人会不会以为北京城原本就是这样啊?政府可以拆迁,但也得有保护和继承,你看现在新盖的房子有几个带着咱们中国自己的建筑特色?”
  张磊认为,频繁拆迁可能会破坏城市固有的邻里关系和社会网络,给民众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对于一些外来居民,由于建筑频繁更新,会导致他们能承受得起的住房单元数量减少,被迫迁移住址或重新寻找就业机会,从而增大了他们进入城市的成本。
  “频繁拆迁会让一些人处于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焦虑状态,无法实现安居乐业,这还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乔新生指出,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香港人还可以去陆羽茶室喝茶,但是在上海,很多人也许只能去星巴克了,传统的东西难以为继”。
  乔新生认为,频繁拆建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乔新生曾前往全国各地调研,他发现一些城市近郊的农民,也会难掩喜色地告诉他,自己花了几千元钱又盖了一间房,就等着拆迁拿补偿款了。
  频繁拆迁会造成什么影响?调查中,66.5%的人首选“浪费社会财富”;其次是“城市规划近乎儿戏”(59.6%);另有55.5%的人认为,频繁拆迁会让公众失去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仅8.0%的人认为“常变常新,有利于城市发展”。         

(三)“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存在误区”

  “有时地方政府拆迁的初衷是为了吸引投资,改善居民环境和营造城市新形象。”张矗发现,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钛识存在误区。事实上,旧建筑通过改进也可以具有吸引力,体现融合多元文化的优美城市形象,不必非要拆迁f建,“在圈内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改造案例,比如将废弃的面粉车闻改建成博物馆,把旧厂房改造为创意工作间等。”
  涨磊认为,建筑除了有投资和增值作用外,还应为城市居民的生詹和工作服务。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拆建需要引入公众决策机制,减少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和偶然性。(选自2010年11月9日《中国青年报》,内容有删改)
1.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前面的两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2.“短命建筑”频频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本文第二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4.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城市拆建中存在的问题,请简要陈述。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这两段文字概括说明短命建筑现象的严重性,是新闻报道的导语部分,具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2.(1)一些地方领导的“政绩”观念作怪。
  (2)一些地方政府为扩大财政收入。
  (3)城市规划中的短视价值观。
  (4)很多地方政府在营造城市形象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3.采用了引用和列数字说明的方法。(1)引用不同人(包括专家)的说法,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建筑频繁拆迁造成的危害,增强可信度。(2)采用列数字统计的方法,能客观真实、科学准确地反映频繁拆迁造成的影响的总体情况,更具有说服力。   
4.示例:(1)保留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
     (2)改造旧建筑,使其体现融合多元文化的优美城市形象,不必非要拆迁重建。
     (3)新建筑应考虑投资和增值作用,还应考虑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4)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拆建应该引入公众决策机制,减少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短命建筑”现象令人不安完工没几..”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